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台每日最高租金过万元!国庆中秋假期机器人租赁火热
发布时间:2025-10-10 18:43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商泽阳
自今年杭州宇树科技H1和G1人形机器人发售以来,机器人租赁市场迅速升温,咨询量翻倍式增长。从商场开业到景区表演,从企业年会到学校活动,机器人正以越来越高的频率融入日常生活。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全国多地推出形式多样的机器人表演,机器人演出正成为各地拉动文旅消费的“新亮点”。
国庆前几个月已被预订一空
国庆后仍不断接单
两台人形机器人手持鼓槌,在鼓面上交替击出铿锵节奏;四足机器狗身披迷你舞狮服饰,随韵律跃动穿梭……在宁波象山的中秋古风游园会上,机器狗舞狮与人形机器人扮演的书生NPC趣味互动,迅速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图源:社交平台
不仅是浙江,全国多个景区也纷纷推出机器人表演。成都交子大道华商金融中心的“机器人舞动国庆”活动引来市民围观,济南鹊山生态文化区的机器狗身披“彩色战衣”表演舞狮,为传统节日注入科技色彩。
“国庆中秋假期前,咨询机器人租赁的客户明显增多,但我们公司所有机器人和机器狗设备早在几个月前就已被预订一空,其中不少是老客户。”杭州湖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金经理介绍。
金经理向潮新闻记者透露,机器人演出热潮带动了租赁订单的持续增长,国庆后公司仍不断接到合作咨询电话,“目前最贵的一台机器人设备每日租金是12000元,不少客户直接确认档期并下单。”
浙江极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建表示,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营销工具,其实自2016年起就在租赁市场形成稳定客群,尤其是在电视台、房地产和汽车行业。“今年春节的机器人热潮,将公众对机器人制造的关注推向了新高度。”
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坚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机器人能增强互动体验,提升游览的便利性与趣味性。
“能跳舞、会对话”成市场标配
客户需求更加多元
随着消费者对机器人最初的新鲜感退去,对其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客户开始要求“私人定制”。
“现在客户更希望实现复杂功能,比如多台机器狗与人形机器人协同表演,或与主持人互动。”金经理介绍,目前公司最受欢迎的机型是宇树G1 EDU-U2机器人,能跳《小苹果》、“科目三”等十余种热门舞蹈,还可完成多种手势与拳击动作。
一位从事机器人租赁的个体商户林安(化名)向潮新闻记者表示,国庆演出租赁热潮的背后,是机器人技术能力的整体跃升。如今,仅能挥手、鞠躬的初代机器人已无人问津,能跳舞、会对话的智能机器人成为市场标配。
“起初客户受春晚影响,只租一两台用于商场开业或公司年会,主要为了吸引眼球,”林安说,“但随着租赁市场升温,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从开业巡游、科技展台,到学校编程教学、企业宣传等,需求更加多元。”
图源:受访者供图
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机器人表演通过旅游区、节庆等多样化场景展示,有效提升了公众认知,为租赁市场培育了潜在需求,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租赁模式以低门槛、高灵活性覆盖短期展示与长期应用需求,正成为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机器人租赁将进一步从特定场景延伸至家庭服务、教育陪伴等消费级领域,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成为连接研发与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桥梁,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从表演到实用
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从春晚舞台上灵活舞动绢花的机器人,到竞速挑战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国庆期间精准击鼓、翩翩起舞——事实上,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持续拓宽,逐渐从娱乐展示向多元功能迈进。
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具身智能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研发的两大焦点。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与《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两份报告相继发布,明确将工业通用操作、汽车制造、3C电子、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生产、安全应急、商业服务、家居服务及农业生产等十大领域列为人形机器人的重点发展方向。
市场增长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专业服务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已接近20万台,同比增长9%。产业生态亦日趋活跃——截至2025年4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突破300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一半,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杭州智谷产业园的研发实验室内,智澄AI创始人兼CEO胡鲁辉向记者展示了公司最新发布的TR5高性能通用人形机器人“铁军一号”。该机器人全身结构精密,通过串联关节设计实现腕部与颈部的灵活旋转,在运动中兼具轻巧感与力量性。其指关节分明的双手能够稳定完成拿取鸡蛋、精准倒水等精细操作,未来可以使用于多个应用场景,属于通用型机器人。
铁军一号。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杰认为,人形机器人集机械工程、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传感控制、能源等尖端技术之大成,是“机器人+AI”深度融合的终极形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乔红称:“期望能够把具身智能在全社会考虑机器人更广泛、更高端的应用。就是原来的机器人是偏专用的,后面如果我们把数学加进去,把神经科学加进去,这样就让这个系统既能泛化,又能高性能,要为社会需求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