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咖喱英语优势,看英语主科重要性,从词句简例看英语的有趣性

发布时间:2025-10-09 20:44  浏览量:1

我们东大是一个正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行列迈进的大国,我们的南亚邻国印度也是。我们改革开放先行了一步,现在无论是GDP还是整体综合国力我们都明显比印度要高出一筹,这点是完全毋容置疑的事实。

但是人家在追,并且除了国内产业链在追,还在用各种不择手段的外交“利益通吃”的手段在追。你看,为了阿三利益,长袖善舞的穆迪老仙满世界跑,无利不起早,有利就拥抱。周旋的都是在大国、大人物、大场面之间。

有人嘲笑印度是前老鹰殖民地国家,这个确实是。

印度的一个特点也跟我们相同,那就是与我们伯仲之间的世界人口大国。今天我们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禅让给它了。

印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14亿人口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口比例很高,这点和越南一样。越南近亿人口,年轻人占比高达70%。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印度的另一个优势是语言。印度宪法规定英语和印地语为联邦官方语言,同时承认22种联邦官方语言。所以,印度没有法定国语。英语在政府、司法、教育及商业等上层建筑正式主流领域广泛使用,并且是科技、医学等专业领域的主要媒介。

14亿多人口中印度教人口和穆斯林人口占比分别是55%和45%,由于印度共有千种不同的地方及民族语言,因此,没有官方规定的“国语”,除近5亿人口讲印地语,其他人讲各种族群的语言。

虽然印度人的日常交流中,英语并非主流。但由于曾经作为英殖民地的历史,英语在印度成了“惯性”上层语言。也自然而然成为教育主科之一。凡高中生、大学生都会讲英语。试想,要做到这一点,小学初中英语不作为主科能行吗?

虽然由于发音造成的差别,印度英语被戏称为“咖喱英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英语的普遍使用。尤其是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里,印度人在科研机构和高校、在商业、金融等领域占据的高职、高管优势地位人数远远多于中国人。西方人与印度人交流就很少有语言文字上的障碍。

这使印度在与世界科技、文化、高校、金融、经济等领域的全方位接触交流和衔接方面都具有着巨大的优势。

所以,切莫小看英语这种语言文字构成使用的逻辑思维,和由此带来的对本国母语的比较促进,以及其作为世界第一语言文字的使用功能对本国对外开放与融入世界的巨大重要作用。

有人举了两个英语单词“meet(会见,迎接)”和“care(照看,小心,仔细,谨慎)”,又举了简例和构词法与中文进行比较,请看:

中文的“迎接”与“迎合”是两个褒贬不同的词,在英语中meet sb.at the airport.(到机场接人)与meet sb. halfway(迎合某人,向某人让步。直译:在半道上迎接某人,是不是恭敬有加,有“迎合”的意思?)。

care是名词和动词,+后缀ful变形容词“小心的”;+后缀less变形容词“粗心大意的”,再+名词后缀ness便成名词“粗心大意(carelessness)。

把中文“小心点,粗枝大叶往往搞错。”这句话译成英语,你会怎样译?

还有,说咱汉字有方块字的象形魅力。殊不知,人家英语看似圈来绕去的26个字母,也有它的象形寓意哦,例如字母“e”,像不像一只眼睛呢?

英语动词“see(看见)”是不是要用双眼?

另一个单词“believe(相信)”要使人相信,是不是更需要三只眼。

中文的“眼见为实”英文即(Seeing is believing.)

这里有两个问题:

1)照中文字面看

"眼(eyes)"在哪里?"实(fact)"又在哪里?

2)see为什么后面要加ing,/believe后面为什么要去掉e,再加ing?这俩问题高年级小学生能回答吗?

看了以上印度的事例和这几个英语词、句简例。你还会说,英语没趣、没用吗?

这里并非提倡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的全民学英语热潮,而是我们的高中生和大学生能不能也像印度学生那样无障碍地使用英语?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更需要世界。”这句话如果能够成立,英语作为主科。高中、大学生掌握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就是无需争论的。

中国人本来就是世界民族之林中语言文字天分很高的民族。尤其对今天的孩子们来说,学习英语根本就不难,甚至可以说,碎片时间也就够了。尤其是今天的家长们相当一部分都是学历不低的大学生。为什么就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家少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如饥似渴地玩手游,却不能利用点碎片时间学点英语呢?

有人说,不知网上嚷得最凶的“取消英语主科”是否就是他们喊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