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变中守常:文明长河的双桨》

发布时间:2025-05-25 15:02  浏览量:2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

在“2024年度汉语盘点”中,“变”当选为年度国际汉字。回首2024,从全球格局到个人生活,无不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不同的人对待变化的态度不尽相同:有人喜欢变化,认为“变”才能带来进步;有人不愿改变,认为“变”意味着风险;也有人认为“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智慧……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要求:①作文不少于800字;②写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③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变中守常:文明长河的双桨》

2024年的世界,如同一幅快速流动的画卷,"变"的笔触勾勒出技术迭代、地缘博弈、文化交融的万千气象。然而,当人类站在文明的十字路口,更需从历史纵深中寻找智慧,真正的进步从非单向度的颠覆,而是"变"与"常"的辩证统一。正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道德经》亦警示"不知常,妄作凶",唯有以常律变、以变守常,方能驾驭时代浪潮。

从佛罗伦萨穹顶下的文艺复兴到硅谷芯片上的算力革命,人类对"变"的追求始终推动着文明进程。15世纪威尼斯商人将阿拉伯数字引入欧洲,颠覆了繁琐的罗马计数体系,为近代数学发展开辟通途;19世纪门捷列夫打破元素分类窠臼,创造出元素周期表,让化学从炼金术走向科学。这种突破性变革如同地质运动中的板块碰撞,在旧秩序的裂隙中孕育新大陆。正如量子力学颠覆经典物理时,海森堡所说:"我们所观察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自然向我们提问的方式。"主动求变者,实则是以更开放的姿态回应时代叩问。

但变革的飓风中,总需要锚定价值的压舱石。敦煌莫高窟历经千年风沙,壁画色彩依然绚烂,正是古人用"三沙六土"的恒定配方守护艺术精魂;日本千年企业金刚组在建筑技艺迭代中,始终恪守"守破离"祖训,让木构技艺在四十代传承中历久弥新。这种坚守并非顽固,而是对文明基因的自觉赓续。就像量子跃迁中守恒定律始终存在,社会变革中的人本精神、自然规律、道德伦理,恰是确保变革不偏离航向的坐标系。

真正的智慧在于让变与常形成共生生态。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玻璃幕墙倒映着贝聿铭的现代设计,但其飞檐翘角仍保持着宋代《营造法式》的模数比例;瑞典在推行数字化政府时,特意保留纸质文件通道,既拥抱技术革新又守护人文温度。这让人想起中国古代"常变"哲学,张载提出"变化气质"的同时强调"天地之性",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阐释"变不失其常,而后大常贞"。这种动态平衡,恰似黄河九曲终向东,在迂回激荡中奔向大海。

站在2024年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变常结合的智慧。当人工智能重构生产关系时,需要《周礼》"以俗教安"的民本思维防止技术异化;当虚拟世界拓展认知边疆时,应当谨记《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价值警示。因为文明的真谛,不在于在变与不变间做单选题,而在于让变革成为传承的阶梯,让坚守化为创新的基石,这或许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赓续不绝的密码,也是人类面对未来的共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