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塘河,幸福彼岸②|一树花开,甜润三湘
发布时间:2025-10-11 16:28 浏览量:1
编者按:二十年,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觉醒,到一条河的生态涅槃;十载,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到一座城的生动实践。圭塘河,这条浸润雨花记忆的血脉,曾承载发展的重量,如今正书写文明的嬗变。《圭塘河,幸福彼岸》系列报道,不只记录清波的归来,更愿解读一脉活水如何滋养一方土地、润泽万千生活。从治理的智慧到产业的融合,从区域的协同到开放的胸襟,长沙市雨花区以河为卷、以民为本,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共生、保护与发展共荣的长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长沙报道
晨光漫过石燕湖,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的绿意比人声更早醒来。
57岁的黄笛进蹲在罗汉松前,指尖轻抚过蜷曲的枝干,像在聆听一棵树的语言。“我这一生,只做一件事——种树。”从少年栽苗到中年成痴,三十载光阴都凝在这满园青翠里。他的育景园,不仅是圭塘河源头的绿意心脏,更是一座活的“花木银行”——在这里,生态不是账本上的数字,而是能开花、能结果、能甜润生活的绿色资本。
这片曾见证关羽跃马跳涧的土地,如今正以另一种姿态跃入时代视野:它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绿心,更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现场。一棵树的价值蜕变,映射的是一条河流的觉醒,一座城的转型,一个时代的价值回归。
跳马镇,中国首批“花木之乡”,长沙市“生态绿心”,享有“一块绿地连三市,长株潭间镶碧玉”的美誉。
从“卖树苗”到“卖风景”,一棵树的升值记
跳马的泥土,是饱含生命力的沃土。96.9%的森林覆盖率,如同天然的绿色穹顶,5条河流如脉动般蜿蜒穿梭,共同孕育了这片花木生长的“天赋之地”。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果树苗木的热潮在此播下种子。“那时我们眼里只有树苗,种下去,长成了,便卖出去,谈不上什么艺术。”黄笛进回忆道。转折发生在他的一次顿悟:未经匠心雕琢的荒山苗木,终究难逃“寻常木”的命运。于是,他背起行囊,求学问艺,将园林造型的技艺引入跳马。
在他的手中,一棵平凡的树开始了命运的蜕变。它可被赋予文化的意象,化作盘桓的游龙、展翅的仙鹤,其价值也因此实现了从“按斤论两”到“以艺定价”的飞跃。“市场不再仅仅购买绿色,更在为美学的价值买单。”这场静悄悄的“审美升级”,成为推动跳马花木产业转型的内在驱动力。
花木,成为农户手中一份持续增值的“绿色存折”。
如今,跳马超过八成的农户与花木共生共荣。从育景园到永祥苗木场,一株造型罗汉松、一盆精品金弹子……其旅程早已超越苗圃,走进城市园林,甚至远渡重洋。花木,已不再是传统的农产品,它被重新定义为可以定价、交易乃至融资的“绿色资产”,成为农户手中一份持续增值的“绿色存折”。
更令人振奋的活力,来自年轻的血脉。“苗三代”龚珈民,在2020年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他敏锐地洞察到单一苗木市场的瓶颈,主动联合高校智库,培育出高压合成紫薇、垂枝樱花等20余个新品种。通过技术赋能,寻常罗汉松身姿变得婀娜,价值倍增。他还巧妙运用抖音平台,在“中苗园艺”账号上展示技艺、链接市场,让订单从云端飞向田间地头。
跳马花木产业的升级之路,本质上是一场从“贩卖资源”到“创造价值”的深刻革命。它揭示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必须完成从物理形态到审美意象、从初级产品到文化资产的跃迁,让生态要素真正融入现代经济体系。
位于跳马镇的石燕湖景区。
“绿蔓”延伸,乡村振兴不止一种颜色
沿圭塘河溯流而上,绿荫深处别有洞天。石燕湖村曹家冲,民宿女主人刘姐正悉心修剪着院中的月季。“客人们常说,这里不像农村,倒像座精致的花园。”她笑道。去年,将自家老宅改造为花木掩映的民宿后,旺季常常一房难求。“花木+民宿”的模式,为她的年收入带来了成倍的增长。
来跳马露营的年轻人。
跳马的乡村振兴图景,绝非单一的绿色所能概括。民宿、露营、研学等新业态,如同生机勃勃的藤蔓,缠绕着花木这一主干,衍生出丰富多彩的产业生态。石燕湖上泛舟,冬斯港村观星,新田庄园听风……每年吸引逾十万游客涌入这片绿心。网络上一句“不是阿勒泰去不起,而是跳马更有性价比”,幽默地道出了此地焕发的新生机。
跳马每年吸引逾十万游客涌入这片绿心。
年轻人前来打卡露营,家庭乐于体验农趣,长者钟情于康养避暑。一棵树的绽放,激活了一条路的繁荣;一片绿意的深耕,盘活了一个村的经济。花木产业的繁荣,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文创等配套服务的发展,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村集体的“家底”也更厚了。
产业的兴旺,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人才“归巢”。教师龙燕成功转型,打造出“珍珠红”园艺品牌;谭利人创办合作社,帮助困难群众就业;杨涛经营的隐山庄园已成为露营界的新星。“跳马的绿色,是我们创业最宝贵的底色。”龙燕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返乡创业者的心声。
而年轻的“苗三代”龚珈民,他的努力不仅让家族的苗木事业蒸蒸日上,更显著带动了村民就业——其300多亩的花木园,每年支付人工费用近200万元。他还坚持每年举办3期免费的造型技术分享会,将技艺无私传授给乡邻。“希望将跳马花木打造成一张全国乃至世界级的名片。”这位年轻人的志向,正如他精心培育的苗木一样,在这片沃土上深深扎根、茁壮生长。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突破单一产业思维,构建以生态基底为核心、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价值共生体”。跳马超越了“绿意”本身的物理形态,通过业态创新与人才回流,让生态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社会优势和文化优势,最终绘就一幅“绿意”衍生“金脉”、“底色”孕育“多彩”的共富画卷。
宛若碧珠的石燕湖。
绿心为核,三城共绘“同心圆”
跳马镇,恰如长株潭绿心跃动的“心尖”。这里距长沙12公里、株洲10公里、湘潭18公里,沪昆高铁如银梭穿行,洞株公路似玉带蜿蜒。半小时交通圈,让都市喧嚣与绿野静谧仅一步之遥。
如今,更大的发展机遇正在这片绿心之上铺展。随着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规划的落地,未来花博园将成为“永不落幕的生态花展”,绵延的绿道如同毛细血管,将城乡脉络紧密相连。在关山驿驿站,骑行者手捧热茶凭栏远眺,成为“快城慢活”的生动缩影。
跳马的秋色。
一场流域治理,带来的不仅是清水复流,更是一场深刻的生态价值觉醒。圭塘河两岸,正悄然发生着质变——
源头跳马,花木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态语言”。民宿在绿意中自然生长,赏花、采摘、研学融入日常,乡村旅游从单纯的风景观赏升华为一种生活方式。
顺流而下,雨花经开区高楼耸立,6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扎根,绿色产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展现着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活力。
至圭塘河汇入浏阳河的河口,这里已成为中非经贸往来的热土。“非品入湘”与“湘品出海”在此交汇,河流见证着开放发展的时代脉搏。
跳马的实践表明,真正的区域协同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更是生态价值、产业功能和生活方式的深度交融。当一条河流串联起“源头保护-中游创新-下游开放”的发展链条,绿水青山就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绘就出人与自然、城与乡、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的“同心圆”。
圭塘河沿岸的变迁,折射的是“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多元路径。
河流是城市的镜子,也是岁月的笔,更是发展的刻度。
圭塘河的变迁,映照的不仅是水清岸绿,更是一种发展观的深刻嬗变。从跳马的“花木银行”到雨花的绿色智造,从源头的民宿小院到河口的开放平台——一条河串联起的,是生态价值转化的完整链条,是“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多元路径。
跳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的密码,不只藏在产业蓝图里,更写在一草一木的生机中。当一棵树从苗圃走向风景,当一片绿从生态转化为资本,发展的目的便回归于人——花农账本上增长的数字、游客脸上绽放的笑容、年轻人返乡坚定的脚步,都是“幸福”最真实的注脚。
一棵树,甜了一片乡村;
一条河,照亮一座城的未来。
在绿心深处,跳马人用双手写下启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向自然索取,而是与之共生。绿水青山的答案,本就写在一草一木之间——那是一种根植于土地、回归于人本、绵延于时光的发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