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时评丨拉动数亿文旅消费的CP漫展,关键是让粉丝参与创作

发布时间:2025-10-11 06:12  浏览量:1

时隔两年半,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同人展ComiCup(下简称CP),又回到了上海。

这一次重回上海,诚意十足:国家会展中心一层全开,近万个参展摊位,展会规模面积达23万平方米,为历届展出面积之最……据了解,这个展览近九成游客来自沪外,预计今年将拉动来沪文旅消费达6-10亿元。而据携程数据,截至9月末,预定10月6日至8日CP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附近的酒店民宿的订单量同比增长524%。

在漫展已经遍地开花的当下,光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国就有超400场漫展,CP能脱颖而出,可不一般。不过,这倒也不意外,毕竟CP的地位,算得上是二次元们心里的“白月光”,堪比一场二次元“春晚”。

在上海复旦大学一个小小的动漫社起家的CP,最初甚至没有任何专业运营人员,期间一度经历了主创团队分家,到底是怎么做到长红近20年?又凭什么在一个年轻群体里被赋予这样不同的意义和寄托?

个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同人文化,即采用一些知名IP作品中的同名人物进行二次创作的文化。

和绝大多数人较为熟悉的商业展会如bilibili world、redland不同,CP作为综合性同人展,展会核心并非企业官方摊位,而是创作者们。这是CP区别于其他商业展会最不同的地方。对于奔赴CP的二次元们来说,在这里,是一次作为“我”的存在,超越“官方”话语,走到展会台前的契机。很多人花费昂贵的假期机酒成本,为的是和同好们进行线下交流,分享自己二次创作的成果,交换免费的小礼物,对喜欢了很久的二创作者说一声谢谢。比起商业消费,更重要的是社群之间的温暖连接。

cp漫展上,爱好者们翻看摊主自制的周边。林子璐/摄。

这就使得你不能完全用商业逻辑来解释CP的吸引力。恰恰相反,CP承载的是这部分人群的需要和期待。这不是说CP不能带来一门好生意,但看同人创作文化所带来的活力,有必要跳出当下的销量,去衡量更长久的价值。人的温度,情感的力量,常常能带来更深的影响。

同人创作在二次元生态中的地位是特殊的,如今已进一步扩展至影视周边。和官方创作相对,同人创作基本上为IP爱好者们在原作基础上创作的二次加工,图、文、视频、Cosplay,都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借助同人创作,原作里有限的故事空间可以得到更广阔的延伸,而圈内粉丝也会从中汲取到新的信息、刺激、情感,从而与IP、与圈内同好建立起更深的连接。

可以说,会为这个IP创作同人的爱好者,会是圈子里最活跃、最有传播能力,也最长情的一群粉丝。在很多IP故事走向终点之后,正是这群粉丝的创作,继续维持着圈内热度,使得IP保有“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活力。对于一个IP来说,能吸引到这样的核心粉丝,对整个IP的长久运营,都有裨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官方IP鼓励、甚至出资支持同人创作者,就可窥见个中趋势。比如说,国产热门游戏米哈游,会在游戏版本更新时,以“创作者激励计划”,鼓励玩家进行角色攻略制作、角色二次创作;今年夏天票房表现颇佳的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官方社交平台会积极转发同人二创作品,主创团队甚至会用个人社交账号,创作非官方意义的二次创作,这也鼓舞了圈内的二创氛围。在本届CP上,罗小黑专区成为最火热的专区之一。

这一现象也并非国内独有。世界范围内,同人二创文化作为粉丝参与式文化的典型代表,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因《星际迷航》粉群组织的线下展,为学界业界所关注。在日本,每年的CM展会,也是线下的一场盛会。

事实上,这几年,随着泛二次元爱好者的增长,CP的体量也在扩充,从诞生地上海,逐渐走到广州,又在2023年入驻了杭州,让同人爱好者们有了更多可选择的机会。而在上海,借助城市本身良好的二次元文化基础,和近年来越发蓬勃的线下二次元经济,CP展会结束后,同好们也会选择去自己喜爱的IP相关联动主题店继续打卡,或是来到二次元心中的“宇宙中心”,环人民广场南京东路区域“吃谷”。一场展会的连接,会有更漫长的长尾效应,延续到全城各地,影响到更久的时间,让热爱镌刻下更深的刻痕。

在二次元经济越发成为新的青年消费热点的今天,CP的存在事实上体现了另一种本真的、接近创作初心的价值。正如“同人”这一称呼原本就暗含着“同道中人”的指向,同人创作群体要讲的是一个属于群体、属于热爱的故事。作为虚拟的精神世界,二次元故事的讲法,本就离不开对人本真的感情的尊重、看见与关怀。造梦总需要空间,能有短暂两天,让同人爱好者为自己的爱张目,受益的不仅有爱好者们,也有更长久的属于整个二次元产业的现在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