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多平台账号被禁!教育功利主义当戒,莫离育人本真

发布时间:2025-09-28 12:24  浏览量:1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张雪峰,这位曾经风头无两的教育博主,竟然被禁言了!这让许多信任他的家长们心里直打鼓。张雪峰的课程曾帮助无数孩子提高成绩,但如今他的声音却消失了,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教育风暴?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场风波是否会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看法。

9月24日,有网友发现,教育博主张雪峰的微博、抖音等账号都处于禁止关注的状态。

而在此之前,他还在多个平台上活跃着,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

不少家长曾表示,张雪峰的课程和言论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

有的甚至表示,通过他的课程,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顺利考上理想的高中。

但是如今,张雪峰的账号被禁,这对于曾经信任他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们不知道,自己曾经信任的教育博主,如今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其实早在今年6月,张雪峰的账号就被封杀过一次,当时也是没有任何理由。

之后,他的账号又重新恢复了,继续为家长提供教育服务。

但这次禁言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张雪峰团队也没有任何回应,疑似封口了。

张雪峰的遭遇,似乎预示着一场教育浪潮的来临。

教育博主张雪峰的言论大多是迎合了当下许多家庭对教育焦虑的现实。

就比如他在一次直播中提到,孩子如果学文科,将来就很难找到高薪工作,而学理科则相对更有保障。

他还提出了“选科要对照收入榜单”之类的观点,大致意思就是选择一个将来能拿到高薪的专业,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兴趣。

这些言论无疑迎合了许多家庭对教育焦虑和渴望“快速变现”的心理,所以他才会走红。

张雪峰走红,可能不仅仅是他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是教育环境整体变迁的问题。

这次封杀似乎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对教育功利主义的追求,是时候进行深刻反思了。

张雪峰的言论表面上看,是在为孩子和家庭提供选择指导,但其核心本质却是将专业选择完全功利化,将学习变成了一种投资回报的关系。

这种以专业选择为核心的投资回报思维,无疑会导致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未来薪资高低,而忽视了专业本身是否适合自己。

一旦学生进入社会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并不适用,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或迷茫,这不仅影响个人发展,也会影响社会整体人才结构。

试想一下,如果所有人都只追求薪资高的热门行业,而不考虑自己真正适合什么,会不会导致社会上出现大量知识结构失衡的人才?

即使那些热门行业目前薪资很高,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很可能会出现反转,那些薪资高的岗位突然消失。

比如,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突然裁员潮,就让很多程序员从年薪百万跌到失业在家。

这时候,那些为了追求高薪而选择互联网专业的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并没有市场需求,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不仅是个人选择失误,更是整个社会人才结构失衡造成的结果。

因为在当今社会中,不管是什么行业,都需要经过长期培养才能达到专业水平,不可能短期内就产生大量合格人才。

但是一旦那些热门行业出现裁员潮或饱和,就会让大量专注于这些行业的人突然失业。

以薪资高低作为专业选择标准,无疑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毕业生面临“高薪岗位消失、所学知识不适用”的双重打击。

不仅如此,功利化的教育观念,还可能误导个人选择,让学生过度关注热门行业和专业,而忽视一些潜力行业。

比如新能源行业、绿色产业等,对比热门行业,这些新兴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前景广阔,但也需要长期投入。

而以薪资高低作为专业选择标准,很可能让学生忽视这些新兴行业,将目光局限在当前热门行业上,错失未来发展机会。

张雪峰这样的言论,不仅对个体有害,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耗。

而这种功利化的教育观念,并不是张雪峰一个人的看法,而是社会对教育的一种普遍期待。

近年来,东方大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创新高,但同时用人单位也在不断提高招聘门槛,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面对这样的局面,不少家庭将原本对教育的期待从“培养人才”滑向了“找到好工作”。

不难看出,原本作为社会基础性工作岗位的人才,“年轻有为”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而许多毕业生都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困境。

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由于进入市场较早,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比理科类专业更大的竞争压力。

以“找到好工作”为目标,让学生学习与市场需求相符、能够快速找到工作文科类专业,就成了许多家庭对教育的新期待。

这就导致了像张雪峰这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选科要对照收入榜单”之类建议的人,也就顺势而为,被很多家庭认可和信赖。

不管张雪峰怎么分析“文理科收入榜单”,甚至推荐一些“将来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专业”,都无疑是在片面化教育选择和专业前景分析。

因为一个专业是否适合一个人,不仅仅与市场需求相关,更与个人特质、兴趣等密切相关。

即使一个人对某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也要看这个领域是否适合他发展的,如果一个人性格内向,却偏要去销售工作,又或者一个手残的人却非要去学习美术设计,这样即使学成出师,也很难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

而那些文科类专业,其实也不乏优秀人才,只是因为对教育功利化的理解,使得他们在选择专业时过于关注薪资情况,却忽略了自身条件是否适合这个专业。

并且现在许多热门行业,其实都是依靠国家政策推动起来的,比如互联网行业就是典型代表。

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推动互联网发展,很多如今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都不会存在,更不用说那些高薪岗位了。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家庭认为互联网行业已经“铁定”能拿到高薪,就一味地让孩子往这个方向发展,却忽略了国家政策推动下互联网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并且充满变数。

当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铁定”能拿到高薪岗位的热门行业,突然出现大规模裁员时,就会让那些盲目跟风选择热门行业的学生措手不及。

以薪资高低作为选择标准,无疑是一种极其短视和危险的行为。

兴趣和潜力才是学习最重要的考量

兴趣的培养、思维的训练、社会责任感的塑造,比起未来薪资高低、能否快速找到工作等方面,更为重要。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不管是什么专业,都需要经过长期培养才能达到专业水平,所以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大量人才储备。

国家的发展需要多元人才,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热门行业,而应该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才发展。

张雪峰曾在节目中说过:“985大学学文科,将来只能进机关或者国企,没有什么出路。”

这段话其实在无形中将许多文科专业学生置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一方面,学文科的人确实有一些比较稳定,但相对收入也不算太高的位置,比如公务员、教师等;另一方面,却又将其他领域,如科研、文化创意等一概否定。

文科不一定只有公务员和教师两个方向,很多新兴行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需要文科背景的人才。

但是这样的选择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张雪峰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在将专业选择简化为“有用”或“无用”的二元分类,其实不管是什么专业,只要是自己真正感兴趣并且适合发展的方向,就一定会有出路。

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往往没有这样的眼光,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学有所成,在未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种对教育短期利益上的追求,却又导致了许多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不管是学理科还是文科,都需要认真猜想个人条件,再结合社会需求进行选择,如果过于盲目追求热门行业,就很可能导致进入职场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领域。

而职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浪费时间精力成本,让原本应该花在其他地方的钱白白浪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不喜欢这个领域而产生倦怠情绪,从而影响工作表现。

这也是当下很多毕业生容易产生职场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回归长远发展,为孩子提供合理的教育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解决问题根本的方法。

国家进步需要多元人才,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热门行业,而应该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才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贡献力量。

对于张雪峰的封禁,我认为这不仅是个人的遭遇,更是整个教育观念的一次深刻反思。我们不能只盯着高薪,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潜力。希望大家能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点赞或者评论,咱们一起探讨这个教育话题,看看怎样才能为孩子们的未来铺就更好的道路!

文|小时讲电影

编辑|小时讲电影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