辛芷蕾拿下影后回归综艺首秀?喜剧马拉松的癫峰对决正拉开序幕
发布时间:2025-09-28 10:30 浏览量:2
在新一年喜剧综艺的喧哗声中,《喜人奇妙夜2》压轴登场,这一次节目带着更加自信的创作底气归来,有力回应了翘首以待的观众,也开启了喜剧本质、创作初心与行业价值的深度对话。
笑是起点,人才是终点。米未十年间推出了多部广为人知的经典综艺,而在十周年之际,《喜人奇妙夜2》再度叩击喜剧本质,完成了一场从“喜剧”到“喜人”、从“内容”到“人本”的行业深耕。
今年喜剧马拉松的“最后冲刺”
喜人的节奏与坚持
《喜人奇妙夜2》选择在此时登场,可以算是今年喜剧马拉松的最后冲刺。在喜剧综艺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喜人奇妙夜2》依然未播先热,成为众多观众期待中的“年度压轴喜综”。
值得一说的是,《喜人奇妙夜2》集结了顶配全明星阵容,除了有马东、李诞、张若昀三位颇具看点的“熟人”之外,还有胡先煦和新晋威尼斯影后辛芷蕾加入“观众不代表”。作为《喜人奇妙夜》的忠实粉丝,往季的经典梗辛芷蕾是张口就来,现场对作品的点评既有自身经历出发的“演员”视角,也展现出了与荧幕形象截然不同的反差萌。同样“十级观众”的小胡也是直接callback了“半人马”、“全场唯一真皇帝”等爆梗,还有一秒“猴化”、笑到嘴合不上的张若昀和洞察力惊人、笑声魔性有感染力的李诞,这样神仙配置的嘉宾阵容,不仅贡献了很多综艺名场面,也打破了传统喜剧综艺的演员壁垒,既提升了节目的专业口碑,也为喜剧创作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角和可能性。
《喜人奇妙夜》第一季获得白玉兰最佳综艺奖之后,节目组并没有陷入“为变而变”的创作焦虑,而是将节目重心彻底落于“人”之上——不仅是镜头前的“喜人”,也包括每一个被作品照见的“普通人”。逐梦亚军、某某某、四士同堂三组冠军团长和老喜人酷酷的天放、胖达人3正式回归、熟悉的热门小队思念成吉、双高胎齐聚,还有“老喜人”的换乘组队,“熟人局”+新赛制,碰撞出的新火花足够让人期待。《喜人奇妙夜2》延续“以喜人为核心”的理念,将视角更多投向演员和作品本身,这种“内容导向”的创作思路,恰恰是其能在众多喜剧综艺中持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众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喜剧演员通过这个舞台被“看见”,而他们的作品,也持续刷新着观众对喜剧的认知与期待。
赛程终点站的“癫峰对决”
为何是喜人胜出?
所谓“癫峰对决”,不仅是节目效果上的“疯狂”与“巅峰”,更是指创作上的“极致追求”与“情绪洞察”。
《喜人奇妙夜2》并没有刻意追求外在的“新鲜感”,而是持续向内挖掘“作品的新鲜”和“人的新鲜”,它让演员基于自身特质与生活经验进行创作,跳脱出机械执行编剧预设的“笑点任务”,超越了单纯的“搞笑”,真正成为当下社会情绪的一面镜子。节目中众多作品直面当代人的生活现实——中年就业、家庭关系、人性考验……这些看似日常的题材,在喜剧的包装下不仅令人发笑,更令人共鸣、深思、甚至疗愈。
第一期作品《史密撕再就业》以看似荒诞的身份设定演绎“杀手夫妇”陷入了“失业焦虑”的窘境,作品巧妙地揭示着当代中年人的工作焦虑,又让观众在笑点中共鸣和释怀,让大家不必沉浸在焦虑中,逐渐在大笑中get到“失业也没什么,生活总有希望”。
这种“在地性”的表达,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建立在对时代情绪的深刻洞察之上。《技能五子棋》播出后受到了广泛的追捧,被网友称为“噩梦喜剧”。它能获得如此反响,正因其无厘头的抽象风格以及张兴朝“梦到哪句说哪句”的台词衔接,精准捕捉了当下一种广泛存在的、想要适度“发疯”的心理需求,与时代情绪产生了高度契合。
另一个作品《空城计》借助经典IP《三国演义》的背景进行现代转译,诸葛孔明什么也不会只信玄学,上演“我真没招了”地狂接好运让观众捧腹大笑,让人不禁梦回《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敌军不是十五万,是十五万零两个”;而小童从一开始的满怀希望到最后直接发疯摆烂,把“我不干了”写在脸上站城门口视死如归倒是吓退了司马懿大军,等等这些看似荒谬的笑点和极具反差感的表演,背后是当代社会“大人物”和“小人物”的缩影,《空城计》用恰到好处的笑点与深刻的洞察完成了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除此之外,本季节目还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电影感”和“演员生命力”。《旧警察故事》通过复古港片质感来叙事和讲述深刻立意,在笑与泪的不断反转中映射现实困境。是“翻脸不认人只要前途”的“小人”还是“坚守初心与正义”的“叛徒”?充满电影感的节奏和层层深入的人设剧情让观众感动、共情,实现喜剧与影感的完美融合。
正是这种内容层面的精致化与深度化,正推动喜剧从所谓的“快餐娱乐”向具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转变升级。
“喜人宇宙”
一个创作自由的喜剧乌托邦
《喜人奇妙夜》系列包括《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系列最值得珍视的特质,在于它真正构建了一个让创作者敢想、敢演、敢失败的“喜剧乌托邦”。
在这个宇宙里,演员不再只是表演者,更是创作者、编剧甚至导演。节目给予他们极大的自主权,允许基于自身特质与生活经验进行创作。这种“乌托邦”式的创作环境,催生了更真实、更贴近时代的作品。演员们不再机械执行编剧预设的“笑点任务”,而是真正从自身理解出发,完成对当下生活的喜剧化演绎。
节目不依赖外部明星引流,而是让喜剧人本身成为节目的最大看点。例如四士同堂、酷酷的天放、双高胎等组合,之所以能迅速收获大量观众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好笑”,更因为他们真实、鲜活、具有人格魅力。
三季冠军五组团长回归,有最厉害的“老喜人”坐镇,与此同时一批还有“新喜人”强势加入,小队换乘演绎,为喜剧宇宙注入新鲜血液。他们中有来自话剧舞台的实力派,也有在短视频领域深耕的创意型演员。新人们带着未被定义的风格和未被开发的潜力,与“老喜人”形成有趣的化学反应。也正是如此,《喜人奇妙夜2》让冠军不再只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除了“喜人”之外,“喜人宇宙”的魅力还在于其IP的生命力。往季的《三国》、《西游记》等等ip,也在不断地延续、创作、更新。这种有延续、有迭代的IP开发模式,让观众既能找到熟悉的情感链接,又能持续获得新鲜感,也让《喜人奇妙夜》成了一部“喜剧连续剧”。
马东曾说:“喜剧是一个又长又厚的雪道,你从最开始扔一个雪球,它自己就会滚成一个大雪球。”
《喜人奇妙夜2》正是这样一个雪球——它从“让人笑”的起点出发,一路滚入了“让人思”“让人暖”“让人信”的广阔天地。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不以人设炒作为卖点,不以规则更迭为噱头,而是踏踏实实做作品,做能让人笑、也能让人思考的作品。
喜剧从来不止搞笑,而是一个时代情绪的镜像、一群创作个体的绽放、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在这个看似“一切皆可娱乐”的时代,米未选择用最真诚的方式,做最快乐的内容。而这,或许才是喜剧最动人的地方。
— THE END —
作者 | 影视产业观察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