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王广运:一碗热粥暖椒乡 半生赤诚映初心

发布时间:2025-10-02 19:05  浏览量:1

9月30日,晨曦初露,微凉的风掠过柘城街道,柘城老兵爱心早餐店已亮起暖灯。57岁的王广运系紧围裙,搓了搓手,熟练掀开粥桶盖——糯米与红枣的香气瞬间弥漫。“再熬五分钟,火候刚好。”他轻声叮嘱志愿者,目光扫过“为爱早起,餐香全城”的牌匾,满是坚定。作为“河南好人”“商丘最美退役军人”,这位有30余年党龄的老兵,以1500余天的清晨坚守,将热粥熬成城市温暖符号,用退役军人担当书写“戎装虽卸、本色不改”的篇章。

凌晨五点的约定:1500余天的早餐守护

“王会长,今天的小米粥真香!”清晨六点,环卫工人杜彩玲端着餐盘进门。此时早餐店十余张餐桌已满座,橙色工装的环卫工人、别着军功章的老退役军人、拄拐杖的独居老人齐聚,志愿者穿梭盛粥递馍,道谢声与碗筷声织就暖晨曲。

这份约定始于2019年9月。时任柘城县退役军人志愿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的王广运,走访时发现环卫工人空腹赶工、高龄老兵难寻热早餐,当即提议办免费爱心早餐店。仅半个月,选址、筹款、备设备、招募志愿者一气呵成,早餐店正式开业。

从此,王广运的生物钟定格在凌晨四点半。酷暑寒冬,他始终第一个到店,查食材、调设备、分任务。“给群众吃的必须最好”,他每天查验米面油,米要新米、菜要鲜菜,咸菜自家腌;供应商送来的面粉稍软结,他当即退回。菜单每日不重样,还特意嘱咐厨房少盐少油;逢年过节加菜,春节送饺子、元宵煮汤圆、腊八熬腊八粥,让户外工作者寒冬暖心。

这份坚守吸引更多人参与。82岁老退役军人王学礼从食客变志愿者,每天五点到店打扫整理,王广运劝他休息,老人执拗道:“这里是家,为家人干活不累!”志愿者邓云彬风雨无阻,主动给高龄老人、残疾人端饭,还把粥吹凉再递,79岁残疾老人张守业感动得眼眶泛红。

在王广运感召下,120余名志愿者加入,形成“骨干带头、轮班值守”模式。他四处宣讲获政府与社会认可,惠济乡战友赵宏明定制保温杯捐赠。截至2024年12月,早餐店累计服务15万余人次,成了柘城无人不晓的“爱心驿站”。

爱心裂变:从一碗粥到满城暖阳

“爱心要照亮到更多角落。”王广运常说。在他带领下,退役军人志愿者以早餐店为起点,将爱心延伸至各领域。

关爱特殊群体是他心头大事。清明、中秋,他带物资看望抗战老兵与孤寡老人;93岁抗战老兵李金斗住偏远乡村,他每月上门理发打扫、听老人讲抗战故事,老人紧握他的手说:“你比亲人还亲!”

他还倾注心血帮扶困境儿童:对接省妇联发起“为爱助学益起圆梦”,为13名贫困生争取每年1200元资助至学业结束;与“福兴一对一助童”机构合作,帮18名孤儿解决求学难题;得知母校老王集镇小学餐桌陈旧,立刻联系企业捐赠30套桌椅与学习用品,还带志愿者装车安装,学生李米朵说“要像叔叔阿姨一样助人”,校长感慨“餐桌传递爱心榜样”。

2022年,他推动志愿服务新突破:组织器官捐献宣传,31人当场签志愿书;牵头成立河南首个退役军人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16人入库为血液病患点燃希望。

每年6月,柘城街头跃动“爱心色”——这是王广运与志愿者坚守13年的“爱心送考”。2025年6月5日,县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上,300余名爱心车主列队,“爱心送考”标识鲜亮。王广运给60名退役军人队员分任务:“摸好路线、备足物资,务必安全送考!”这支小队是“硬核力量”,连续6年参与的李福桥说“王会长比自家孩子考试还上心”。去年暴雨,他冒雨送考生张悦,裤脚湿透却只顾擦孩子雨水;考生忘带准考证,他带志愿者疾驰取回,家长赞“雷厉风行像当兵的”。从2013年至今13次带队,他总先安排早餐店事宜再赶去送考,直到最后一名考生离场才放心。如今“爱心送考”已成300余人的公益大军,成了柘城文明名片。

今年年初,王广运添了免费餐饮公益教学的新“差事”。他将五代传承的王氏手撕卤鸡技艺纳入教学,传授30多味草本中药慢熬古法与手工撕制技巧,还教水煎包、把子肉等做法,旁人收几千元学费,他分文不取。以此为基础,他发起“百人帮扶计划”,三年内帮100名有创业意愿者学技能、助选址运营,目前已有30余人掌握技能开店或就业,获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点赞,事迹登上公交站台牌。

他的王氏手撕卤鸡店也是爱心窗口:二等功以上双拥对象每季免费领卤鸡,军人、烈士遗属等消费享8.5折,践行“撕开鸡肉,传承心意”的承诺。如今,超市捐米面油、文具店送纸笔、餐馆老板来掌勺,王广运说“公益是无数人的力所能及”,“向他学习”成了柘城新风尚。

戎装虽卸:军人本色在奉献中闪光

“脱下军装还是兵,为民服务宗旨不丢。”这是王广运的誓言。1986年,18岁的他参军,刻苦训练、屡获嘉奖还荣立三等功,军旅生涯锻造了他雷厉风行、无私奉献的品格。

退役后,他在企业、社区工作都保军人作风。2021年当选柘城县志愿者协会会长,全身心投公益,组织100余次志愿活动、帮扶2000余人次,还坚持十余年为市民义写春联。

创办早餐店并非一帆风顺。有人质疑“作秀”、担心难持续,家人也不解“起早贪黑不挣钱图啥”。王广运不辩解,寒冬冒冷风采购、暴雨抢修屋顶、缺钱时找企业爱心人士对接,渐渐质疑变赞叹、不解变支持,妻子担家务、儿子放假来帮忙,一家人成了公益“战友”。

如今,57岁的王广运仍每天五点到早餐店,鬓角添了白发。早餐店墙上贴满合影,每张笑脸见证温暖传承。常客打趣“他的生物钟比闹钟准,有他在粥就不凉”。

“只要群众需要,粥就一直熬。”王广运说。从军营到地方,从一人行善到众人接力,他证明军人本色不褪色,奉献能让热粥暖城、初心照人,这颗“老兵心”如晨阳,持续传递温暖与希望。(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松 通讯员 马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