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国家队”!上海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的产业集群靠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1 00:25  浏览量:1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5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来自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简称“试验区”)的“上海市闵行区具身智能零部件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以“具身智能”为核心方向的国家级产业集群之一。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试验区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前瞻布局和系统实践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也为上海打造国际人工智能高地注入了新的战略动能。

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该评审由工信部自2022年启动,旨在遴选并培育一批扎根于细分领域的产业标杆。

作为人工智能迈向通用智能的关键路径,具身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方向。早在2019年,试验区就前瞻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并逐步聚焦于更具前沿性与突破性的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赛道。

发展至今,该集群已汇聚产业链企业超150家,覆盖从AI算力、大模型、芯片传感、控制系统、关节模组到本体制造和行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其中,智能机器人本体制造产值占全国细分市场超过1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与深厚的产业底蕴。

此次上榜的具身智能产业集群,一个来自试验区,另一个则来自杭州宇树科技所在的杭州滨江区的集群。那么,试验区何以成为全国“唯二”?

在整机系统层面,节卡在协作机器人工业场景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非夕机器人则以全球自适应机器人独角兽,持续推动技术边界拓展。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鸣志电器在混合式步进电机领域跻身全球前三,钛虎机器人在人形机器人行业渗透率位居行业头部,鲸鱼机器人年销量突破百万套,位居全球教育机器人销量榜首。

这些企业共同构筑了“核心部件—整机系统—场景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集群优势。

创新是试验区发展的核心引擎。目前集群内拥有2个国家级、11个上海市级及19个其他各类创新平台。近三年来,相关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116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650项。

此外,通过举办或参与机器人高峰论坛、具身智能“双百会”等高能级活动,以及深化“大零号湾孵化+试验区智造”一体化模式,试验区助力产业链上企业“从0到1到100”的商业化、产业化突破。

除了完善产业生态和开放创新环境,在服务方面,试验区创新打造了“资本链、创新链、人才链、应用链、产业链”五链一体企业服务体系。设立区域首支规模3亿元产业基金,建立包含84家基金投资机构的朋友圈,举办20余次“创融面对面”融资路演活动。通过打造5分钟物流圈、运用区级“产业大脑”数字平台,集聚产业链,试验区为集群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赋能。

站在国家级集群的新起点,试验区将肩负更重要的战略使命。这里将持续聚焦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产业,支持企业在仿人机械臂、灵巧手、智能感知与操作系统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同时,试验区也将进一步夯实上海工业智能中心等产业地标,完善概念验证与测试应用平台,加速集聚全球顶尖人才与创新资源,全力构筑一个更具开放性、引领性和国际竞争力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为上海打造国际人工智能高地、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提供坚实的“闵行支撑”。

供稿: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编辑:刘成荣

初审:方佳璐

复审:范仲毅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