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为谁写作,哲学家拯救谁

发布时间:2025-10-09 17:12  浏览量:1

写作者为谁写作,哲学家拯救谁

写作者一方面为世界、为别人写作,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写作,是借别人的名用自己的情叙述故事,其实都是自己的故事。作家展示的世界,其实更多是自己的内在世界。

哲学家启蒙世界,其实也是在启蒙自己。哲学家是以自己的内在世界为基础,解读世界,解读社会,所以,哲学家提供的各种拯救世界的方案,也内涵拯救自己的方案。

哲学家的语言是说给别人的,也是说给自己的,也是自己对自己的言说。

其实,任何人的语言,都有自己内在世界的影子。沿着语言的路子,可以探索一个人的内在世界。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表示,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沉默也可以研究一个人的内在世界。

当尼采说上帝已死,也是说尼采自己的上帝已死,但别人的上帝未必死。尼采的哲学也是尼采拯救自己的哲学。但尼采的哲学并没有实现对尼采的最终拯救。其实,任何人企图要独立的宣言,注定都是失败。人本身是万物联系的产物,天人合一才是拯救自己的正道。在万物面前,在宇宙面前,人是弱得不能再弱的存在。人类要放下自身的狂妄,顺应自然,敬畏自然。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这既是作者拯救女性的语言,也是作者拯救自己的语言。 其实,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看,女人肯定是天生的,但从社会属性看,女人未必是天生的。

可以说,一切思想家和作家,都是以自己的内在世界为基础,解读外部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以,任何思想家和作家的作品,都有自己内在世界的影子。所以,任何思想家和作家的作品,本质是自传。研究思想家和作家的作品,其实就是研究思想家和作家本人的内在世界。

道可道,非常道。对任何外部世界的观察,都会带有主观世界的影子。人的眼睛都是有色的,有些色是先天的,有些色是后天的,中性观察是很难的。现象学其实都是主观现象学。而且一个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世界本身也会有变化。

能超越自身内在世界局限的思想家和作家,不容易,这样的思想家和作家,是高手,是高人,这样的思想家和作家很少。

虽然思想家和作家在作品中反映主观世界,但也反映客观世界,也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所以,思想家和作家的作品轨迹,也反映时代风貌的轨迹。不同的时代,必然有不同思想的作品。

风的不同等级,海水的不同深度,形成的海浪不一样。不同的主观世界,不同的客观世界,形成的思想和作品不一样。

既能超越主观,也能超越客观的思想和作品,更少。这样的思想和作品,是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但这样的思想和作品,未必是受特定时代欢迎的思想和作品。所谓受欢迎,关键是利益需要。谁的思想和作品符合时代一些人的利益需要,自然会受到这些人的欢迎。在思想和作品的供给需求均衡中,利益是硬核,利益是原子核,电子都是围绕原子核旋转。

利益是生存的必需品,是人性的基础。思想和作品受欢迎的程度,是与利益的需要程度成正比例的。

总之,思想家的思想和作家的作品,既反映主观世界,也反映客观世界。思想家的思想和作家的作品,能否受欢迎绕不开利益的硬核。

写作者为谁写作?哲学家拯救谁?思想家为谁而鸣?

我思故我在。对思想家和作家而言,以及对哲学家而言,也许思想和写作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人生本是一个循环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意义就在过程中。如果说有终极,这个终极就是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如何实现天人合一,敬天爱人是唯一正道。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敬天爱人。

不敬天,不爱人的人,天也不敬他,人也不爱他。万物都是在平等的交换中实现循环流转。没有平等的世界,是不长久的世界。没有平等的社会,是不可能长久稳定的。有平等,就有稳定。不过,要实现绝对平等很难,但至少应守住底线。没有底线的社会,暴乱随时可能发生,而且暴乱也可能守不住底线。恶有时也是环环相扣。前有恶,后也会有恶。这也许就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后面的恶也是前面恶的结果,后面的善也是前面善的结果。

宋圭武2025年10月9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