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怨沸腾!捷克新总理34.51%选票狂胜,乌克兰入欧盟或成泡影!
发布时间:2025-10-07 23:00 浏览量:1
捷克议会选举刚在10月3日和4日落幕,ANO党以34.51%的得票率拿下第一,赢得81个席位,这数字直接把现任总理彼得·菲亚拉的SPOLU联盟甩在身后,后者只得了11.15%。 整个过程从计票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民众对高通胀和能源账单的怨气成了导火索。过去几年,捷克经济压力山大,2025年上半年通胀率冲到7.5%以上,工资涨幅勉强4%,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紧巴巴。 能源价格在9月又跳了15%,天然气和电费账单让不少家庭捉襟见肘。政府一边忙着往乌克兰送援助,一边自家物价飞涨,这种反差直接点燃了选民的火气。
选举前几个月,街头巷尾到处是抱怨声。超市里的面包和牛奶价格翻番,工薪阶层看着银行卡余额缩水,怨言自然就冲着执政党去了。菲亚拉政府从2024年2月起推的百万炮弹计划,本意是帮乌克兰采购155毫米炮弹,总额超10亿欧元,到2024年6月已经交付50多万发。 这计划在国际上赚了点面子,但国内民众觉得钱都扔到外头去了,自己锅里没油。民调显示,近一半捷克人认为对乌克兰的援助有点过头,零头都没人觉得不够。 这种情绪在2025年夏季越积越多,咖啡馆和工厂里的话题从天气转到账单和援助,选民用脚投票的方式表达了不满。
ANO党抓住了这个点,竞选口号直戳痛处,喊出“捷克优先”。他们承诺最低工资每月上调到2万克朗,养老金加3%,企业税降2%。这些实打实的民生牌,让不少人觉得靠谱。相比之下,SPOLU联盟强调欧盟合作和援助责任,但选民更在意自家饭碗。10月3日第一天投票,城市投票站人头攒动,乡村也开车赶来,第二天气温降了点,但 turnout 高达65%以上。 计票从深夜开始,凌晨2点初步结果出来,ANO稳稳领先,菲亚拉的团队只能盯着屏幕叹气。
这个胜出不是天上掉的馅饼,根子在民众对经济的不满上。2024年能源危机刚缓口气,2025年又来波通胀,俄乌冲突的余波让欧洲能源链条乱套,捷克作为工业国,工厂成本直线上升。老百姓不是不理解国际责任,但当援助账单落到自己头上时,就得算算自家那本小账。ANO的策略简单粗暴,不谈高大上的国际主义,就聊柴米油盐,这招在选民中吃得开。选举结果一出,布拉格的党总部灯火通明,支持者挤满大厅,ANO的81席让它成了最大党,但离过半还差19席。
援助乌克兰这事儿成了选举的分水岭。菲亚拉政府积极分子,从2023年起就协调欧盟资金,2024年启动采购,全球找供应商,弹药从仓库运到前线,中间环节不少。ANO副主席后来爆料,采购里有暴利,部分炮弹质量差到运过去还得返修,供应商背景也模糊。 巴比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审视这个计划,10月5日就下令暂停直接援助,转向欧盟渠道。理由是捷克每年缴数百亿欧元给欧盟,让布鲁塞尔去管不就间接帮忙了,还避开国内腐败风险。这话听着巧妙,既给选民交代,又不让外交上太出格。
乌克兰入欧盟的路子也跟着晃荡。巴比什在10月4日晚采访中直说,乌克兰人均GDP只有欧盟平均的十分之一,战后重建得花上千亿美元,先停战再说。 这话戳中欧盟内部的痛点,成员国为钱的事儿早吵翻天,谁也不想背大包袱。普京那边还松口说入盟是乌克兰自由,不反对军事红线。 巴比什的表态让欧盟的方案推进更难,基辅那边喊准信儿,捷克这边直接怼回去。整个援助链条从炮弹到资金,都可能因为这个胜出打折扣。
中欧的反应快得很。匈牙利总理奥尔班10月4日就发贺电,两人本就同道中人,都对布鲁塞尔官僚不爽。 现在捷克加进来,欧盟想推对乌援助或对俄制裁的表决,就得卡壳。斯洛伐克总统也赶紧表态期待合作,三国立场靠拢,影响欧洲政治版图。 这不是孤立的,过去几年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就对援助有保留,现在多一票,投票结果就变味。
组阁是当下头疼事儿。10月5日巴比什就跟总统彼得·帕维尔会晤,谈框架,总统强调NATO和欧盟承诺。 ANO得拉盟友,目标是反对欧盟环保政策的汽车党,两人有共同点:别让布鲁塞尔绑手脚。10月6日谈判启动,在酒店套房交换条件,环保条款改来改去。10月7日潜在内阁名单公布,部长人选一个个宣布。 菲亚拉那边开始交接,10月6日收拾文件,援助计划仓库暂停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