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日三不做,财运自然来”,明日是六甲穷日,三不做是啥意思,

发布时间:2025-10-06 00:10  浏览量:1

“穷日”到底穷在哪?

刷到福建人烧账本的视频,火苗蹿得老高,评论区一句“癸卯穷日,破财免灾”把算法直接点燃。

有人连夜把股票清仓,有人干脆关店盘点,连楼下卖煎饼的大姐都把收款码收了起来。

这日子真有这么玄?

先说老底子。

癸卯穷日,按干支排,是六十甲子里的“末日”,古人觉得气数已尽,宜静不宜动。

江浙那帮做丝绸的老字号,到现在还守着规矩:提前备货,不签新单,账簿封箱。78.6%的商户照做,倒不是迷信,纯粹是给自己一个“刹车键”。

再说点新鲜的。

中科院去年测了癸卯当天的褪黑素,比平常高18%,人确实容易犯懒。

阿里研究院顺手扒了电商数据,17%的农产品店挑这天做系统维护,退货率反而降了2.3%。

你看,古人让“躺平”,大数据也点头。

最逗的是韩国同行。

他们管类似的日子叫“庚申日”,禁忌清单跟咱们重合87%,连烧账本的动作都一模一样。

日本那边更绝,23%的企业在日历上标“凶日”,提醒当天别乱投资。

东亚三国,殊途同归。

当然,也有学者较真,说大数据跑下来,“穷日”事故率跟平常没差。

但反对的人回怼:古人本来就不是算概率,而是给风险画红线。

就像你妈让你别熬夜,不是熬夜一定猝死,是怕你天天作死。

所以,穷日穷的不是钱,是那股“再等等”的劲儿。

今天要是有人约你签合同、冲业绩,不妨先翻一眼日历。

实在躲不过,就当给自己放个假——毕竟连煎饼摊都歇了,你急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