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尚志
发布时间:2025-10-10 20:44 浏览量:1
Louis Vuitton 白色亮片装饰连衣裙、墨绿色蕾丝连衣裙
Baccarat巴卡拉Louxor卢索系列花瓶、Mille Nuits千夜系列三层糕点架
2025 年,最炙手可热的综艺莫过于一档以“吃”为核心的真人秀——《一饭封神》。它不仅让黎子安等大厨从灶台走向聚光灯,也在社交媒体上再次掀起美食话题的热潮。事实证明,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对食物的渴望与想象从未止息。
时尚产业早已敏锐捕捉到“饮食男女,食色性也”的文化密码:食物不再只是味觉的满足,它更是符号、情绪与文化的载体。过去,餐桌与衣橱似乎泾渭分明——一个承载味觉,一个服务视觉;而如今,在社交媒体与体验经济的催化下,它们正迅速交融。食物不仅是感官的快感,更成为社交的货币与文化的标签:一只法棍造型的手袋、一场品牌限定的快闪餐厅,甚至一杯印着 Logo 的咖啡,都可能转瞬之间成为新的“爆款”。
Z 世代与千禧一代的消费习惯推动了这种跨界的发生。他们追求的不只是产品本身,而是一整套能被感知、能被分享、能制造话题的体验。食物天然承载了这种多重属性:它直观、情绪化、具备仪式感,也最容易在一张图片、一条视频中点燃大众的欲望。于是,时尚与食物的关系被重新定义:不再是遥远的两个领域,而是互相渗透、彼此成就的叙事舞台。
这并不是一场昙花一现的热潮,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转向:甜点的柔软、咖啡的氛围、手袋的食物隐喻,比传统秀场更快触达消费者的心智。味觉与视觉交织,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与文化共鸣——我们也以一桌“时尚四道式”,还原这股时尚行业的“食物风潮”。
Louis Vuitton 黑色羊毛胸衣、墨绿色蕾丝连衣裙
当食物走入时尚的语言体系,最先被改造的往往是手袋。作为最直观、最易在街拍与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单品,It Bag 已从“身份符号”演化为“文化符号”。食物元素的加入,进一步放大了它的亲和力与传播力,让人们在瞬间感到陌生又亲切。
在这一点上,Moschino 的表现极具代表性:自 Adrian Appiolaza 接手创意设计以来,品牌延续以往的幽默基因,却在食物元素上注入更强的叙事性。从意面包、Pizza 包、芹菜包,到面粉袋包,这些手袋不仅仅是“搞怪”,更像是把有趣的意式生活放到奢侈舞台上,借此挑战“何为时尚”的边界。Undercover 与 Brigitte Tanaka 的联名合作将这一思路推向极致:法棍造型的长条透明手袋在秀场亮相,不仅制造话题,也暗示着时尚与日常之间的可逆关系。
上Burberry 黄色格纹上衣、长裤Moschino 芹菜造型手袋
中Miu Miu 卡其色夹克、粉色针织上衣、格纹半裙、金色胸针、Beau水蛇皮手提包
下Chloé 紫色蕾丝连衣裙、毛领皮草长外套、Moschino 披萨造型手袋
Bottega Veneta 的“Fish bag”展现出另一种路径:食物不只是“可爱”,也可以是工艺的隐喻。品牌通过标志性的 intrecciato 编织工艺,将鱼的柔滑与流线转译成皮革的触感,把幽默化作奢华,使原本轻巧的概念获得了持久的艺术性。
Loewe 的 Tomato Clutch 则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完美注脚。这只源于网络迷因的“番茄”,在前创意总监 Jonathan Anderson 的手里被转化为高饱和度的红色皮革雕塑。它不只是一个包,而是一个符号:它讽刺了流行文化的轻易消费,也拥抱了这种荒诞。手袋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爆点,证明时尚的传播逻辑早已从秀场转向屏幕。
Fendi 粉色波点短皮草外套、金色手镯、米色大号FENDI Spy Bag手袋
而Gucci 的“果冻/布丁 GG Marmont”,在 Demna 上任后率先释出的广告片中亮相,进一步放大了这种荒诞与怀旧的结合。透明的胶质材质唤起童年对零食的记忆,也让品牌在一个短短的视频中完成了“制造欲望”的动作。它是否会量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在社交网络上完成了情绪的播种。
与这些高调的实验形成对照的是 Lemaire 的 Croissant Bag。柔和的皮革被折叠成可颂般的弯月造型,低调内敛,却持久耐看。它的成功不在于“猎奇”,而在于将日常食物转化为一种诗意的符号:温柔、亲近,却始终保留理性与节制。这种“平静的食物隐喻”说明,时尚中的食物不必总是荒诞夸张,也可以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像一首轻声吟唱的法式小诗。
Dolce&Gabbana杜嘉班纳男士Atene系列托特包、黑色西装、白色衬衣、胸针
这些手袋构成一种文化层面的指向:食物既是最具共鸣的共同记忆,也是最能被迅速识别的文化语言。它们在不同品牌手中,或成为对消费社会的讽刺,或成为工艺的隐喻,或成为社交媒体的爆款,或成为日常生活的诗意——让人们重新思考:时尚,是否正是由这些微小却亲密的日常物件组成?
如果说手袋是食物灵感在产品上的直接投射,那么品牌餐厅、快闪与沉浸式活动,则是食物真正走进消费者日常的一条捷径。它们让时尚不再只是橱窗里的展示品,而是可以吃、可以喝、可以体验的“生活方式”。
Alaïa 酒红色连帽上衣、白色百褶半身裙、过膝长靴,Baccarat巴卡拉 Harcourt哈酷系列伊芙酒杯、盛酒器
Gucci 选择与世界级名厨 Massimo Bottura 合作,在佛罗伦萨的 Gucci Osteria 打造高水准的餐饮空间。这里不仅仅是用餐之地,更是一个“品牌宇宙”的延伸:菜品如同服装一样被精心设计,每一道菜都在讲述 Gucci 的美学故事。类似的路径在 Fondazione Prada 的 Bar Luce 以及Prada荣宅的Mi Shang中得到印证——由导演 Wes Anderson 以及王家卫分别设计的空间,像一部凝固的电影场景,证明艺术、设计、食物与时尚可以被紧密编织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叙事。
Dior 针织刺绣上衣、半裙、DIOR TRIBALES 金属和白色珠饰花朵装饰耳环、D-ORNEMENTAL 金属和银色珠饰戒指,Dior Maison 印花装饰盘、印花餐盘、切割藤格纹图案水晶杯、镀银餐刀、镀银餐叉
Louis Vuitton 同样是餐饮跨界的热衷者。从大阪和东京的 Le Café V.,到法国圣特罗佩的 White 1921 酒店餐厅(与米其林主厨 Arnaud Donckele、甜点师 Maxime Frédéric 合作),LV 把餐饮当作一种文化试验场。顾客可以一边品尝高级甜点,一边被品牌符号包围,仿佛走入一场“味觉版”的时尚秀。
值得注意的是Saint Laurent 与 Sushi Park Paris 的合作——品牌餐厅恰好位于 Saint Laurent Rive Droite 旗舰店的地下层,顾客在逛店、欣赏设计、限量单品与艺术书籍的同时,可以顺路走入一个高度风格化的寿司吧。空间采用暗色调与高质感材质:木质家具、抛光混凝土、钢材细节与特制陶瓷器皿,营造出极强的品牌氛围。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用餐空间,而更像是一件“生活方式装置”,将 Saint Laurent 的美学直接转译为感官体验。
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蕾丝钩花连衣裙、锥形项链、漆皮高跟鞋、打底裤、黑色皮质夹克、黑灰色法兰绒外套、条纹衬衫、小牛皮长裤、条纹领带腰带、长款皮质手套、LUDO 25 高简防水靴、黑色双排扣羊毛外套、白色衬衫、黑色高腰长裤、长款皮质手套、LUDO 25 高筒防水靴,Khaite 紫色皮质长手套,Calzedonia 酒红色花卉蕾丝丝袜
而在年轻化的表达上,Jacquemus 是当之无愧的高手。他在巴黎 SoHo 店里提供早餐服务,用最日常的“吃”制造一种亲密感;又在法国南部 Pampelonne 海滩,用冰淇淋卡车吸引人群,把海滩体验变成社交媒体的热帖;甚至在圣特罗佩接管 La Renaissance 餐厅,并在 Place des Lices 开设快闪店,把城市空间转化为一场品牌秀。
像 We Are Ona 这样的烹饪工作室,专门为奢侈品牌提供餐饮创意。他们为 Saint Laurent 打造寿司晚宴,也为 Jacquemus 策划过凡尔赛宫的素食盛宴。创始人 Luca Pronzato 曾说:“美食能帮助品牌建立社区,传递精神。”这句话点明了食物在时尚叙事中的核心价值:它不是孤立的消费行为,而是一种聚合社群的媒介。时装周期间,这种餐饮合作更是成为常态。从 MSGM 的“邻里酒吧”,到 Heliot Emil 在米兰与巴黎策划的社区晚宴,品牌通过食物制造了一种“共处感”,让时尚不再只停留在秀场,而是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真实的交集。
Valentino 蓝色蕾丝上衣、羽毛装饰领、米色针织外套、半裙,Tom Ford 棕色衬衣、绿色西装夹克、西裤,Prada 拼接皮草大衣、灰色短裙,Baccarat巴卡拉Massena马塞娜系列碟形香槟杯、Massena马塞娜系列酒杯
食物进入品牌空间的意义,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新的节奏。用餐的停留、交谈与分享,延长了人们与品牌的接触时间,也让品牌从单向的展示变成双向的对话。餐饮空间因此成为时尚的“缓冲区”:它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一段关于味觉、氛围与身份的叙事之中。
如果说品牌餐厅与快闪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事件感”的聚会,那么复合型店铺则是更长期、更系统的战略。餐饮与零售的结合,不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成为时尚品牌延长顾客停留时间、提升粘性的关键手段。
这一趋势的先行者之一是 Comme des Garçons。早在十多年前,川久保玲便将 Rose Bakery 引入伦敦的 Dover Street Market。此后,这一概念陆续延伸至纽约、洛杉矶与巴黎。简洁明亮的空间、质朴家常的蛋糕与咖啡,使原本冷峻的零售场域被注入一抹温度与日常感。顾客在试衣或逛店的间隙,可以停下来品尝一块胡萝卜蛋糕、喝一杯拿铁,让购物体验延展为一段更完整、更具生活气息的叙事。
上Louis Vuitton 棕色羊毛西装、菱格纹背心、白色衬衣、黑色领带、深蓝色短夹克、针织背心、牛仔长裤、项链、黑色领带,Baccarat巴卡拉 Harcourt哈酷系列果酱碗
下 Chanel 红粉双色羊绒连衣裙、白粉金三色珍珠颈链、白红金三色超大珍珠项链、白粉金三色超大珍珠项链、CC LOGO镶嵌手镯、黑色斜纹软呢长大衣、黑色斜纹软呢小羊皮拼接手套、饰黑色蝴蝶结款山茶花胸针、CC LOG印花丝巾,Baccarat巴卡拉Mille Nuits千夜系列沙拉碟
Ralph Lauren 是这一模式的另一个经典案例。品牌在全球多家旗舰店内设有餐厅或咖啡馆,让顾客在试装或购物之余,可以享受一顿美式汉堡或一杯经典鸡尾酒。食物与零售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生活方式沉浸感”:人们来这里不仅是为了买衣服,更是为了体验 Ralph Lauren 所构建的优雅、闲适的美式场景。
Dior 针织刺绣上衣、半裙、DIOR TRIBALES 金属和白色珠饰花朵装饰耳环、D-ORNEMENTAL 金属和银色珠饰戒指、蕾丝装饰背心、中长裤、DIOR PARIS 黑色和银色珠饰贝雷帽、黑白皮草夹克、背心、皮裤、皮质长手套、DIOR ARTY 黑色羊皮革贝雷帽,Dior Maison 印花装饰盘、印花餐盘、镀银餐刀、镀银餐叉
在复合型店铺的案例中,Café Kitsuné 的“全球化版图”尤为典型——作为源自巴黎的咖啡副线,它并未走专业咖啡师的小众精品路线,而是借助 Maison Kitsuné 在时尚与音乐领域的影响力,把咖啡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符号”。Café Kitsuné 的选址策略十分潮流化:多落地于时尚地标、艺术街区与奢侈品商圈,借助“目的地效应”吸引年轻消费者。如今,从巴黎、东京到首尔、纽约、伦敦、上海、北京,再到曼谷、雅加达、吉隆坡、布鲁塞尔、温哥华、利雅得,已经拥有数十家门店,形成跨越大洲的文化网络。
每家 Café Kitsuné 都会结合当地文化元素进行设计,但整体风格始终保持简洁、现代、法式与日式融合的美学基调。不仅仅售卖咖啡,还同步推出杯子、帆布袋、音响、黑胶唱片等周边,将“咖啡”延伸为可带走的生活方式。它与 Maison Kitsuné 的音乐厂牌和时装线相互呼应,构建出时尚 × 音乐 × 餐饮的全球生活方式生态。
Dolce&Gabbana 羽毛装饰连衣裙、内衣、打底裤、缎面衬衣、丝巾、西装长裤、胸针,Baccarat巴卡拉 Mille Nuits千夜系列酒杯、Passion热情系列香槟杯
“吃+逛”的复合空间为何成为时尚业的新常态?原因很简单:餐饮天然带来停留与交流的时间差,而这段时间,正是品牌最容易完成渗透的时刻。当顾客等待一杯咖啡或与朋友闲聊时,他们更可能浏览橱窗、随手翻看一件单品,甚至在潜移默化间接受品牌的视觉洗礼。
更重要的是,复合型店铺为品牌提供了一个“立体化”的叙事空间。餐具、菜单、咖啡杯、店内装置、员工制服,甚至门口的一块招牌,都可以成为品牌符号的延展。视觉与味觉在此交织,形成了一种多感官的体验网络。这种体验既具备强烈的现场感,又极易被拍摄、分享和再传播。社交媒体上的一张早餐照,或许比一支广告片更快触动潜在消费者。
从商业逻辑来看,这种模式也兼顾了“留住老客”与“吸引新客”的双重功效。忠实客户会因为更完整的生活方式叙事而深化情感连接,而路过的陌生人,可能仅仅是想喝杯咖啡,却最终被带入品牌氛围,成为潜在的时尚消费者。
Fendi 红色波点皮草大衣
在时尚的游戏规则里,跨界合作一直是制造话题与流量的利器,而当食物成为联名的媒介时,它往往能带来最迅速、最直接的传播效果。Supreme 与 Nabisco 推出的 Oreo 饼干,就是最直白的例子:一块印着红色 Logo 的饼干在社交平台上被炒到数百美元,它的价值不在于味道,而在于“吃掉潮牌”的仪式感。类似的逻辑也出现在 Balenciaga 与洛杉矶高端超市 Erewhon 的合作中,一杯带有品牌 Logo 的健康饮品,本质上是一张“可饮用的入场券”,让人参与到一种被定义为“健康而奢华”的生活方式。跨界的趣味性则在 Kerrygold 与 Native Denims 的“Cheese Pocket Jeans”里达到巅峰——一条牛仔裤专门为奶酪零食设计了口袋,看似荒诞,却精准地击中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让幽默与时尚在街头场景中奇妙共存。
在更强调可爱化与大众化的路径中,Kate Spade 与 M&M’s 的联名把巧克力豆的色彩与图案移植到手袋与配饰之上,瞬间拉近了品牌与年轻群体的距离;Chopova Lowena 与 Hellmann 合作,把蛋黄酱的包装元素转化为造型语言,让厨房的符号出现在街头服饰之中,既荒唐又真实;而 Fendi 与 Chupa Chups 的合作,则用棒棒糖的甜味记忆,为奢侈品牌注入了一层轻快的怀旧感。
Givenchy by Sarah Burton 动物纹提花超大廓型羊毛混纺大衣、白色小羊皮超大领巾
这些生动例子之所以层出不穷,并非只是猎奇或噱头,而是因为它们揭示了当下时尚的核心逻辑:以最熟悉的日常物件制造陌生化效果。食物在这里承担着双重角色——它既是生活的必需,也是最易被符号化的文化载体。当一块饼干、一杯饮料、一个糖果包装被搬上时尚舞台,它们就不仅仅是吃的东西,而是社交媒体的爆点、品牌叙事的桥梁,也是当代消费社会中最容易被捕捉和转发的符号。
McQueen 层叠褶皱装饰连衣裙、层叠领饰,Givenchy by Sarah Burton白色皮质长手套
食物是最普遍的经验,却也是最深层的欲望。它不仅仅是维系生命的必需,更是一种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情感密码。食物天然具备一种“社区效应”,让人们在共同的味觉想象中形成连接。正因如此,当时尚产业将食物纳入其叙事,它触及的不只是趣味或噱头,而是人性最原始的渴望——一种关于“Being human”的底层逻辑。奢侈品牌之所以热衷于番茄手袋或快闪餐厅,并不是因为它们新奇,而是因为它们与人类最根本的体验相连:对美食的渴望,对日常的依赖,对分享的冲动。
换句话说,食物让时尚从一门关乎身份的艺术,转变为一门关乎人性的叙事。它使奢侈品牌得以放下姿态,进入每个人最亲密的日常场景之中。在这层意义上,食物风潮不是短暂的潮流,而是一种文化宿命。它提醒我们:再宏大的时尚叙事,最终也要回到“吃”这样的日常需求;再遥远的奢侈想象,最终也要回应我们作为人类的基本属性。
于是,当我们在街头看见一个可颂手袋,或者在品牌餐厅里尝到一道甜点时,所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时尚的奇思妙想,而是一种微妙的亲密感——那是关于生存、欲望、社群与记忆的共同经验。食物让时尚变得可触、可感,也让我们重新意识到:时尚的魅力,从来不只是关于衣橱,而是关于人本身。
封面服饰 Balenciga 黑色绉纱束腰长裙、黑色弹力薄纱花纹丝袜、蝴蝶结黑色高跟鞋、白色弹力府绸迷你衬衫连衣裙、Avenue After高跟鞋、黑色精裁夹克、白色棉府绸衬衫、黑色弹性直筒剪裁长裤、黑色丝绸领带、Monsieur黑色亮面皮鞋,Baccarat巴卡拉Massena马塞娜系列酒杯、Mille Nuits千夜系列餐盘、Harcourt哈酷系列盛酒器,手套、领结、围裙为造型师私物
策划Moka Shen
摄影 杨锦龙
创意、造型 Tweety Zhou
编辑Leandra
撰文 Makoto Li
化妆 Maomao Huang
发型Jiasu @HairPro Studio
美术 Shawn Ma、Taotao @Fishcat Studio
选角&制片 Satō Semento
模特 陈虹锦 @龙腾精英、李赛恩 @FOCUS Management、塔里 @OLA Management、曹泽涛 @THE LINE MODELS、Alejandra @Lacoco models
执行制片 Jiacheng
制片助理 Edward
时装助理 Novak、李子、周周、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