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深化教师职称评聘与岗位晋升评价改革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9 21:54 浏览量: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关精神,破解区域内教师评价“大一统”、实绩导向不突出、教师成长动力不足等痛点,湾里管理局立足区域教育发展实际,以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为核心,制定出台《湾里管理局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让教师专业发展有方向、职业成长有盼头、干事创业有劲头,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01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改革路径
湾里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通过多层次、广覆盖的调研,全面梳理教师职称评聘与岗位晋升工作中的堵点难点,为方案的科学制定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开展“党建+业务”联合调研。由湾里管理局教体办分管党建、职称评聘的负责同志牵头,吸纳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和高级职称教师代表成立专项调研组,深入全局5所不同学段的学校开展座谈,共收集广大教师对考核评价的意见建议50余条,初步形成方案框架。
二是开展“三查三看”专项调研。将初步拟定的方案下发至各校,要求各校围绕“查师德导向,看方案是否体现育人本质;查实绩比重,看教学成效占比是否合理;查程序公正,看评价过程是否公开透明”三个维度听取广大教师意见,累计收集建议80余条,推动方案优化完善。
三是开展“分层分类”覆盖调研。湾里管理局分管领导要求教体办6名党委委员全部深入挂点学校,按年龄段、岗位层次先后两轮当面听取教师300余人次意见建议,系统梳理后整合为10类30余条,并提交办党委研究审议,确保方案内容全面、科学可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02
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评聘晋升体系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湾里管理局着力创新工作机制,打破以往传统“大一统”的考核评价模式,构建符合区域实际的教师职称评聘与岗位晋升体系,推动教师评价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下放制定权限,突出校本特色。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宏观指导+校本实施”的分层管理机制。湾里管理局层面主要负责制定基本原则和框架要求,将“年度考核”与“工作质量考核”两项具体方案的制定权下放至各学校,不做“一刀切”规定,允许各校结合办学特色、学段特点、教师结构等因素在统一框架内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评价路径。
二是严格程序规范,强化过程民主。为确保校本化方案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湾里管理局明确规范了方案制定过程:各校结合以往年度目标考核、教学质量考核与管理局最新要求,对原有方案进行完善修订后并召开教职工大会,由校长对方案细则进行详细解读,教师现场提问、讨论,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方案需获半数以上代表同意后方予通过。
三是建立双重机制,防范执行偏差。构建“挂点领导审核+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的双重监督体系,各校经民主程序通过的方案,须先报湾里管理局教育主管部门挂点领导进行审核,重点审查方案是否符合师德为先、实绩为重的导向,是否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审核通过后,由局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存档,实现全过程可追溯、权责清晰、规范统一,有效保障了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
03
深化改革成效,激发队伍整体活力
《办法》正式下发后,湾里管理局不断加强政策解读和工作指导,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以规范流程、多元评价激活教育治理效能,改革红利在多层面持续释放。
一是教师发展积极性显著提升。新的评价机制打破资历壁垒,拓宽了各类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截止今年8月,全局已有12所中小学(幼儿园)运用新机制开展评聘晋升工作,涉及教师88人,其中申报参评高级职称教师14人、中级职称教师50人、初级职称教师24人。教师队伍争先创优氛围愈发浓厚,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二是学校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校本化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推动学校管理向精细化、民主化进一步迈进。因程序公开、规则透明,以往因评聘晋升引发的内部矛盾显著减少,教师对程序的认可度极高,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校园治理生态持续优化。
三是改革样本作用显著发挥。湾里管理局的改革实践形成了“党委领导、民主协商、程序规范、校本特色”的经验范式,不仅在区域内取得良好反响,也为深化更广范围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湾里样本,具有较强的示范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