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的每张电子发票,都在参与一个“千亿大项目”
发布时间:2025-10-05 19:51 浏览量:1
10月1日起,民航、铁路全面使用电子发票。
“十四五”期间,国家税务总局推行了全环节、全要素的数字化电子发票。随着电子发票的普及,每年约减少印制300亿张纸质发票,节约企业发票开具、邮寄等用票成本10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从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起,消费者开的每张电子发票都在参与一个“千亿大项目”。
民航、铁路全面使用电子发票
今年国庆假期有点不一样。从10月1日起,我国铁路、民航同步启动票务电子化升级,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民航境内航线旅客运输服务将统一使用电子行程单,不再提供纸质行程单。
国铁集团表示,旅客本人在行程结束或者退票、改签业务办理之日起的180日内,可通过铁路12306或车站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申请开具电子发票。为保障老年人、脱网人士等不便操作的旅客群体获取电子发票,铁路部门增加线下申请渠道和购票(代办)人开具服务。旅游、学生、研学等团体票不支持乘车人本人开具,可由购票人按相关流程开具电子发票。
据中国民航网报道,下一步,民航局将会同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单位积极推进国际及港澳台地区旅客运输服务使用电子行程单工作,细化实施方案,规范业务流程,持续推动行程单电子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回溯变革脉络,2020年6月,铁路部门全面实行电子客票,不再提供纸质车票;2024年11月1日起,铁路部门推广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并将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作为过渡期,过渡期内纸质报销凭证、电子发票并行使用。民航方面,2024年12月1日起,民航境内旅客运输服务全面推广使用电子行程单,设置过渡期至2025年9月30日。过渡期内,电子行程单和纸质行程单均可使用,过渡期后,将不再提供纸质行程单。
将持续推出服务措施
办税缴费便利度跟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反映我国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连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着力提供更加省心省力省时的办税缴费体验。
办税“跑马路”少了,“走网路”多了,办税服务厅里排长队基本成为了历史;报表“手工填”少了,“自动填”多了,企业抱着厚厚的资料去税务机关现场申报办税基本成为了历史。
随着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在全国上线,“云端”的办税大厅热闹起来了。新电子税务局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推出“智能开业”“自动算税”“问办协同”等业务办理场景,90%的高频办税缴费业务可以在3分钟内办结,70%的纳税人仅需一键确认或者补正少量的信息就可以完成纳税申报。
“纸质票”少了,“电子票”多了。随着电子发票的普及,每年约减少印制300亿张纸质发票,节约企业发票开具、邮寄等用票成本1000亿元以上。“我们也倡议大家在消费之后主动索要发票,这不仅有利于电子发票更好地推行,也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还是为国家税收做贡献。”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荣海楼此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荣海楼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持续推出更多务实便利管用的服务措施,不断增强纳税人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