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召开新时代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培养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09-29 11:51 浏览量:1
为进一步探索教师培养的实践创新路径,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探讨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和要求,9月19日,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新时代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培养座谈会。校党委书记程建平、副校长汪明出席会议。北师大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一线教师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处、师范生培养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程建平指出,我国教育生态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但培养模式仍待全面转型,亟需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师范大学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阵地,必须直面“厚基础”与“强实践”的双重要求,既要提升学科底蕴与创新素养,又要强化教学实操能力与育人本领。我们应探索构建贯通大中小学的一体化培养体系,推动师范教育与一线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增强未来教师对多样化教育场景的适应力,实现从“教知识”向“育全人”的转变。
程建平表示,面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教师培养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统筹“拔尖创新”与“托底提升”双轨并进,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大学与基础教育学校的系统联动,推动师资双向流动、课程共建共享,打造辐射全国的基础教育引领高地,同时探索实施“教育强基计划”,选拔乐教适教者长期从教,以系统思维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夯实教育强国的人才根基。
座谈会上,北师大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指出,坚定从教志向需鲜活引导,育人要尊重成长规律,以研究思维持续学习,提出可以通过优才项目等路径,培养专业扎实、善研究、有情怀的基础教育教师。北师大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李荔萍强调,破解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瓶颈,关键在于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新范式,指出应通过强化职前全流程实习、贯通职后终身学习体系,实现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融合与协同育人,从而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激发其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北师大二附中校长王华建议,教师培养需提升其心理学、管理学及教育研究素养,并通过学习、教育、社会三类实践,在真实、多元、有组织的体验中增强其综合育人能力,实现从“知道”到“会用”的转变。
在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提出多项建议,指出新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现象,呼吁通过延长教育实习、落实“双导师制”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强调教师应持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沟通能力,并在数字化教学中避免表面化倾向;建议针对师范培养增设情绪管理、逻辑思辨类课程,以增强未来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应重视美育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加强跨校区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并推动教师跨学科教学与实践能力的融合,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