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李庄古镇救人白衣小哥:你救人的样子很帅,某些人的评论很脏
发布时间:2025-10-07 11:33 浏览量:1
俗话说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在有些人眼里,救命之恩似乎不如他们那点龌龊心思重要。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四川李庄古镇发生了令人既感动又愤慨的一幕。
一名身穿汉服的女游客在月映荷池边拍照时,因路面湿滑不慎落水。眼看她在水中挣扎无力、逐渐下沉,一名白衣小伙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施以援手。人救上来了,可某些网友的评论却比池水还凉人心。
2025年10月5日,正值国庆长假期间,四川李庄古镇游客如织。一名穿着汉服的年轻女孩在月映荷池边取景拍照,却一不小心滑入了水中。
从网传视频可以清晰看到,落水女子明显不会游泳,她在池水中慌乱扑腾,力气逐渐耗尽,整个人开始下沉,情况十分危急。
岸上几名同样是汉服打扮的女生应该是她的同伴,急得大声嘶喊。一名黑衣男子原本脱掉衣服准备下水救人,却被同行的女性拉住手臂制止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从岸上抛下一个救生圈。与此同时,一名白衣小伙把手中物品递给同伴,毫不犹豫地跃入池中施救。
白衣男子迅速游到女子身边,将她托出水面,在岸上众人的协助下,成功将落水女子救上岸。幸好救援及时,女子只是呛了几口水,身体并无大碍。
这段救援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迅速引发热议,成为了舆论热点。然而,令人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一位来自广东的网友在评论区质疑:“白衣男子跳下水手抱到哪里了?”每次有人见义勇为救人的时候,总有一些搅屎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谴责。
还有人吐槽:“岸上几个男的为啥不跳下去救人?”完全忽略了救人需要量力而行,对于不会水的人来说,1米深的水都可能要命。
这种质疑并非首例。2023年,山东一位王女士在海边救人后,因为抢救时穿着湿透的泳衣身材若隐若现,就被网友骂“不检点”、“臭不要脸”。
更有甚者质疑她:“人工呼吸还需要骑在人家身上做啊?这算不算是猥亵男子了啊?”完全忽视了那是救命的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说来可能有些人不信,浅水同样能淹死人。一些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后会害怕慌张,本能地想站起来。
但因为身体有倾斜角度,脚总是够不着地,几次尝试失败后就会认为水很深,加上慌张挣扎消耗体力,最终可能酿成悲剧。
专业人士建议,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保存体力,观察周围是否有可利用的东西。如果感知到水并不是很深,要冷静地让身体与水面垂直,这样很可能就站起来了。
咱们国家法律其实对见义勇为者有相当充分的保护。《民法总则》第184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构成见义勇为行为至少需要四项法律要件:实施主体是自然人;实施了危难救助的行为;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主观存在维护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
这意味着见义勇为者不仅不应受到指责,反而应该受到表彰和尊重。那些在网络上诋毁救人英雄的人,实际上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
根据《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这次李庄古镇的落水事件并非孤例。就在10月4日,广东惠州惠东平海镇一处野滩,两名游客意外滑落水中被海浪卷走。
事发后,附近海域值守的救生船救起1人,但截至10月6日,仍有1人失联,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平海镇人民政府特别提醒,事发海域为未开发野景点,未开发野滩具有浪大、暗流多等特点,游客千万不要去野泳景点游玩,务必重视个人安全。
类似悲剧今年已发生多起。2025年8月1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一网红景点“爱心潭”有6人被水冲走,最终5人不幸遇难。
2025年4月19日,两名中国公民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海边景点徒步时,被突如其来的海浪卷走,导致一人死亡,一人失踪。
每次看到这种救人反遭质疑的新闻,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咱们社会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些人总用龌龊的眼光看待英雄行为?
这就像豆腐掉进灰里——吹不得打不得。救人者冒着生命危险施以援手,却还要考虑某些键盘侠的阴暗心理,担心会不会被拍下来放到网上品头论足。
俗话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但这些见义勇为者的善行,即使被公众所见,也不应该受到如此质疑和诋毁。
我们不能让少数人的阴暗心理寒了英雄心。见到有人处于危险境地,愿意挺身而出的人本来就承受着巨大风险和心理压力,社会应该给予他们的是支持和赞美,而不是质疑和诋毁。
一位广东网友说得好:“学校应该开设游泳课程了,这也是一项野外求生的技能。”但比学会游泳更重要的,是学会敬畏生命、尊重英雄。
那些在键盘上指责救人者“手放哪里”的人,恐怕真正需要调整的是自己内心的道德罗盘。
你觉得见义勇为者应该如何避免被恶意质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文章基于公开信息分析,如有事实误差请及时联系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