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惊天骗局!古董商谎称赴港估价,转手套现,伪造标签企图蒙骗
发布时间:2025-10-10 01:11 浏览量:1
一宗涉及高价古董失信与欺骗的案件近日在新加坡法庭曝光,揭示了一名资深古董销售商如何利用其专业身份和收藏家的信任,进行横跨多年的欺诈行为。古董商郭晓(42岁,译音)因生意面临财务困境,竟将一尊价值逾30万新元的乾隆时期青花瓷骗走并出售套现还债,更离谱的是,他在处理另一幅近2万元的字画时,因“自学”失误损坏真迹,最终以影印赝品蒙混过关。
郭晓共面对五项控状,包括失信、欺骗以及抵触贪污、贩毒、严重罪案(没收利益)法令。他已于星期二承认其中三项控状,剩余两项将在法官下判时一并纳入考量。由于律师需要时间准备求情书,案件已展期下判。
根据法庭文件揭露,被告郭晓经营一家名为Chinese Art Centre Pte Ltd的公司,与受害人(古董收藏家)因交易而相识。两人本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生意伙伴,然而,被告公司受疫情冲击,面临六七万元的巨额债务,这成为了他走向犯罪的导火索。
2023年10月,郭晓得知受害人有意出售藏品,便前往探访拍照。尽管收藏家的妻子对由郭晓代售一事感到不安,收藏家本人最终仍被郭晓的请求所动摇。郭晓谎称将赴香港,请求带走受害人珍藏的两件藏品进行估价。
受害人同意将一尊价值约180万港币的乾隆时期青花蒜头瓶交给郭晓。为求心安,受害人要求郭晓在未获许可前不得出售该青花瓷,而郭晓则开出了一张五万元的远期支票作为担保。
然而,这批古董尚未踏足香港,便被郭晓视为解决燃眉之急的“救命稻草”。他在获得藏品后不久,便将其以15万新元的价格转手给另一名古董商,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偿还个人债务。
为掩盖犯罪事实,郭晓于2023年11月11日,向受害人归还了一尊青花瓷的仿品,并伪造了相关标签,企图以假乱真。受害人发现异样后,于11月14日报警,揭穿了这起利用远期支票和估价名义进行的欺骗和失信行为。
郭晓的另一项欺骗行为发生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手法更为荒诞且不专业。
2021年6月左右,郭晓在受害人家中发现了一幅由本地著名画家林子平所作、名为《水调歌头》的字画,该藏品价值1万8000元。郭晓观察到字画上有污迹,便向受害人建议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清理。受害人欣然接受,并同意支付郭晓2700元的清洁和运输费用,让他将字画带走。
调查结果令人咋舌:郭晓根本没有聘请专业人士,他为了省钱,竟然根据网上教学视频,自己尝试使用化学药剂清理字画。这一草率的行为最终导致了灾难——真迹非但未被清理干净,反而被错误使用的化学药剂造成了更多的污迹。
在面对损坏的真迹和受害人的信任,郭晓没有选择坦白,而是决定进行一场拙劣的替换。他利用清理前拍摄的照片,到影印店将字画打印出来,制作成了一幅高仿的赝品。
2022年1月24日,郭晓将装有赝品的塑料管送还给受害人。为了防止受害人当场打开,他谎称管内装有氮气,有助于字画的保存,并嘱咐对方切勿打开。这一番说辞成功拖延了真相败露的时间。
直到2024年6月,受害人因搬家需要重新装裱字画,才将塑料管内的字画取出并带到画商办公室。画商的员工立刻指出,管内的字画竟是一幅粗糙的影印赝品,使得这宗尘封近三年的欺骗行为彻底曝光。
古董界建立在眼力与信任之上。郭晓案件不仅涉及高额的经济损失,更严重侵害了收藏家对专业人士的信任。他利用估价、清理等看似专业的服务名义,行失信欺骗之实。
法庭已受理郭晓的认罪,案件的下判将对古董交易和艺术品保管领域发出严肃的法律信号。无论是价值超过30万元的青花瓷被变卖套现,还是1.8万元的名画被自学清理损坏后以赝品调包,郭晓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随着案件进入求情阶段,这名曾经的古董商,最终将为他的贪念和欺骗付出沉重的代价。
-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科学控重、控压的“养生锦囊”来了
- 下一篇:张渭廉解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