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伦称帝:一场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血泪悲剧
发布时间:2025-09-29 03:00 浏览量:1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公元301年,一个60岁的老头做了件蠢事,他杀了皇后,废了皇帝,自己当了皇帝。
100天后,他被毒死,这个老头叫司马伦。
他的愚蠢行为,直接毁了整个西晋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300年。
——《壹》——
司马伦出生时,就注定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柏夫人地位不高,在司马家族中排不上号。
哥哥司马师是皇帝,司马昭也是皇帝,侄子司马炎还是皇帝。
到了司马伦这里,却只能当个藩王,这种身份差距,在司马伦心里埋下了种子,曹魏嘉平二年,10岁的司马伦被封为安乐亭侯。
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他已经有了爵位。
这让他从小就习惯了权力的味道,西晋建立后,司马炎把叔叔司马伦封为琅琊王,后来又改封赵王,王爷的日子本该很舒服,但司马伦不满足。
咸宁三年,司马伦被派去关中当征西将军。
这是个肥差,也是个苦差,关中富庶,但民族关系复杂,氐族、羌族聚居,需要小心处理,司马伦到任后,立刻暴露了他的本性。
他刑赏不公,滥杀无辜,史书记载,他"胡乱杀死数十位羌酋"。
羌族人愤怒了,他们起兵反叛,关中大乱,司马伦手忙脚乱,根本控制不了局面,朝廷只好把他召回洛阳,改任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这次失败,让所有人都看清了司马伦的真面目:无能、残暴、贪婪。
但司马伦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是被人害了,元康年间,贾南风掌权,这个丑陋的女人心狠手辣,把持朝政近十年,司马伦看准了机会,开始疯狂讨好贾后。
史书记载,司马伦"极力奉承贾氏"。
他想要录尚书事、尚书令这样的实权职位,但张华、裴頠这些重臣看不起他,坚决反对,司马伦只能退而求其次,当了个右军将军。
虽然职位不高,但他掌握了部分禁军。
这成了他后来发动政变的本钱,贾后身边的人都知道,司马伦是个墙头草,哪边有好处就倒向哪边,但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似愚蠢的老头,心里有个更大的野心。
——《贰》——
永康元年,一件事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了,这个22岁的年轻人聪明能干,深得祖父晋武帝喜爱,但他不是贾后亲生的。
随着太子渐渐长大,贾后感到了威胁。
司马遹身边聚集了一批年轻官员,他们对贾后专权早就不满,左卫司马督司马雅、常从督许超等人,开始密谋废除贾后,恢复太子地位。
但他们需要军事力量的支持。
司马雅找到了司马伦的宠臣孙秀,这个小人物,后来成了改变历史的关键人物,孙秀听了司马雅的计划,表面答应,心里却另有打算。
他知道太子司马遹不是好控制的。
如果太子复位,肯定会任用贤臣,到时候自己这种小人就没有出路了,孙秀去找司马伦,提出了一个更毒辣的计划:"不如让贾后先杀了太子,然后我们再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废掉贾后"。
这话说到了司马伦心里。
他本来就对贾后阳奉阴违,现在有了更好的机会,孙秀故意泄露消息,让贾谧等人知道有人要复立太子,他们果然慌了,决定先下手为强。
永康元年三月,太子司马遹被杀。
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就这样死了,而这正是司马伦想要的结果,太子死后,司马伦立刻行动,他联络了一批内应:通事史令张林、省事张衡、殿中侍御史殷浑、右卫司马督路始。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对现状不满,想要改变。
司马伦告诉他们,要为太子报仇,铲除贾后集团,这个理由很正当,很多人都支持,同时,司马伦还拉拢了齐王司马冏。
司马冏手里有兵,而且对贾后也有不满,一切准备就绪,司马伦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叁》——
永康元年四月三日夜,政变开始了,司马伦矫诏称惠帝要废除贾后,他调动三部司马,包围了皇宫,齐王司马冏率领一百人冲进宫中,抓捕贾后。
这一夜,血流成河,贾谧被当场杀死。
张华、裴頠这些重臣也被抓了起来,司马伦以"贾后党羽"的罪名,将他们全部处死,贾后被关在建始殿,很快就被毒死。
这个掌权十年的女人,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司马伦立刻自封为使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他掌握了朝廷的所有实权,掌权后的司马伦,迅速暴露了贪婪的本性。
他大封亲信,孙秀等人都得到了高官厚禄。
司马伦还加封自己九锡,这是篡位的前奏,淮南王司马允看不下去了,起兵讨伐司马伦,但他兵力不足,很快就被击败杀死。
这次胜利让司马伦更加狂妄,他开始考虑更大胆的计划。
孙秀在旁边煽风点火:"大王功高盖世,何不更进一步?"这话正中司马伦下怀,永康二年正月,司马伦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
他废了晋惠帝司马衷,把侄孙关进了金墉城。
然后在太极殿自立为皇帝,改元建始,这一刻,司马伦以为自己成功了,但他很快发现,当皇帝并不容易,为了收买人心,他开始疯狂封官。
史书记载,司马伦的封赏毫无节制。
官员数量激增,连官帽上装饰用的貂尾都不够了,最后只能用狗尾巴来代替,这就是"狗尾续貂"成语的来历,司马伦还封儿子司马荂为太子,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
整个朝廷乌烟瘴气,人人都知道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
——《肆》——
司马伦称帝的消息传出,整个司马家族都愤怒了,这是明目张胆的篡位,是对整个皇室的羞辱,齐王司马冏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在许昌起兵,檄文传遍天下:"赵王司马伦篡位称帝,天下共讨之!"
河间王司马颙在长安响应,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也起兵了,三王联军,声势浩大,司马伦这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
但他已经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三王联军迅速向洛阳进军,司马伦派儿子司马荂和孙秀迎战,但禁军士气低落,很多人本来就对司马伦不满,现在有了反抗的机会。
战场上,司马伦军队很快就崩溃了。
孙秀被杀,司马荂逃回洛阳,三月底,联军兵临城下,司马伦知道大势已去,想要求和,但没人理他,齐王司马冏直接下令攻城。
四月,洛阳城破,司马伦被抓了起来,关进了金墉城。
这里曾经关过晋惠帝,现在轮到他自己了,淮陵王司马漼带人冲进宫中,将司马伦的党羽全部清除,晋惠帝重新回到了皇位上。
司马伦在金墉城里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他知道自己活不了了,六月五日,毒酒送到了司马伦面前,这就是当年他用来毒死贾后的东西,现在,轮到他自己品尝了。
司马伦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临死前,他大喊了一声:"孙秀误我!"这个当了100天皇帝的老头,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司马伦死了,但他造成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三个起兵的王爷开始争夺权力。
齐王司马冏独揽朝政,引起河间王司马颙和长沙王司马乂的不满,新的战争爆发了,八王之乱正式开始,这场皇族内斗持续了16年,几乎所有参与的王爷都死于非命。
西晋的国力在内战中消耗殆尽。
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南下,五胡乱华开始了,316年,西晋灭亡,中国进入了长达300年的大分裂时代。
- 上一篇:守活寡的女人(6)
- 下一篇:癸卯日柱的当兴之要:水木清华的食神泄秀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