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尝一口到懂一杯,意大利侨胞走进茅台,助力茅台香飘世界

发布时间:2025-10-01 02:33  浏览量:1

9月21日至25日,由意大利餐饮、商贸、科技等领域侨界代表组成的“茅友团”抵达中国贵州,深入茅台酒厂核心产区,开启“走进茅台:超级工厂传奇之旅”。通过实地探访包装与制酒车间、寻迹“茅酒之源”,近距离感受茅台酒的酿造技艺与深厚文化底蕴,品味茅台酱香的独特魅力,并在交流中共同探讨茅台国际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走进茅台:东方匠心与地中海传统的隔空对话

时逢九月,茅台酒一年一度的生产周期临近尾声,七轮次取酒已基本完成。“一下车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酒香,不过并不刺鼻,反而让人感觉很舒服。”这是意大利罗马中华楼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意大利温州工商会会长何建锋走进茅台酒厂的第一感受。他常年与葡萄酒接触,对气味格外敏感。

当何建锋走进厂房,原本“现代化流水线”的画面想象被眼前古朴的景象打破。包装车间内,女工们指尖翻飞,亲手为每瓶茅台系上红丝带,动作娴熟而专注。“意大利顶级酒庄在葡萄酒装瓶时也会保留手工贴标环节,工人会仔细调整标签位置,确保每一瓶都完美。”何建锋认为,茅台酒手工系丝带和意大利葡萄酒手工贴标异曲同工,皆是以人工赋予产品温度与灵魂。

与包装车间的整洁有序相比,制酒车间的环境略显“粗犷”。老厂房屋顶斑驳的印记,令初次到访的意大利意丰门窗科技公司董事长陈亮略感惊讶:“这么大的企业,生产厂房是不是该翻新一下?”

但经专业人员讲解后,他才理解这些“岁月留痕”正是酿造茅台的关键之一。正如意大利葡萄酒产区讲究的“风土”,只有当地的石灰质土壤和凉爽气候,才能孕育葡萄的饱满单宁;茅台产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微生物群落共同构成了不可复制的酿造环境,使茅台酒仅能诞生于这15.03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

从现代酿酒车间到中国酒文化城,再到“茅酒之源”,茅友团成员逐步深入茅台的世界,见证从一粒粮到一滴酒的神奇蜕变。

光滑石板路、幽深巷子、纯木质厂房,仿佛将人们带回百年前的酿造时光。L&Z SRL总经理胡宁倩边观看边记录。她计划将所见所闻翻译成意大利语,向身边的朋友介绍:“茅台和他们钟爱的葡萄酒一样,都有千年的文化根基。”

品鉴交流:从“尝一口”到“懂一杯”的风味共鸣

在贵州茅台文化体验馆,茅台文化品饮师的讲解为茅友打开“品鉴新视角”,也勾起了大家对品鉴意大利葡萄酒的回忆。

“先看颜色,再闻香气,然后小啜一口,让酒液充分接触口腔各个部位,最后慢慢咽下……”意大利Wiby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凤英饶有兴致地完成全套品酒步骤,“以前都是一口喝完,现在才知道茅台酒和葡萄酒一样是可以品鉴的。闻香时要捕捉焦香、果香、烘焙香,和闻葡萄酒时分辨香草、橡木味一样,都要慢慢体会。”

勾调体验环节更让大家切身感受到“酿酒如艺术创作”般的独特乐趣。在勾调师指导下,众人用不同基酒调配属于个人专属的茅台酒。HICHI.S.R.L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恩宇表示,“勾调的过程和葡萄酒勾调很像,把不同的基酒勾调在一起,让口感更平衡、风味更多样。”

两日的沉浸式体验,使许多茅友团成员们对茅台的态度从“喜欢喝”到“想了解”再到“热爱”。

作为一位“老茅友”,世包集团董事长金荣康感叹:“百闻不如一见!这里的环境、工艺与文化,让我更加坚信,茅台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当之无愧!”

陈亮则以生动比喻来表达:“以前喝茅台,就像听一首好听的意大利民谣;现在喝茅台,就像听懂了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从贵州到欧洲:推动茅台与世界酒业共舞

作为久居意大利的华人华侨,此次茅友团成员对茅台国际市场推广充满信心。自幼在意大利长大的胡宁倩观察到,“意大利人本身就有喝烈酒的习惯,比如格拉帕(Grappa),他们对高度酒的接受度很高。”在茅台的市场推广工作中,她考虑结合本土文化,例如以开发茅台调酒或搭配甜品等创新方式,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意大利Wiby科技公司董事长柳庆松表示,意大利家庭普遍有收藏葡萄酒的传统,如果能让他们认识到茅台酒“越陈越香”的特质与陈年潜力,将有助于开拓市场。何建锋对此深表认同,“我的餐厅主要接待中高端客户,包括使馆人员、政要和明星等。除了给顾客推荐葡萄酒外,我还会为他们推荐茅台酒,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我们中国白酒,让这杯‘中国味道’真正飘向世界。”

“茅台不仅是一瓶酒,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荣耀与自豪。”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主席金慧强调,我们要像外国人通过葡萄酒传递意大利风土人情那样,借茅台讲述一杯酒背后的中国智慧与故事。

此次“走进茅台”之旅,不仅让意大利茅友团成员切身感受到茅台的匠心精神与文化厚度,也为茅台国际化推广提供新思路和契机。他们将带着对茅台的崭新理解返回意大利,传播茅台故事,助力茅台飘香世界。

来源:茅台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