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孟令波:从军营硬汉到葡萄大王

发布时间:2025-10-08 00:17  浏览量:1

退役军人孟令波:从军营硬汉到葡萄大王

巍巍沂蒙山层峦叠嶂,滔滔沂河水奔流不息。在山东革命老区沂南县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传承着沂蒙精神的热土上,退役军人孟令波以军人的铁血担当、沂蒙人的淳朴坚韧,在蒲汪镇马家拐头村长虹岭的百余亩沙岭地间,书写了一段从军营硬汉到“葡萄大王”的创业传奇。如今,他创办的沂南县沙岭家庭农场,已成为集“省级生态农场”“高校试验基地”“绿色食品认证”于一身的现代农业标杆;“阳都沙岭葡萄”更是香飘沂蒙、誉满齐鲁,成为老区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戎装虽卸,军人本色在田园绽放

1977年出生的孟令波,骨子里镌刻着军人的坚毅与执着。1993年12月,年仅16岁的他怀揣着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奔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81156部队服役。在部队的四年时光里,他始终冲锋在前,先后参与抗洪抢险、国防施工等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凭借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出色表现,多次荣获连嘉奖、营嘉奖,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成为战友眼中的“排头兵”。

199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部队承担全军军事训练改革演训的艰巨任务,主动请缨超期服役一年,以实际行动践行军人使命,直至1997年12月才恋恋不舍地脱下心爱的军装,带着军人的荣光回到家乡沂南。 返乡后的孟令波,一头扎进农业领域,从养猪行业起步,一干就是18年。多年的摸爬滚打,不仅磨砺了他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品质,更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市场洞察力。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沂南县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次培训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他转型发展的道路。敏锐的他迅速察觉到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毅然决定放弃深耕多年的养猪事业,流转村里100余亩沙岭地,注册成立沂南县沙岭家庭农场,开启了种植高端葡萄的创业新征程。

科学种植,沙岭地结出“致富金果”

“别人都说沙岭地贫瘠,我却觉得它透气保水,再加上长虹岭地区昼夜温差大,正是种植高品质葡萄的天然优势!”谈及创业之初的选择,孟令波眼神坚定,有着自己独到的“算盘”。他精准瞄准高端葡萄市场,斥资引进优质“阳光玫瑰”品种,并从苗木培育到日常管护,始终坚守科学种植、生态种植的理念,力求让每一串葡萄都成为“精品”。

 为了保证葡萄品质,孟令波在细节上“斤斤计较”,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园内所有葡萄苗木均采用木本植物嫁接技术,不仅成活率高,寿命更可达近百年;施肥环节,他坚持使用自家养殖场的牛羊粪等有机农家肥,坚决杜绝化肥与高毒农药,经过多年的枝叶堆积发酵,原本贫瘠的沙岭地变得肥沃松软,成为葡萄生长的“沃土”;种植过程中,严格执行绿色防控标准,从疏花疏果到病虫害防治,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葡萄自然成熟,保留最纯粹的果香与口感。同时,他还创新性地严控挂果量,将亩产稳定在三四千斤,让每一串葡萄都能充分吸收土壤养分,积累充足糖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沙岭葡萄园,30余个高标准塑料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座座“绿色宝库”。走进棚内,串串“阳光玫瑰”如珠如玉、晶莹剔透,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甜果香,让人垂涎欲滴。得益于科学精细的种植管理,这里的葡萄甜度远高于普通品种,成熟期比市场同类产品早10-15天,采摘期可从7月持续至11月,保存期长达两个月,品质堪称上乘。凭借过硬的品质,其葡萄价格始终稳定在每斤20元以上,最高时可达50元,即便如此仍供不应求,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金果”。

荣誉加身,品牌力量赋能发展

凭借卓越的品质,沙岭农场的葡萄赢得了市场与荣誉的双重认可,各类荣誉接踵而至。农场注册的“阳都沙岭葡萄”商标,成功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拿到了进入高端市场的“通行证”;在山东省第二届葡萄大赛中,该品种力压全省众多参赛产品,一举斩获金奖,成为齐鲁大地上的“葡萄明星”;农场更是成为沂南县第一家被县政府授权使用“沂南县国家质量安全县”称号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品牌公信力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沙岭家庭农场的生态化、科学化发展模式,也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与科研机构的高度认可。如今,农场已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省级生态农场、临沂市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临沂市农民田间学校,同时成为山东农业大学三农服务中心试验站、临沂大学实习基地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基地。孟令波本人也凭借在生态农业领域的突出贡献,当选为沂南县生态农场协会副会长,成为当地农业创业者的“领头雁”。

文化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沂蒙金秋,硕果飘香。9月28日,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沂蒙乡土文化研究院阳都分院组织20余名作家、诗人、书画家、摄影家,走进沙岭家庭农场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调研采风活动。

会员们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葡萄园,亲手采摘甜美的葡萄,聆听孟令波从军人到“葡萄大王”的创业故事,深受触动与鼓舞,纷纷即兴创作——画家王子龙先生特地绘制了《葡萄熟了》,以浓墨重彩勾勒丰收盛景;高润义先生则为园主创作了牡丹、竹子作品,寓意农场发展富贵吉祥、节节高升;书法家吴培久、王九珍挥毫泼墨,写下“葡萄醉人生”“晶莹剔透”“宝地生金”等墨宝,字里行间满是赞誉。

“令行沙岭耕希望,波起葡园酿富康。”中国孔子书画院副院长王九珍先生为孟令波题写的这幅藏头对联,对仗工整、内涵丰富,正是他扎根沙岭、创业兴农的生动写照。山东沂蒙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阳都分院院长刘唐山在活动中表示:“沙岭农场的发展是沂蒙老区乡村振兴的缩影,我们将充分发挥分院的人才与智慧优势,不遗余力地宣传‘阳都沙岭葡萄’,助力这一沂蒙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更广阔的市场,为老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力量。”

从军营到田园,从退役军人到农场“葡萄大王”,孟令波用十年时间,在沂蒙大地上书写了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的精彩答卷。他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军人的担当与智慧,深耕现代生态农业,不断探索“生态+品牌+文化”的发展新模式,让“阳都沙岭葡萄”的品牌越做越响,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为沂蒙老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军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