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央视曝歼35车间,绿皮机满线,生产规模惊人
发布时间:2025-10-10 21:54 浏览量:1
“这是一架正在生产中的歼-35,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
10月5日那天,相信不少人都在抖音上刷到了这个视频。因过于离谱,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觉得是假新闻,但看到博主是央视新闻后,大家都沉默了。官媒在抖音上公开歼-35生产线?不确定,再看看。
视频不过短短32秒,但很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又震惊又自豪。
众所周知,歼-35是舰载机,研发工作从2004年就开始了。去年十一月的航展中,它的模型首次公开展示,吊足了军迷胃口。今年9.3阅兵,歼-35重磅亮相,飞跃长空,线条流畅的机身透露出强大而冰冷的气质,一出场就自带压迫感,摄人心魂。这种气质,可称为天阶武器的顶级威压。
据歼-35总设计师孙聪院士介绍,歼-35有三大核心技术。一是隐身设计,交战时敌人捕捉不到它的身影,可实施出其不意的打击;二是高度集成小体积实现高信息化;三是双模式起飞,弹射、滑跃全适配,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而且,歼-35是系列是“一机多型 空海孪生”,融合、突破了多个关键技术,隐身指标更高,哪怕放到全世界的隐身战机队伍里,也是第一梯队。
这可不是我们在自吹自擂。9月22日,歼-35在福建舰上完成了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后,美西方集体破防。要知道,美利坚的“福特”号航母,至今还不能让F-35在它身上完成电磁弹射。
也就是说,世界上首次五代机电磁弹射是由中国人完成的。
铁一般的事实摆在面前,西方媒体也不犟了,称歼-35赢过了F-35。美国海军协会新闻网援引PLATracker网站联合创始人本·刘易斯的文章称,此次弹射起飞是中国航母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可以说,歼-35的大面积机翼使它在电磁弹射这一块儿,拥有比其他常规战斗机更大的优势,能完美契合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两者结合,发挥出1+1>2的效果。
有了歼-35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解放军已经开始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的转变。就如刘易斯所说:“在形成战斗力后,中国海军将有能力在第一岛链和西太平洋部署第五代隐形舰载机,并由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与指挥机提供支援。”
军事专家张军社也表示,采用弹射起飞的福建舰将提高歼-35等五代机飞行编队的作战效能和出动效率,从而使航母编队得以在远海大洋执行更远距离的防御作战任务。
也正因此,歼-35的介绍页面中,重点强调了一句话:“歼-35是人民海军迈向‘远海防卫’的标志性装备。”
既然是新出的标志性装备,那肯定很珍贵、很罕见吧?于是,外界就猜测,歼-35虽然造出来了,但应该没有大范围生产,估计还是得不到普及。
岂料,这种言论刚冒出来,央视就发布了一条视频,大大方方地将歼-35的车间给老百姓看。完全没有那种“自家有好东西,就要费劲儿藏着,生怕别人偷了、抢了去”的想法,主打的就是一个坦坦荡荡。
视频画面中,歼-35一身绿皮,镜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它的机身、机翼、尾钩等总体布局。
之后,随着镜头偏移,连带着歼-35所处的机库和生产线都入镜了,一点儿也不藏着掖着,也不把网友当外人,看得网友直呼:妈,您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一般来说,像这种国之重器,别说生产车间和生产机库了,就连平时多看一眼都心慌,生怕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如果要拍视频,为了不泄露相关技术和机密,关键敏感画面必然是要打马赛克的。所以,央视主动曝光歼-35生产车间这事儿很蹊跷,背后一定有原因。
按照普通人的逻辑,肯定咱妈是有了更厉害的东西,觉得刚露面的歼-35已经“过时”了,所以才大大方方地展示出来。
这里需要澄清一下哈,央视曝光歼-35并不意味着它的技术就“过时”了,而是国家主动在群众面前揭开歼-35的神秘面纱,让群众更清楚它“经济适用型”的亲民定位。同时,也为了彰显我们技术上的自信。
歼-35是中国自主建造,技术都捏在我们手里,哪怕把生产车间和生产线曝光出来,某些国家看得明白吗?看明白了能造出来吗?
央视不仅发了歼-35的生产线视频,还非常专业地披露了歼-35的详细参数和性能。机身长度、战机高度、战机重量、翼展等数据全都明明白白地报道了出来,完全就是明牌了,不装了,这就是技术在手的底气。
这一波,属实让咱妈装到了。
而处于震惊之中的网友,突然觉得这波操作有点眼熟。把日历往前翻几个月,才发现这次的视频只是摊在明面上的2.0版本。早在七月份,央视就已经暗搓搓地秀了一把歼-35。
2025年7月8日,央视新闻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探访沈飞歼-15T生产线。
虽然主角是歼-15T,但不安分的镜头总是“无意”扫过未喷漆的“绿皮机”歼-35。无论镜头走到哪儿,歼-35都能入镜,整个生产线都是绿皮机。粗略地数了数,出镜的至少有五架,还有可能更多。
这个时候的歼-35还未正式亮相,按理来说是要打马赛克的,但央视不仅没打,还用好几个不同的角度展示,悄咪咪秀了一把。
当时,就有一些军迷猜测歼-35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要知道,沈飞可是拥有脉动生产线的,其高效、模块化的特点,能轻松实现“一机多型、同步量产”。
而从央视曝光的画面来看,歼-35机身上的编号为3557号。这就说明,歼-35这个机型已经生产了57架。结合军用飞机的生产规律,实际产量绝对突破了六十架。
划重点,这是三个月前的新闻。
脉动生产线采用自动化导轨系统,飞机通过导轨定时移动到不同的工位即可完成固定工序,就像厂里的流水线那样,总装效率能提高40%,单条生产线72小时便可“下线”一架歼-35。
等三条生产线全部建设完成,歼-35的年产量有望突破百架。
所以,歼-35的生产规模,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实际生产能力也远超预期。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实现孙聪院士所说的愿景: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
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固然有千般艰难险阻,但中国人不怕苦,不怕累,肯钻研,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还是那句话,歼-35很牛,但我们也不能骄傲自满,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且都不好走。只有满怀信心,团结一致,努力地上下求索,胜利才会属于我们。
信息参考:
央视新闻客户端-在福建舰成功电磁弹射起飞 歼-35隐身设计已达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