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亨林/做好名人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发布时间:2025-10-09 13:19 浏览量:1
在座的老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榆林名人档案协会成立一周年,这既是我市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喜事,更是传承名人精神、守护文化根脉的重要里程碑。刚才,协会理事长康德武等同志作了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监事等报告,我觉得一年来协会做了不少工作,值得肯定和赞扬!
韩亨林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榆林市著名人物档案协会要协助档案馆做档案馆做不了或者说不好做的工作。
名人档案作为档案家族中的“特殊瑰宝”,更是凝结着时代精英的智慧结晶、精神品格与奋斗足迹。从历史维度看,名人档案是还原时代风貌的“活化石”—— 无论是科技泰斗的实验手稿、文化巨匠的创作手札,还是行业领军者的决策记录,都真实留存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碰撞、社会变迁,为后人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
从精神维度看,名人档案是弘扬正能量的“精神灯塔”—— 名人在攻坚克难中展现的执着信念、在坚守初心时彰显的家国情怀,都藏在一页页档案里,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汲取奋进力量,涵养爱国、敬业、创新的价值追求。从文化维度看,名人档案是丰富文化内涵的 “重要源泉”—— 它承载着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的独特记忆,是构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能让更多人了解本土名人、热爱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我们市的名人很多,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都有。听协会的同志讲,协会主要放在现代与当代这个阶段,尤其是放在了建国以后这个阶段。建国以后这个阶段的名人也很多,比如中科院院士冯登国,植树造林劳模李守林、石光银、牛玉琴,医药行业的路生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建领和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铁佑、杨彦飞,见义勇为英雄任凤祥,著名摄影家陈宝生,歌唱家王向荣、赵大地,登山运动员马英,亚洲骑自行车冠军苗润国,雕塑家刘若望,画家张九千,企业家张振东、闫磊等,这仅是我所知道的,肯定是挂一漏万。还有部队的教育界的各行各业的等等。这些名人都是我们档案应收的对象。
当前,榆林市著名人物档案协会工作仍面临着收集范围不广、保护手段不足、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需要我们为破解这些难题、推动名人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借此机会,对做好今后工作提五点建议,供协会参考。
第一,拓宽收集渠道,确保 “应收尽收、应存尽存”。要打破 “坐等上门” 的被动模式,主动对接名人本人、家属及工作单位,通过上门走访、信函沟通、线上征集等方式,全面收集名人的手稿、书信、照片、实物等档案资料;同时要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年代的名人,既重视 “大家”“名家”,也不忽视在基层、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 “实干家”,避免档案收集出现 “断层”“盲区”。
第二,强化整理保护,筑牢 “安全防线、质量底线”。一方面要规范档案整理流程,按照档案管理国家标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编号、著录,建立清晰的档案目录和数据库,确保档案 “找得到、查得准”;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保护力度,针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的不同特性,配备专业保护设备,做好防潮、防虫、防磁等工作,同时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 “物理保护 + 数字备份” 双重保障,让名人档案 “延年益寿”。
第三,深化开发利用,让名人档案 “活起来、用起来”。要改变 “重收藏、轻利用” 的观念,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多样化开发:可以联合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举办名人档案专题展览,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名人风采;可以组织专家开展档案研究,推出名人传记、研究专著等成果,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还可以结合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音频解读等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名人精神,让名人档案从 “档案柜” 走向 “大众视野”。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 “专业过硬、责任心强” 的人才队伍。要定期开展档案业务培训,邀请档案管理、历史研究、数字化技术等领域的专家授课,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人文素养,让大家既懂档案管理的“技术活”,又能读懂名人档案的“文化味”,真正成为名人档案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第五,深化协同合作,形成 “上下联动、内外协同” 的工作格局。协会要主动对接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文化单位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一方面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与企业家们的资金保障,为档案工作提供坚实后盾;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专业力量开展档案研究与学术交流;同时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名人档案工作,形成 “政府主导、协会牵头、社会参与” 的良好氛围。
各位同仁,做好名人档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发现名人,树立名人,宣传名人,回报社会,应该成我们协会的初心。希望名人档案协会以成立为新起点,扛起责任、主动作为,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用心用情守护好名人档案,用智用力开发好档案资源,让名人精神代代相传,为推动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2025年9月21日.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