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成日本女首相!多次拜战犯、妄议台湾,日本人咋选的?
发布时间:2025-10-11 12:03 浏览量:1
最近,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新任总裁,即将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都懵了:这位多次参拜战犯、还敢妄议台湾的政客,为啥能被日本人选上去?
高市早苗出生在1953年,老家是日本奈良的一个普通中产家庭。
和现在“保守派大佬”的形象完全不同,她年轻的时候其实挺“叛逆”,玩过摇滚,还骑过摩托,一点没有后来政客的刻板感。
大学时她学的是经营数字专业,毕业后没进传统行业,反而去了朝日电视台当主持人。
那会儿她反应快、口才好,在镜头前很受欢迎,算是小有名气的媒体人。
她的人生转折点在1980年代末,她辞掉了主持人的工作,一头扎进了政治圈。
1993年,她第一次当选日本国会议员,在当时的日本政坛里,她算是少见的年轻女性,和其他老派政客比起来,显得很“另类”。
一开始,高市早苗给人的印象更多是“强势”,但真正让她立场转变的,是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1990年代后,日本经济崩塌,社会信心一落千丈,也就是从这时候起,高市早苗的政治路线开始急转向右。
日本媒体甚至直接说她是“穿高跟鞋的安倍2.0”,这话一点不夸张。
安倍喊“让日本重新强大”,她就跟着喊“让日本再次自豪”。
安倍支持修改和平宪法,她就公开说“宪法不该限制国家防卫”;安倍要强化美日安保合作,她更直接,抛出“台湾有事,日本不能坐视不管”的言论。
她还总说自己崇拜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觉得撒切尔代表“真正的女性力量”,想让世界看到女性也能领导国家。
很多人都搞不懂日本人为啥要选她当新首相,要搞懂日本人选她的原因,先得知道她到底想给日本搞啥政策。
从目前她公开的主张来看,总结起来就是:经济上“吃老本”,外交国防上“走极端”。
高市早苗在经济上的核心主张,是延续安倍晋三时期的“安倍经济学”,还在此基础上搞了个“早苗经济学”。
具体来说,就是继续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比如让日本央行多印钱、压低利率;同时提出要削减燃油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还提了医疗健康领域的扶持计划。
她还总强调“大家要努力工作”,可现在日本的现实是啥?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人本来就少,很多人早就被996压得喘不过气,再喊“努力工作”,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把日本拖进“更疲惫的循环”。
比起经济上的“温和”,高市早苗在国防和外交上的主张,可以说是“激进到底”。
日本现行宪法第9条被称为“和平宪法”,明确规定日本“放弃战争权”,不能拥有正规军队,只能有用于自卫的“自卫队”。
可高市早苗一直主张修改这一条,还建议把“自卫队”直接升格为“国防军”,让日本拥有真正的军队。
同时,她还想把日本的防卫预算提升到GDP的2%以上——要知道,之前日本的防卫预算长期低于1%,2%的比例已经接近北约国家的标准,这背后的“扩军”意图很明显。
最让人反感的,是她对历史的态度。
这些年,她每年都会去参拜靖国神社——要知道,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参拜靖国神社本质上就是对侵略历史的美化和否认。
可高市早苗却辩解称“这是个人自由,不是外交问题”,完全无视周边国家的感受,也暴露了她的右翼历史观。
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低迷30年,老百姓对“改革”彻底失望。
这么多年里,日本经济没什么起色,工资不涨,物价却在涨;年轻人找工作难,就算找到工作,也多是不稳定的“非正式岗位”。
更让老百姓失望的是,日本政府这些年根本没解决问题。
过去30年,日本换了十几个首相,光是最近5年,就换了3个,可每任首相上台后,要么延续前任政策,要么搞些“花架子”改革,根本没触及经济低迷的核心。
时间一长,老百姓对“改革派”彻底失去了信心。
大家觉得“不管选谁,经济都好不了”,反而开始倾向于选一个“看起来能扛事”的人。
高市早苗的强硬形象,正好迎合了这种情绪。
除了经济,日本的老龄化问题,也是高市早苗能当选的关键原因。
现在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30%,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的投票率极高,每次选举,65岁以上人群的投票率都在80%以上,而年轻人的投票率还不到50%。
这些老年人大多经历过“昭和时代”(1926-1989年),那时候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老百姓日子过得好,民族自信心也强。
可现在日本衰落了,老年人心里很焦虑,害怕日本继续下滑,也怀念过去的“辉煌”。
而年轻人呢?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经济低迷的环境里,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对政治也没什么兴趣。
很多年轻人觉得“选谁都一样,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干脆不投票。
这样一来,老年人的选票就占了主导,高市早苗自然能获得更多支持。
虽然高市早苗当选了自民党总裁,离首相只有一步之遥,但她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能不能坐稳首相之位,还是个未知数。
日本首相需要国会的支持,而自民党一直以来都是和“公明党”组成“自公联盟”,共同执政。
可高市早苗当选总裁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惹恼了公明党——她在自民党内部“分封职位”,让“麻生派”(以麻生太郎为首的派系)占据了自民党五大要职中的三席。
现在高市早苗还让“麻生派”掌权,更是直接触动了公明党的“逆鳞”。
如果公明党真的退出联盟,自民党的麻烦就大了——目前自民党在国会的席位只有191席,而执政需要至少233席,少了公明党手里的24席,自民党根本不够数。
为了挽回局面,自民党想出了“拖”的办法。
可这些小政党要么席位少,要么和自民党立场不一致,能不能拉拢成功,现在还不好说。
高市早苗之前一直是“反华急先锋”,可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她的对华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背后到底是啥原因?
高市早苗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执政——不管是国会席位问题,还是经济问题,都需要时间解决。
如果这时候和中国闹僵,不仅会影响日本经济,还可能让她失去更多选民支持。
所以短期内,她会暂时“收敛”自己的右翼立场,比如放弃拜鬼、阻止窜台,甚至主动寻求和中方会晤,营造“缓和”的氛围。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的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同时,日本还面临着关税困境。
如果和中国关系搞僵,日本企业可能会失去中国市场,甚至面临更高的关税,这对本来就低迷的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高市早苗现在的对华缓和,本质上也是“缓兵之计”——先稳住中日关系,避免经济受损,同时为自己争取更多执政时间。
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不管谁当日本首相,关键看行动。
如果高市早苗真的能拿出诚意,遵守一个中国原则,正视历史,推动中日关系回到正确轨道,中方当然愿意合作。
但如果她只是“表面缓和,背后搞小动作”,继续随美反华、干涉台湾问题,中方肯定不会客气。
最后咱们再回到开头的问题,日本人到底为啥选高市早苗?
其实答案很简单——她不是“最佳选择”,而是日本社会在焦虑中抓住的“最后一颗定心丸”。
表面上看,高市早苗当选是“日本第一位女首相”,是性别平等的突破,但本质上,这是日本社会在经济低迷、老龄化加剧、改革无望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保守且极端”的选择。
老年人怀念过去的辉煌,选她来“恢复日本荣光”;保守派希望通过她的强硬政策,解决日本的困境;就算是不支持她的人,也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可高市早苗真的能解决日本的问题吗?从目前来看,很难。
她的经济政策“换汤不换药”,解决不了年轻人的贫困和就业问题;她的外交政策激进,可能会让日本陷入更多国际争议;她还面临着国会席位不足、联盟分裂的麻烦,能不能坐稳首相之位都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