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向儿子交代了四件后事,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发布时间:2025-05-25 07:27  浏览量:1

前言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半生,朱元璋能够登基称帝能够安定天下,这其中就离不开刘伯温的帮助,后人更是将刘伯温和朱元璋比作当年刘备和诸葛亮。但即使是立下了不世之功,也改变不了帝王的猜忌。

按照刘伯温的聪慧,在临终之前为了整个刘家的未来他交代了儿子四件事,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四件事最后都得到了应验。

众所周知刘伯温一直都和胡惟庸不对付,但是在他生病之际朱元璋却是派遣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往给刘伯温治病,最初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风寒。

但自从吃了胡惟庸带来的御医所开的药之后,刘伯温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刘伯温甚至感觉五脏六腑都揪在一起疼痛难忍。是人第一反应就是药有问题,更不要说两人本就关系不好了。

眼看着身体越来越差,刘伯温在几天后带病进宫面见朱元璋,从侧面表示自己吃了胡惟庸所带来的医生开的药后身体更不好了。但是朱元璋对此却是丝毫没有反应,只是叮嘱刘伯温不要多想,回去好好养病。

看着朱元璋的冷漠以刘伯温智慧他还有什么不明白呢,或者朱元璋就从未想要自己病好,毕竟是自己跟随了半辈子的人,回想自己一生都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殚心竭虑说不寒心是不可能的。

回去之后的刘伯温更加郁郁寡欢了,再加上药物的作用,刘伯温病情也越来越重了,最后连下床都做不到。这一次进宫刘伯温也切实的知道了朱元璋的意思,反正究竟都是要死的,刘伯温将药也给停了,就静静的在家中等待死亡的到来。

当然还要处理完自己的后事,可以说朱元璋为什么容不下刘伯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实在是太聪明了,这样的人让帝王用着实在不安心。按照刘伯温的聪慧,他也会尽力地保全自己的家族。

所以这第一件事就是针对自己家族的,众所周知当年刘伯温被朱元璋重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精通占卜之术,用得好了就可以一步登天,若是运用不当那就是杀身之祸。

他告诉长子刘琏在他死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将自己有关于这类的书籍都给朱元璋,一刻都不能耽误。并且但凡是刘家子弟都不允许学习相关的知识。刘伯温很了解朱元璋他知道朱元璋是一定不会放过此类书籍的。

第二件事则是对两个儿子为官之道的劝导,毕竟当前两人也都已经入朝为官了,他也不想他的儿子步他的后尘。他劝导儿子为官要宽容与严厉并重,把握好分寸。

第三件事则是他的一个遗愿,刘伯温为什么没有像张良一样退隐,就是因为在他的心中还是有一颗雄心的,他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因为胡惟庸的关系他知道当前是不可能向朱元璋表达自己的忠心。可以说刘伯温确实是算得很准,就连胡惟庸一定会倒台他都能算出来。

他叮嘱儿子在胡惟庸倒台后,若是朱元璋提及他的时候就自己的这一份折子呈上去。

最后一件则是对刘家后代的叮嘱,那就是掌握真才实学就能够在朝堂立足,远离朝堂上的纷纷扰扰,毕竟但凡是掺和到党派之争的很少有善终的。

此时的刘伯温也已经是灯枯油尽了,说了这么多话也已经耗费完他的力气了。在同年四月中旬刘伯温因病逝世。即使胡惟庸是刘伯温逝世的罪魁祸首,但其中若是没有朱元璋的默许也是不可能的。

二、一一应验

在刘伯温刚刚逝世没多久,丧期未满之际朱元璋就派人来到了刘府。刘伯温所交代的第一件事就应验了。朱元璋这次派人来就是为了刘伯温那些有关于占卜的书籍。此时刘琏想起了父亲生前交代的话,巧妙地打消了朱元璋的疑心。

刘琏表示:在父亲生前就说要将这些书籍呈给陛下,不过是因为丧期未满故而还没有来得及。随后刘琏声明整个刘家都谨记刘伯温的教诲,并没有人学习书中的知识。

虽然没有说什么奉承之言,但是朱元璋依旧是心情大好地赏赐了刘琏不少东西。朱元璋最忌惮的就是在刘伯温后还有人像他一样参透占卜之术,眼下整个刘家都没有涉及让朱元璋很是满意。

刘伯温的次子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为官清廉,受到朱元璋的赞赏。并且就在不久后胡惟庸就下台了,就和刘伯温当年预料的一样,胡惟庸在丞相的位置上注定是坐不久的。

在胡惟庸逝世后朱元璋也不由的想起当年刘伯温,曾经多次在刘伯温次子刘璟面前赞赏刘伯温。自此刘伯温第三个遗言也得到了应验。

虽然刘伯温的长子被胡惟庸陷害而死,他的次子也因为刚正,在朱棣靖难后被朱棣处置。但在这之后刘家的子弟依旧凭借着自己的能力重新入朝为官。

造成刘伯温悲剧人生的原因有很多,先来说说刘伯温自身原因,那就是他对于朝堂和官场的黑暗没有确切的了解,对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他还是天真了。

出身社会底层的朱元璋很难和刘伯温这种知识分子阶级共情,朱元璋不理解也不喜欢文人身上的傲骨,就像是最开始朱元璋召集刘伯温的时候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投靠,而是特意拿架子想让朱元璋看到他的“贵重”。

但这对于朱元璋来说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朱元璋可不会像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那样。当然在刘伯温来到朱元璋的阵营后就开始殚精竭虑地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在这不得不说的就是刘伯温的天真了。

你怎么说也是半路投靠的,是不可能和朱元璋的同乡淮西集团中人相比的。朱元璋从起事到得天下所依靠就是淮西集团的支持,前线有徐达、蓝玉等人为他抛头颅洒热血,后面还有以李善长为首的文臣集团为他出谋划策。

半路进来的刘伯温能够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可以得到朱元璋的尊重,甚至能够位极人臣,但是他不可能得到朱元璋全心全意的信任,简单来说就是不是朱元璋想象中的自己人。

遗憾的是刘伯温一直都以为自己是朱元璋的自己人,所以在他的面前毫不掩饰,有什么说什么,也正是因为他的直言不讳,为他的悲剧埋下伏笔。当年淮西众人是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别的不说就徐达就曾经救过朱元璋。

所以对于淮西集团朱元璋也会适当地宽容,但刘伯温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当他稍不留心得罪了朱元璋,朱元璋处理起来也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结语

刘伯温的一生机关算尽,但他却始终没有算透朱元璋的心,可能在刘伯温的内心深处是不愿意相信朱元璋是如此冷酷无情,以至于最后抑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