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爆料!上海家长真开心,孩子作业新政落地了

发布时间:2025-05-25 11:31  浏览量:1

5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优化上海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育人水平的通知》,明确提出“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并配套实施作业时长管控和“无书面作业日”制度。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教育领域激起千层浪。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内卷化现象愈发严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家长被过度卷入学生作业环节,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不仅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也使得家长疲于应对,家庭作业成为了家长和学生共同的沉重负担。

同时,这也与我国推行的“双减”政策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教委出台此项新政,旨在以系统性改革重塑家校关系,推动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其意义不言而喻。

上海市的这一做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学生角度来看,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放松,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其他年级严格控制作业时长,并设立“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或进行劳动实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同时,政策要求作业设计体现“五育并举”,融入德育、体育、艺术、劳动等元素,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家长而言,新政明确了家校责任边界,终结了家长“代劳批改”的历史。家长无需再承担检查、批改作业等本属于教师的职责,得以从繁重的作业辅导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关注孩子情感需求、陪伴孩子成长的角色,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从教育教学层面来看,这一政策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禁止机械重复练习,鼓励跨学科实践、探究性任务,促使教师转变作业设计理念,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为了适应这一要求,上海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市级教研部门组建作业研究中心,开展专项研修,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在监管机制方面,上海建立了市、区、校三级监测预警体系,通过 “作业备案平台” 公示每日作业内容,学生可匿名反馈实际负担,违规行为可通过12345热线举报,这种创新的监管方式为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海市的这一做法对全国教育界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借鉴范例,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考上海的模式,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义务教育作业管理政策,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减负工作深入开展。

同时,也将促使其他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重新审视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这一做法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合理的作业负担下,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海市出台的义务教育作业新政是对当前教育问题的积极应对和深刻反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期待这一政策能够在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期待全国其他地区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共同推动我国义务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