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科学控重、控压的“养生锦囊”来了

发布时间:2025-10-10 01:04  浏览量:1

转自:南京晨报

2025年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健康体重,理想血压”。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新陈代谢减缓、活动量减少,体重管理与血压控制变得尤为重要且充满挑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卢岱魏,为老年朋友们送上一份科学控重、控压的“养生锦囊”。

卢岱魏介绍,体重超标,尤其是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身体脂肪组织增多,意味着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才能为全身供血,这直接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和血压升高。此外,脂肪组织积聚过多也会诱发其他疾病,破坏血压平衡。

中医虽无“高血压”病名,但根据其眩晕、头痛等症状,可根据辨证论治归属于“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等证型。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脾主运化,饮食不节易损伤脾胃,且老年人本身脾胃消化机能减退,常导致水谷精微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湿之邪,黏滞重浊,易阻滞气机。当痰湿阻滞气机,或郁怒日久,常易导致“阴虚阳亢”或“肝阳上亢”,出现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等高血压症状;同时,气机不畅也会使血液运行受阻,形成血瘀,共同导致血压升高。

卢岱魏表示,控重控压饮食上要注意限盐控钠: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警惕酱油、咸菜、加工食品等“隐形盐”。此外,适量增加鱼、禽、蛋、奶、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减少红肉和肥肉,既能增强饱腹感,又能维持肌肉量。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补充钾元素,有助于排钠,稳定血压。保证每日1.5至2升饮水,促进代谢。

对于痰湿体质的高血压病患者可以试试中医食疗与中药调理。比如健脾祛湿粥:用薏苡仁、赤小豆、山药、茯苓等熬粥,健脾利湿,适合痰湿体质的老年人作为早餐。

运动养生方面,注意动静结合,调和气血。每周2至3次,进行小重量的力量练习,如举小哑铃等,有助于增加基础代谢,防止肌肉流失。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等,能有效调和气血,平抑肝阳,对稳定血压和情绪有帮助。

保证充足睡眠,子时(晚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保证这段时间的休息,有助于滋阴潜阳。

卢岱魏介绍,体重偏胖的老年人减重要注意循序渐进,忌急于求成。减重速度以每月5斤左右为宜,过快减重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反而有害健康。养成定期测量体重和血压的习惯,并做好记录,便于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和调整方案。

最重要的是要遵医嘱,合理用药:对于已确诊高血压病的老年人,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但绝不能自行停用或更改降压药物。所有调理方案都应与您的主治医生沟通。

通讯员 杨璞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