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钱潮在标准微型圆锥滚子轴承…替代日本?

发布时间:2025-09-29 11:19  浏览量:1

万向钱潮在圆锥滚子轴承领域的量产能力和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参与度可从以下维度综合分析:

一、量产能力现状

1. 标准微型轴承已成熟量产

公司已明确具备标准微型圆锥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的研发与量产能力。这类产品技术成熟,主要应用于传统汽车和工业设备,生产工艺稳定,且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具备规模化生产经验和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例如,其低转矩轮毂轴承单元已通过国际车企S公司的严苛测试并实现量产,验证了其精密制造能力 。

2. 人形机器人专用轴承处于开发阶段

- 特种圆锥滚子轴承与交叉滚子轴承:目前正与客户对接协同开发,尚未进入量产阶段。根据行业技术标准,人形机器人关节轴承需满足高精度(如径向跳动≤0.002mm)、高寿命(1万小时以上)及轻量化要求 。公司虽通过与特斯拉的技术交流明确了开发需求(如一字圆锥滚子轴承),但产品仍需通过客户的多轮验证。

- 关节精密轴:少量产品已提交客户验厂审核,处于量产准备阶段 。此类产品需匹配机器人关节的复杂运动特性,对材料强度和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公司正在优化产线以实现高效率量产。

二、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参与度

1. 特斯拉供应链的间接突破

公司通过与特斯拉的视频会议和初步合作,成为其机器人轴承的潜在供应商。根据合作框架,若2026年特斯拉Optimus量产计划落地,万向钱潮将为其提供十字圆锥滚子轴承(CTR-B)和微型滚针轴承(MNB),单台机器人轴承价值量约2632元,预计年出货百万台时收入贡献超26亿元。尽管马斯克近期澄清了万台订单传闻,但公司与特斯拉的技术协同已进入实质阶段。

2. 头部客户送样与技术验证

除特斯拉外,公司已向行业头部机器人客户送样行星滚柱丝杠、关节精密轴等核心部件。例如,其机器人轴承产品在轻量化设计和抗冲击性能上已通过部分客户的初步测试,但在耐高温(-120℃至300℃)和自润滑(摩擦系数≤0.008)等极端工况指标上仍需对标国际龙头� �如舍弗勒、NSK) 。

3. 国产替代窗口期的战略卡位

全球人形机器人轴承市场高度集中,八大跨国企业占据75%份额,而国内高端轴承国产化率不足20%。万向钱潮凭借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如精密锻造、热处理工艺),在交叉滚子轴承和微型滚针轴承等细分市场具备国产替代潜力。其数字化工艺平台可将开发周期压缩至两周,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支撑。

三、挑战与未来展望

1. 技术壁垒与量产瓶颈

人形机器人轴承需突破材料(如氮化硅陶瓷)、工艺(如超精磨削)和检测(如3D激光测量)三重壁垒。例如,特斯拉Optimus的指尖关节轴承直径仅5mm,滚道表面粗糙度需控制在0.05微米以内,公司需进一步提升加工精度以满足此类要求。此外,交叉滚子轴承的整体式薄壁设计(壁厚≤3mm)和长寿命润滑技术仍需攻关 。

2. 供应链认证周期与竞争压力

国际车企和机器人厂商的供应商认证通常需12-18个月,且需通过严格的可靠性测试(如百万次循环寿命试验) 。公司虽已进入特斯拉的供应商候选名单,但仍需与五洲新春、人本股份等国内企业以及舍弗勒、THK等国际巨头竞争。例如,五洲新春的谐波减速器轴承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而舍弗勒的智能轴承技术更具先发优势。

3. 产能规划与市场预期

公司计划2025年建成10万套机器人轴承产能线,并通过收购美国资产布局全球化生产。若特斯拉Optimus量产进度超预期,其轴承业务有望在2026年后成为第二大利润来源(预计贡献净利润7.89亿元,占比85%)。但需警惕机器人行业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导致的订单风险。

结论

万向钱潮在标准微型圆锥滚子轴承领域已实现成熟量产,并通过汽车零部件业务积累了精密制造能力。在人形机器人专用轴承方面,其与特斯拉等头部客户的合作进入技术验证阶段,但尚未形成规模化供应。当前,公司正处于“技术突破-客户认证-产能爬坡”的关键阶段,若能在2026年前完成产品定型和量产准备,有望深度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短期看,标准轴承业务仍是业绩基石;长期看,机器人轴承的国产替代潜力将决定其估值重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