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牢记:1要戴,2要动,3不喝,4不冻,为冬天做准备!

发布时间:2025-10-08 03:00  浏览量:1

前几天随访,一个大叔坐在楼下石凳上抽烟,穿着背心短裤,脚上还是凉拖。我提醒他天气变了,得添衣服。

他头也不抬,回我一句:“我身体好,冻不着。”三天后,因为夜里突发哮喘进了医院。

寒露一到,天就真凉了,不是嘴上的凉,而是骨子里的寒。

这一节气,是秋天真正“转折”的时候,昼夜温差大,寒气上升,对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来说,是个坎。

很多人习惯性地“扛一扛”,可身体不讲情面。秋风不识人情,冷着冷着,冬天的病根就埋下了。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想说清楚怎么过好寒露这段路口,平稳迎冬天。

很多人觉得冷是心理作用,尤其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同志,总爱说“我以前当兵时冬天都不穿秋裤”。但问题是,你现在不是以前了,身体也不是二十岁了。

寒露之后,早晚温差动辄十几度,尤其是下肢、腹部和脖子的位置,容易受寒,诱发关节炎、胃病、心脑血管问题。

穿衣要讲策略,不是越厚越好,而是“捂对地方”。

脖子要戴围巾,是因为颈动脉对温度非常敏感,冷空气一刺激,血管痉挛,易诱发高血压、脑梗。

脚要穿袜子,是因为脚底神经丰富,冷了影响全身循环,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脚冷就是大事。

腹部要护住,是因为冷刺激容易引发胃痉挛、腹泻,尤其老年人肠胃功能本就减弱。

不是怕冷,是怕冷带来的“连锁反应”。

天一冷,很多人就懒得出门了,窝在家里,坐着看电视一整天。说实话,我见过太多因为寒冬运动量骤减,导致血糖血压飙升的老人。

寒露之后,确实不适合剧烈运动,但“不动”才是最大的隐患。

适量动一动,是为了让血液流动起来。

血管一到低温就容易收缩,加上老年人本身血液粘稠度高,脂质代谢慢,如果再静着不动,血栓、心梗、脑梗的风险都会升高。

动,不等于跑步跳操。

早上可以在阳台上做做伸展操,午后出门走一走,哪怕只是楼下绕两圈,都是身体的“发动机”。

而且活动还能稳定情绪,提高免疫力,减少秋冬季节的抑郁倾向。

别小看这一点,很多慢病在秋冬季节复发,和情绪低落有直接关系。

寒露一到,身边总有人说:“喝点酒,暖和暖和。”

尤其是在农村和一些厂区宿舍,喝点小烧,吃点辣的,是常态。

但我想说一句实在话,酒暖的只是那一刻,伤的是慢慢的内脏系统。

酒精会扩张血管,短时间内确实让人觉得热,但实际上,它让身体散热更快,特别是寒露以后,反而更容易失温。

更重要的是,酒精会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更剧烈。

对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来说,寒露之后喝酒,是在“摸雷”。

而且,很多人喝酒不节制,配着药一起下肚,这种“混合操作”,在我们科室里不是没见过出事的。

如果你真想“暖”,不如喝点温热的姜汤、红枣水,既保暖又不伤身。

说个真实的观察,很多老人睡觉时怕“捂”,怕一热就出汗,然后就开窗、薄被,结果第二天起来腰酸背痛,甚至咳嗽发作。

寒露之后,夜间气温下降得快,尤其是凌晨三四点,正是风寒最重时。

这个时候身体代谢变慢,血流减慢,如果再受凉,很容易出问题。

特别是心脏本身就不好的老人,夜里受凉,心率容易下降太快,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不是盖得越厚越好,但一定要盖得“对”。

建议用透气性好的棉被,如果怕热出汗,可以在脚边放个小热水袋,不一定要靠空调和电热毯。

更重要的是,不要在凌晨开窗通风。

很多人以为夜里空气清新,但寒露之后的夜风,不再是“凉快”,而是“寒气”,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很多人喜欢拖,觉得现在没事就是没事。

但我见得多了,问题总是在一两年的“拖延”里慢慢累积起来的。

你今天不戴围巾、不护脚、不走动、不盖被,也许不会立刻生病,但五年后,身体会慢慢告诉你答案。

寒露不是吓人的节气,而是身体发出一个信号:该调整了。

别再用“我以前”“我年轻时”来做借口了,你现在的身体,需要你现在的照顾。

有人说:“我都这么多年习惯了,改不了了。”但习惯不是理由。

抽烟、不运动、晚睡、不保暖,这些习惯本身就与慢病紧密相关。

而且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觉得“还没那么严重”。但问题是,疾病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习惯日积月累的产物。

说白一点,你怎么活,就怎么病。

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但如果你真能做到,这个冬天,身体会少吃不少苦。

捂一捂脖子和脚,动一动筋骨和血液,戒一戒冰冷和酒精,暖一暖胃和情绪。

别怕麻烦,别怕改变,寒露之后的每一个好习惯,都是为你的冬天“打地基”。

说实话,我们医生不是怕你生病,而是怕你明知道还继续错下去。

很多问题并不是“看一次医生”能解决的,而是靠你日常一点点地修正。

寒露之后,是时候对身体认真一点了。

不是为了长寿,而是为了活得少受罪,活得体面。

参考文献:

[1]王志勇,李晓娜.寒露节气气候特点与老年人健康管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8):4512-4514.

[2]李海燕,胡云峰.季节变化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影响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27(5):632-635.

[3]赵明,周洋.中老年人秋冬季运动方式与慢性病防控效果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24,22(3):4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