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人奇妙夜2》场场卖力大笑的张若昀为啥还被节目组“背刺”?

发布时间:2025-10-08 00:23  浏览量:1

“张嘴,量一下。

张若昀还没反应过来,一把印着刻度的扇子已经怼到脸前,镜头推近,弹幕瞬间刷满“能塞俩拳头”。

三秒后,微博热搜空降:#张若昀嘴到底多大#,3.8亿阅读,比上一季同期高出整整一倍。

热闹背后,评分软件悄悄跌掉0.7,只剩7.2。观众一边哈哈哈,一边骂“没梗硬薅”。

节目组的小算盘不复杂:首期“技能五子棋”被骂无聊,第二期必须出爆点。

最快的方式,就是把嘉宾最显眼的“个人bug”做成放大镜——张若昀的“大嘴”成了现成的靶子。

历史表情包、刻度扇、现场比嘴围,三连击,笑点像烟花,一响就散。

可烟花之后,留下一地炮灰。

业内人透露,这种“消费嘉宾特征”的套路,2023年使用率暴涨42%,观众却撑不过三期就滑走。

原因很简单:第一次见觉得新鲜,第二次见开始皱眉,第三次就想换台。

更尴尬的是艺人本身。

发布会现场,张若昀被追问“嘴大”梗,只能自嘲:“范闲下一季可以加个吞剑才艺。

”说完自己先苦笑。

据说真有口腔医院找他代言,报价七位数,团队还在犹豫——接了,标签就真撕不下了。

节目组也不是没意识到。

第三期片单已偷偷调头,改去薅胡先煦的“少年老干部”反差,再让辛芷蕾打一套“暴力美学”组合拳。

翻译一下:上一期的“嘴”用完了,赶紧换新零件。

观众其实不反对玩梗,反对的是把梗当主菜。

就像去火锅店,老板端上来一盘“网红调料拼盘”,五颜六色,却没人记得锅里的肉是什么味儿。

所以,下次再看到“某某身体部位”空降热搜,先别急着跟风哈哈哈,点进去三秒,退出来,长按词条选“减少推荐”。

用指尖投票,比弹幕骂街更管用。

毕竟,综艺的尽头如果是“比谁的嘴大”,那遥控器真有资格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