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和平解放时,石觉等人手握二十万大军,为何不敢反抗?

发布时间:2025-09-23 01:44  浏览量:1

1949年一月三十一日,解放军进驻北平,这座千年古都至此获得解放。但当时城内有国民党李文、石觉二十万精兵悍将,作为蒋介石嫡系,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择反抗呢?为保全千年古都北平,中央军委多次派人与傅作义协商,在其主力三十五军被消灭,加之我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傅作义痛苦万分,寝食难安,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的腐朽不堪,因此和我方达成和平协议,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彼时北平城内蒋系兵团司令官石觉和李文的强烈反对,除此之外,华北其他地区还有数十万老蒋的部队,而傅作义麾下主力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也都是些残兵败将,如果石觉和李文决心反抗,他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同一时间,这些情报也传到了老蒋耳中,他知道对方已经下定了决心,但还是希望他能坚持下去。

说起来,傅作义和老蒋的关系十分微妙,老蒋曾经利用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笼络了一大批迷信他的黄埔军官,并将这些人组成军事集团,作为其扩张势力的资本。所以蒋介石嫡系部队,思想较为顽固,对老蒋有绝对的忠诚。而傅作义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且还是靠着阎锡山发展起来的,所以蒋与傅之间本来就有隔阂。作为晋军的一名军官,他完全不吃老蒋那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段,军阀之间的派系观念本就是根深蒂固的。而且在抗日时期,傅作义和八路军走得很近,老蒋虽然嘴上没说,但却下令将其调往绥远以西,两人的矛盾就是通过这一桩桩事情逐渐加深。也就是这个时候,傅作义虽然听命于他的调遣,但内心却对他产生了失望。

1948年,蒋介石命傅作义南下配合东北战场,三十五军不幸在河北涞水被我军包围,然而蒋介石等人却无动于衷。最后三十五军是凭借自身硬本事突围出来,而当时东北国军却陷入一片混乱,那些将领要么是贪生怕死,互相推卸责任,要么就是贪得无厌的吸血鬼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他对蒋介石以及国民政府彻底失望,只寄希望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尽快到来。老蒋心里很清楚对方的心思,因此专门挑选了像石觉、李文跟着自己多年的老兵,表面上看他给傅作义支援了二十万大军,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安插在华北的眼线,李文和石觉二人就是傅作义身边的间谍,他心里十分清楚,但没有立即除掉他们,只是为了让蒋介石放心他的军事行动。和平起义的谈判是在暗中进行的,得知结果后的李、石二人非常生气,立即离开了会议室。

李文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地主家,他的父亲剥削欺压农民,还曾杀过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这也是李文始终坚持不和平改编的原因,他担心遭到解放军的报复。他和张灵甫等人都是蒋介石精心培养的黄埔亲信,作为华北剿总副司令,他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制衡傅作义的军事大权,并且监持对方的一举一动。石觉在黄埔军校时并未引起蒋介石关注,而是被汤恩伯率先纳入麾下,履立军功后得到老蒋的器重。1949年一月,平津战役大局已定,尽管李文等人知道结局,但他们身为蒋介石忠心的属下,依然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手上有二十万正规军,加上五万的地方武装,坚守北平还是能做到的。但他们的反抗也仅仅停留在言语上,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傅作义固然清楚这一点,但难保蒋介石不会命这些人真的反攻。

因此要想顺利把北平交到解放军手上,在此之前他必须稳住这些人。他采取了两个措施,先给城内外的所有官兵发放慰问金,并且派人看望军官的家属。紧接着以固守北平为理由,将驻扎在城内的中央军部署到城外,把他手底下的军队安排到每个城门。而像李文、石觉这样的高级将领,自然是放在眼下看守最为合适。他以对付解放军为由,要求这些军官每天准点参加会议,在他的操作下,北平大部分权力都被他掌握。而李文、石觉等人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十七日,蒋介石发报恳请傅作义放少校以上的军官离开,并且准许他们带走必要的武器。从十八日起,他会调遣飞机将这些人和物资接走,希望对方能看在多年的交情上行个方便。傅作义看完这封电报后内心十分纠结,他和蒋介石毕竟相处多年,尽管对方不待见他,但对他还算可以。

另一方面,蒋介石肯定也通知了城内这些军官,如果他直接拒绝,会不会引起暴动。但如果答应了他的请求,该如何面对解放军。为此他和亲信商量了许久,制定了一个计策,表面上他先答应蒋介石的请求,同时立刻把消息传递给四野,希望他们做好准备。当天晚上,刘亚楼命人在机场附近部署了大量重炮,蒋介石的飞机还没完全降到地面就被打得落荒而逃,之后一连五天都是这样,最终老蒋只能放弃空运的计划。这期间傅作义就带着蒋系军官疯狂开会,后来甚至把北平内各界知名人士也都请来了。有很多人本身和傅作义相熟,在得知对方提出畅所欲言后,各个神采飞扬,为战局出谋划策,石觉和李文明明知道这些都是傅作义故意牵制他们用的手段。

但也只能忍着。当时北平很多名流都支持和平起义,这些人他们都得罪不起,况且军队都被部署到了城外,他们就是有心也做不了什么。一月二十一日,傅作义在会议上正式宣布签署北平和平解放协议这件事,并下令所有部队停止抵抗。他们很清楚,如果选择顽抗,北平很可能就是第二天津,到时候就会全军覆没,他们也会成为阶下囚。面对解放军的优势,李文和石觉不得不接受现实。还有一点,北平民众对和平这件事期望非常大,如果爆发战火,不知道会有多少无辜百姓死亡,强行开战会让国民政府彻底失去民心,而他们所有人都会成为历史罪人。北平和平解放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反抗没有任何的意义,傅作义的抉择不仅保全了文化遗产,同时也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二十二日,敌二十五万大军接受解放军改编。三十一日,解放军和平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