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三年翻倍,现金流承压,微亿智造赴港IPO
发布时间:2025-09-29 21:28 浏览量:1
微亿智造冲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一股”能否成功?
又一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凭借高增速冲击资本市场。9月28日晚间,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微亿智造”)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中,微亿智造年营收从2.21亿元增长至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4.7%。今年上半年营收4.12亿元,同比增超180%。公司的核心产品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EIIR)业务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招股书数据,该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0.3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83%。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占比已经达53.6%,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1个百分点。
根据招股书,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区别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将AI融入了机器人本体当中,使机器人具有一定的环境理解、学习和适应能力,让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环境中的作业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编程。公司在招股书中指出,工业自动化长期受限于高昂的部署成本与漫长的调试周期。传统工业机器人因为“僵化的柔性能力,使得产线或产品的任何微小变动都可能导致成本高昂的重新编程”。
盈利能力上,根据微亿智造披露的招股书数据,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均有1亿元上下的亏损,在2024年扭亏,实现1573.9万元盈利,今年上半年盈利668.4万元。毛利率方面,2024年微亿智造毛利率为47.9%,比2023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2024年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的毛利率为55.1%。
相对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毛利率,冲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第一股”的微亿智造的毛利率并不低。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4年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在中国市场排名前三分别为发那科、埃斯顿和汇川技术。根据财报数据,上述三家公司2024年的毛利率均在30%左右。
“近年来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还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也会用价格战等手段去争夺市场,对它们的毛利率也有所损害。”一位工业机器人企业高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全球工业AI赋能智能体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362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3000万亿元。
高速增长的背后,微亿智造现金流也面临一定压力。自2022年至2024年,微亿智造经营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连续三年为负数,分别为-1.58亿元、-1.05亿元和-1.54亿元,今年上半年收窄至-1511.2万元。
另一边,微亿智造今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到的现金净额则为7.72亿元,大幅高于2024年同期的7750万元。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从去年年底的1411.7万元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期末的3.44亿元。
客户与供应商的集中度问题,是微亿智造在产业链中的另一隐忧。截至2025年6月30日,微亿智造已将业务拓展至200家各类行业客户,客户涉及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快消品等多个行业。根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来自公司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9.1%、52.4%、28.3%。
不过,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正在从2022年的20.9%逐步下降,今年上半年,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为13.1%。微亿智造也在招股书中表示,若核心客户订单波动,公司业绩可能受到影响。
供应链的集中度则更为突出。2022年,前五大供应商占比高达74.2%,单一供应商采购占比更是接近46%。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对最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达26.9%,这意味着公司易受制于供应商稳定性。根据公司披露,若关键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受限于竞争或合约限制,微亿智造如果无法及时或充分地将该增长转嫁至客户,公司利润率可能会受到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