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心善!韶关护士在南京南站救人,长得很漂亮,已申请见义勇为
发布时间:2025-09-29 17:16 浏览量:1
见义勇为,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早已融入民族精神的血脉。刘欢在《好汉歌》中唱到的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这种美德的生动写照。长久以来,“见义勇为” 的场景中,男性身影往往更为人熟知,但随着社会发展,“巾帼不让须眉” 已成为新时代见义勇为的鲜明特征 —— 越来越多女性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勇气与专业诠释责任与担当。2025 年 8 月 23 日,广东韶关女护士李梦旖在南京南站的一次紧急救援,便成为女性见义勇为的典型案例。她在 300 秒内疾驰救人,为避免伤害患者咬下穿戴甲、扔掉戒指的细节,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更传递出温暖人心的正能量,而她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更让 “言传身教” 的家风理念深入人心。
危急时刻:南京南站突发意外,男子倒地血流不止
2025 年 8 月 23 日,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南京南站内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旅客拖着行李箱穿梭在候车大厅与站台之间,广播里不时播报着列车检票、到站的信息,整个车站充满了热闹而有序的氛围。上午 10 时许,一列开往上海的列车刚刚驶离,3 号站台的旅客正陆续散去,突然,一阵急促的呼喊打破了平静:“有人晕倒了!谁是医护人员?麻烦过来帮忙!”
呼喊声来自站台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刚刚巡视到站台中部,就看到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双腿发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男子倒地后,身体开始轻微抽搐,嘴巴无意识地咬合,很快,一滩鲜红的血液从他嘴角流出,顺着脸颊滴落在站台的地砖上,染红了周围的地面。周围的旅客先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场景吓了一跳,随后纷纷围拢过来,有人拿出手机准备拨打 120,有人试图上前查看情况,却因缺乏急救知识不敢贸然动手,只能焦急地等待专业人员到来。
站台工作人员一边维持秩序,疏散围观人群给男子留出呼吸空间,一边对着站台入口方向大声呼喊,希望能有医护人员恰巧在场。此时的李梦旖,正带着两个孩子在候车大厅等待前往杭州的列车。她是广东韶关一家医院的护士,趁着暑期带孩子出来旅游,南京南站是他们的中转站点。听到站台方向传来的呼救声,职业本能让她立刻警觉起来 ——“可能有人需要急救”,这个念头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她来不及多想,转身对身边的儿子和女儿说:“妈妈去看看前面发生什么事,你们在这里乖乖等我,不要乱跑,妈妈很快就回来。”
交代完孩子,李梦旖便朝着呼救声传来的方向跑去。从她所在的候车区域到 3 号站台,距离约 300 米,途中需要穿过拥挤的人群、绕过行李安检处。她一路小跑,不时对前方的旅客说 “麻烦让一下,有紧急情况”,旅客们看到她焦急的神情,纷纷侧身让出通道。短短几十秒内,她就跑完了 300 米路程,抵达事发站台时,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呼吸也有些急促,但她没有丝毫停顿,立刻蹲下身查看倒地男子的情况。
专业救援:咬下穿戴甲弃戒指,300 秒与时间赛跑
蹲下身的瞬间,李梦旖就对男子的状况做出了初步判断:男子意识模糊,嘴角有明显血迹,牙关紧闭,身体仍在轻微抽搐,结合这些症状,她推测男子可能是突发癫痫,或是因心脏问题导致晕厥,而嘴角的血迹,大概率是他在无意识状态下咬破嘴唇所致。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引发窒息等更危险的状况。
作为专业护士,李梦旖深知急救操作的规范性 —— 在进行口腔检查或开放气道时,若手指上有尖锐物品,很可能会划伤患者口腔黏膜,或导致自身受伤。而她因为出来旅游,为了方便又能保持美观,手上贴了精致的穿戴甲,手指上还戴着一枚结婚戒指。“必须尽快去掉这些东西”,她迅速做出决定。由于身边没有工具,她直接将右手食指伸到嘴边,用牙齿咬住穿戴甲的边缘,稍一用力,便将一片穿戴甲咬了下来,随后又依次咬下其他手指上的穿戴甲,随手扔在旁边的地面上。接着,她快速摘下手指上的戒指,放进自己的口袋里,确保双手没有任何可能伤害到患者的物品。
处理完手部装饰,李梦旖开始进行专业急救。她先轻轻掰开男子的嘴巴,查看口腔内是否有异物 —— 幸运的是,男子口腔内除了血迹,没有食物残渣或其他异物,暂时不会有窒息风险。随后,她将男子的头部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同时用手触摸男子的颈动脉,感受脉搏跳动情况。“脉搏还在,但比较微弱”,她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接着又观察男子的胸廓起伏,判断呼吸是否正常。
在确认男子生命体征暂时稳定后,李梦旖一边轻声呼唤男子,试图唤醒他的意识,一边向周围的旅客求助:“麻烦谁有纸巾,能不能递我一些?还有,麻烦有人帮忙联系一下车站工作人员,让他们尽快联系 120。” 很快,就有旅客递来纸巾,她用纸巾轻轻擦拭男子嘴角的血迹,避免血液流入气管。站台工作人员也赶了过来,告知她已经联系了 120,急救车正在赶来的路上。
整个救援过程中,李梦旖始终保持冷静,每一个动作都专业而娴熟。从她抵达站台到完成初步急救处理,时间大约过去了 300 秒。在这 300 秒里,她没有丝毫慌乱,用专业的急救知识与时间赛跑,为男子争取了宝贵的救援时间。周围的旅客看到这一幕,纷纷拿出手机记录,有人忍不住称赞:“这位护士太厉害了,关键时刻还得是专业的!”
大约几分钟后,男子的身体停止了抽搐,意识也逐渐恢复,他缓缓睁开眼睛,虽然还不能清晰说话,但眼神已经有了焦点。看到男子情况好转,李梦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时,车站工作人员告诉她,120 急救车已经快到了,让她可以先离开。李梦旖又仔细叮嘱工作人员,向他们说明男子的初步症状和自己已采取的急救措施,方便后续医护人员了解情况,随后才起身准备返回孩子身边。
离开前,她特意捡起刚才扔掉的穿戴甲,放进自己的包里 —— 不是为了还能继续使用,而是不想让这些小物件留在站台,影响其他旅客或造成安全隐患。做完这一切,她才快步离开站台,朝着孩子们等待的方向跑去,此时的她,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着完成救援后的欣慰。
言传身教:孩子一句 “妈妈伟大”,家风传承显温情
当李梦旖回到候车区域时,她的儿子和女儿正乖乖地坐在长椅上,看到妈妈回来,两个孩子立刻站起身跑过去。儿子拉着她的手,仰着头问:“妈妈,刚才发生什么事了?你去了好久。” 李梦旖蹲下身,温柔地摸了摸孩子们的头,简单跟他们解释:“刚才有一位叔叔突然晕倒了,妈妈是护士,所以去帮忙救了他,现在叔叔已经没事了。”
就在这时,广播里传来了他们所乘列车开始检票的通知。李梦旖带着孩子们检票上车,找到座位坐下后,女儿突然凑到她身边,小声说:“妈妈,刚才我和哥哥看到你在救叔叔了,我们觉得你好勇敢,妈妈真的很伟大,你是我们一辈子的骄傲。”
听到女儿的话,李梦旖瞬间红了眼眶。她没想到,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分内之事,却能在孩子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她紧紧抱住两个孩子,轻声说:“妈妈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帮助别人本来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以后你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有能力,也要尽力去帮忙,知道吗?”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神里却充满了对妈妈的崇拜。
李梦旖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对父母行为的无意识模仿。她平时在医院工作时,就经常跟孩子分享自己救助患者的故事,希望能在孩子心中种下 “善良、勇敢” 的种子。而这次南京南站的紧急救援,无疑是一次最生动的 “现场教学”——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亲眼看到 “帮助别人” 的意义,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远比无数次口头教育更有效果。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李梦旖笑着说:“当时听到孩子那句话,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我从来没想过要当什么英雄,只是做了一名护士该做的事,但能通过这件事,让孩子们明白‘见义勇为’的含义,让他们从小就有帮助别人的意识,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她还表示,以后会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让 “乐于助人” 成为家庭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社会认可:申报市级见义勇为奖,正能量引发广泛点赞
李梦旖救人的场景,被周围旅客拍摄成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她不顾个人形象咬下穿戴甲、专注进行急救的画面,让无数网友深受感动。有网友留言:“这才是真正的‘最美护士’,不仅人美,心灵更美,专业素养还过硬!” 还有网友表示:“看到她带着孩子还能毫不犹豫去救人,太佩服了,这种勇气和担当值得所有人学习。”
南京铁路公安处的工作人员在看到视频后,也第一时间联系到李梦旖,详细了解了当时的救援情况。根据相关规定,李梦旖的行为符合 “见义勇为” 的认定标准,目前,南京铁路公安处已将她的事迹上报给当地相关部门,正在为她申请 “市级见义勇为奖”。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表示:“李梦旖护士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专业技能救助他人,她的行为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为她申报见义勇为奖,是对她行为的肯定,也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向她学习。”
李梦旖所在的医院,在得知她的事迹后,也对她进行了公开表扬。医院负责人表示,李梦旖平时在工作中就认真负责,对待患者耐心细致,这次在外地旅游时仍能坚守医者初心,主动救助他人,充分展现了医院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后续医院会将她的事迹作为典型案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在评优评先时,也会优先考虑这样品德与专业兼备的员工,鼓励更多医护人员向她学习,将救死扶伤的精神延伸到工作之外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官方的认可,网友们也纷纷为李梦旖送上祝福,有人希望她能顺利获得见义勇为奖,有人祝愿她的家庭和睦幸福,还有家长表示要以她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乐于助人。在社交平台上,# 女护士南京南站救人# #李梦旖 咬甲弃戒救人事迹# 等话题先后登上热搜,累计阅读量超过 5 亿,讨论量突破 300 万,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故事打动,开始反思自己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该如何行动。
延伸思考:女性见义勇为成常态,传递社会温暖力量
李梦旖的事迹,并非个例。近年来,女性在见义勇为场景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她们或许是医护人员、教师、公务员,或许只是普通的上班族、家庭主妇,但在危急时刻,她们都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与担当。
比如,2024 年,浙江杭州一名女教师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行窃,不顾个人安危上前制止,最终协助司机和乘客将小偷制服;2025 年初,四川成都一名女大学生在河边散步时,发现有人落水,她立刻脱下外套,趴在河边的护栏上,用外套作为绳索,将落水者拉上岸;还有更多女性,在看到老人摔倒、儿童走失、他人突发疾病等情况时,主动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诠释 “见义勇为” 的含义。
这些女性的行为,不仅打破了 “见义勇为是男性专属” 的刻板印象,更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精神风貌。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勇气与担当无关性别,只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每个人都能成为见义勇为的践行者。同时,这些案例也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愿意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这种社会氛围的形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传统美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李梦旖的 “市级见义勇为奖” 申报工作仍在推进中,她的生活也逐渐恢复平静 —— 回到广东韶关后,她继续投入到医院的工作中,闲暇时陪伴孩子,只是偶尔会收到同事或朋友的称赞,她总是笑着说:“没什么特别的,换做其他护士,也会这么做。”
而她的两个孩子,自从经历了南京南站的事情后,变得更加懂事。有一次,儿子在学校看到同学摔倒,主动跑过去扶起同学,还像模像样地询问 “有没有哪里疼”,这让李梦旖感到十分欣慰。她知道,自己那次的举动,已经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而这颗种子,终将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继续传递温暖与力量。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李梦旖的故事就像一股清流,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房。她用 300 秒的紧急救援,诠释了医者仁心;用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传承了良好家风;更用自己的行动,让 “见义勇为” 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她的故事,也让更多人明白:见义勇为并非遥不可及的壮举,它可能就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某个瞬间,藏在每一个人愿意伸出援手的善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