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抢印度人才了

发布时间:2025-09-30 11:55  浏览量:1

特朗普在“抢”钱,我们在“抢”人。

最近,美国硅谷被特朗普的一条新政搞疯了。特朗普突然签署行政令,大幅改革H-1B签证项目,要求H-1B签证的费用从每年约1500美元,上调至10万美元的费用,费用暴涨了超66倍,否则不得入境。

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打造了“人才灯塔”,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反过来这些人才也为美国的发展、创新做出巨大贡献。尤其是H-1B签证,美国科技公司依靠这一通道,每年引进大量国内无法找到的科研人才,包括工程师和程序员。

这项政策一出,相当于直接给企业套上了一个“人才税”。特朗普果然是商人,大手一挥,美国政府又进账一笔大钱。

当然,特朗普的理由也非常“燃”,是为了保护本国就业,限制企业雇用外籍员工。

“人才税”一来,愁了科技企业,也苦了印度人。

长期以来,印度人才在美国科技产业中扮演着 “低成本引擎” 的角色。从 2014 年到 2024 年,获得 H-1B 签证的前 10 家企业里,有 7 家都是印度外包公司。这些公司靠着 “低薪招聘印度员工,然后外派到美国” 的模式,为美国企业节省了超过 300 亿美元的人力成本。在硅谷的科技公司中,印度籍工程师的平均薪资比美国本土工程师低 28%,但他们却承担了 60% 以上的基础编程、系统维护工作。

对于印度人来说,H-1B签证一直被人视为通往在美新生活的钥匙,让他们有机会在这里工作,并最终定居下来。目前,美国每年大约发放8.5万份H-1B签证,其中印度人获得H-1B签证数最多,占签发总数超过70%。所以印度人是受新签证政策影响最深的群体。一边是美国拼命设置障碍,一边是中国主动开门迎客。

如今特朗普政府提高 H-1B 签证成本,本质上就是把印度人才当作 “用完即弃” 的工具,可他们没想到,这一举措却给了中国争夺印度人才的绝佳机会。

早在一个多月前,中方悄无声息的宣布了一个打消息,而且我们不搞大水漫灌,专门瞄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

这就是我们的K字签证。

这个消息并没有太多的官方报道和政策指引,因此市场关注度不高。

暴个先简单说一下这个政策。

我们对外国人的签证大致按照字母分类,有13种之多,主要用于外国人来华旅游、商务、探亲、留学等等,其中和人才引入和工作的长期签证主要有三类。

一是R字签证,发给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二是Z字签证,即工作签,发给申请在中国境内工作的人员。

三是,最新的K字签证,发给外国青年人才。

其中K字签证,相对来说门槛最低,界定也相对模糊。

首先,K 字签证申请全程免费,和美国 10 万美元的 “天价” 费用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印度媒体《明特报》都直言 “这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其次,它的灵活性也十分契合印度 IT 从业者的工作模式,不需要雇主担保,个人就能独立申请,印度 IT 从业者大多采用 “项目制接单” 的工作方式,K 字签证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甚至还允许他们边创业边寻找合作机会。

更关键的是,K 字签证 10 月 1 日正式生效,恰好能衔接 H-1B 政策的过渡期。也就是说,一个斯坦福刚毕业的AI博士,哪怕还没联系好中国企业,也能拎包来中国参加学术会议、找创业机会,甚至边旅行边考察市场,极大地降低了申请门槛,目标就是吸引更多有潜力但还没成名的年轻人来中国。

这一完美的时间节点让印度科技公司迅速行动起来,开始组织员工参加 “K 签申请培训”,新德里电视台制作的 “K 签教程” 视频,短短 3 天播放量就突破了千万,足以见得印度人对 K 字签证的重视和期待。

中国推出 K 字签证,显然有着自己的 “新布局”,并且精准瞄准了印度人才的核心优势。从产业适配角度来看,印度 IT 从业者在全球外包产业链中占据核心位置,尤其在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方面经验丰富,这正好能匹配中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再看群体规模,印度每年能培养出超过 50 万 STEM 领域的毕业生,其中有 15% 具备跨国工作能力,要是能吸引到这部分人中的 10% 来华工作,无疑会为中国科技产业注入重要力量。

更重要的是,抢走美国所依赖的印度人才,相当于切断了美国科技产业的 “低成本供血线”,同时还能强化中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话语权。

印度《印度时报》就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这步棋,精准击中了美国的人才软肋。”

从印度媒体的这个口风,也可以看出来,印度人的自信心真的不是一般的强。

当然了,我们的这个K证除了国外觉得中国在和美国抢夺人才,其实也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我们年轻人本来就不好找工作,现在还从外面引进大量人才,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对自己的人口结构、社会稳定、年轻人的成长机会带来很大的冲突。

另外,印度人才 “抱团式发展” 的特点,曾让多个国家陷入被动,加拿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如今加拿大的印度裔人口已经达到 212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5.2%,他们通过 “留学 - 工签 - 永居” 的路径快速形成社区势力,在部分城市甚至能主导科技行业的招聘,排挤其他族裔。还有波音公司的案例,短短 5 年间,公司里的印度员工就从 1000 人膨胀到 2 万人,形成了 “同乡招聘链”,更有传言说新员工需要缴纳两个月的工资作为 “感恩费” 给招自己进来的印裔主管,这种模式要是复制到中国企业,很可能会破坏正常的职场生态。

总之,有利有弊,尤其是面对口碑一致不怎么好的印度人,我们的担心会更多一点。

在中美这场人才战里,特朗普政府一切以“金钱至上”,而我们广纳天下英才。美国会不会自废武功,我们是不是已经提前锁定未来,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