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一个点球踢丢三次,欧联杯主场0-1不敌里尔,主帅回应

发布时间:2025-10-03 20:21  浏览量:1

罗马同一点球三连丢,欧战史头一回,主场0比1栽在里尔门将厄泽尔手上

那一刻是第79分钟,前场角球旋到禁区,皮球蹭在里尔后卫曼迪的手上,主裁走到场边看了眼回放,手指向点球点,全场先是轰一声,又忽然静了下来,像有人按了静音

你能感觉到奥林匹克球场的空气变得粘稠,所有目光都落在12码那颗球上

第82分钟,多夫比克走过去,深吸一口气,助跑不急不缓,右脚推向球门右侧,角度不刁,速度也够,厄泽尔飞身把球捞了出来

罗马球员举手,裁判示意有人提前进入禁区,重罚

看台上有人松了口气,像捡回一条命

第二次,84分钟,还是多夫比克,又是右下角,显然他想靠稳定的选择去压住情绪,可厄泽尔仿佛看穿了一切,像提前知道答案一样,把球再一次挡出去

裁判这回指了指门线,示意厄泽尔双脚提前离线,还是要重罚

场边的教练做了个换人手势,决定换个脚风

第三次上来的是苏莱,他把球摆得很仔细,视线扫过左侧,助跑更直,打了个左下角的半高球,看着更聪明,结局却更让人无奈,厄泽尔把身体往下一压,抱得死死的

那一下,罗马人的肩都垮了,里尔替补席却像迎来一场胜利庆祝

同一门将连着三次挡出同一判罚的点球,这在欧战是头回见

罗马主场0比1,三连胜就这么被一粒点球的阴影吞掉了

第一次右侧,第二次还是右侧,第三次换人改左侧,命运没改

数字会告诉你,罗马这场控球跟对方差不多,射门20次对方只有9次,射正也有6脚,赛季点球成功率其实有75%

但这就是足球啊,它总有一瞬间把概率当耳旁风

足球从来不是概率游戏的乖孩子,情绪和细节一旦失控,数字就失效了

你看那三次重罚

有人罚早了,有人动早了,技术之外,全是心跳的节奏乱了

门将厄泽尔那晚像穿上了护体光环,全场5次关键扑救,赛后评分9.1,高得不像一个客场门将的普通夜晚

他每一次出手都干净,没什么花活,落地迅速,起身更快,扑完球还会短促喊一声,像提醒所有人,节奏由我来定

站在他对面的,那就是一个又一个被放大的呼吸

赛后看见有位老资格的名帅也在摇头,苦笑着丢下一句:“我从没见过这种事,这是独一无二的偶然”

这话说得诚实,可谁都明白,偶然里裹着必然,心态和执行力一旦失了准星,偶然就会连着来

我当时在电视前,端着的杯子都没敢放下,第一脚扑出来的时候,我心里还想,重罚了,这回该稳了吧

结果第二脚又被扑,我就开始直挠手心了

你能想象第三脚时罚球点附近那种紧张吗,苏莱把球摆好,身后队友都没敢上抢点,像怕打扰了他的念头

这一脚脚踢出去的,其实是全队的信心

说到“三连丢”,足球史里不是没先例

一次在意甲,拉齐奥对那不勒斯,第一次被扑出,补射因提前进入禁区被吹,再罚还是被扑,第三次换人上去,直接偏了门,最后居然还赢了球

还有更著名的,1999年美洲杯,阿根廷的帕勒莫那夜三次站在点球点,先撞横梁,再射飞,最后被门将扑出,阿根廷0比3,帕勒莫的名字从此与点球噩梦绑在了一起

可那是三次不同的点球

历史上也有三连丢,但同一点球三连丢,今夜罗马首开先河

这场球也像一面镜子,照出规则让比赛更精细,心态却更脆弱

VAR提醒,禁区提前进入就得重罚,门将双脚离线也不能放过,边线上的每一次等待,像一根根细针扎进罚球人的心

规则更严了,门将的脚趾也得老老实实贴线,心态却更容易炸

有人问,三次判罚都“正确”,比赛是不是更公平了,我想是的,可“公平”不意味着“好踢”

如果你从未站过那12码,可能很难理解,走过去那几步,脚下不是草,是棉花

这些天足坛不缺戏份

卡纳瓦罗口头同意执教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要带队冲世界杯,这是一段新的旅程

国内这边,学界也在忙,北京体大办了足球发展研讨会,从青训到法治保障,专家们把“人本足球”挂在嘴边

张晓东说,振兴足球对国民体质、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樊战备强调,关键在人,土壤在社会足球,希望在文化足球,保障在法治;

杨旭提醒,青训得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

钟秉枢则讲,要靠制度创新和资源整合,搭出可持续的生态

听上去离点球很远,其实离得很近

足球的长路,不在一脚点球,在日复一日的人本与青训

你只有把“人”的问题解决了,12码前那两秒钟才不会抖

回到那晚,罗马输了,比分板冷冷地挂着0比1

有人把输因归到运气,有人怪选择太保守,也有人说应该第三脚直接爆射上角

我的看法是,球员都有习惯路线,敢第二次还走右侧,是一种倔强也好,是一种自我说服也罢,可当第二次被拆穿时,换人罚第三脚也许更像是在向命运求一个新剧本

可惜故事没照顾他们

截至10月3日,赛事并无更多后续消息,故事就停在那一声惊呼里

有时足球就是这样,你付出了所有正确的步骤,却还是在最后一脚栽了跟头

没关系,这支队伍赛季点球命中率仍有75%,说明他们并不缺把握机会的能力,他们缺的,是把“今天的不顺”关在更衣室外的那把钥匙

我希望这场“史诗级名场面”,不是笑谈,是提醒

提醒每个站在12码前的人,眼里只剩球和门,别去想第几次重罚,也别去想守门员的表情,按你练过千百次的轨迹送出去就好

愿下次站在12码前,罗马先稳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