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虞晓芬:“6633”——让“好房子”可感可知可及

发布时间:2025-10-11 19:30  浏览量:1

转自: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

在10月11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建设“好房子”要重点抓五个方面,即有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其中特别提到了以解决人民群众居住痛点和现实需求为导向的“6633”(“六不”——不霉、不堵、不漏、不吵、不裂、不臭,“六防”——防电、防火、防灾、防盗、防摔、防撞,“三省”——省心、省地、省钱,“三要”——要健康、要实用、要关怀)“好房子”建造要点。这是“好房子”建设实践中涌现的一个典型范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大力推广。

“六不”是“好房子”的基石。2025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住宅项目规范》对住宅的防水、隔声、结构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底线要求。例如,提高了墙体、楼板的隔声性能,规定卧室分户墙及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和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不应小于50分贝,这将有效减少邻里之间的噪声干扰,让居民住得更加安静舒适。同时,加强了对墙体、屋面等部位的防水要求,避免了房屋渗漏问题的发生,切实保障了居民的居住权益。

“六防”是“好房子”的安全屏障。“好房子”应具有安全的特点,让居民住得安心和放心。在防盗方面,通过安装智能门锁、监控系统等设施,加上良好的安保服务,提高居住的安全性;在防灾方面,加强建筑的抗震、防洪等设计,提高住宅的防灾能力;在防电、防火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等,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在住宅设计中还应考虑防摔、防撞等细节,如在卫生间设置扶手、在墙角设置防撞条等,全面落实人本关怀。

“三省”是“好房子”的核心标准。“好房子”,对居民而言,住得省心、住得起是关键。在建设过程中,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从而降低房价,让居民购房更加省钱。通过全过程建筑质量把控和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系统,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让居民住得更加省心,不必为房屋漏水、墙体开裂等质量隐患反复维权,不必为管道老化、电梯故障、墙面脱落等问题焦虑,更不必为报修响应慢、邻里协调难等琐事费心。同时,合理规划住宅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省地的目标。

“三要”是“好房子”可持续价值所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的健康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房子”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为居民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同时,要注重对居民的关怀,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结构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如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的居住设施,为儿童提供安全、有趣的成长空间等。好房子应具有实用性,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如合理设置储物空间、配备完善的家居设施等。

“好房子”应该是舒适、省心、方便、让人居住愉悦的地方。未来,“好房子”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系统性、科技性与人文性。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将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六不”“六防”从设计到运维的闭环,智能家居系统将提升“省心”体验,模块化建造将提高“省地”效率。

衡量“好房子”的尺度,不应仅停留在得房率、公共区域与装修等浅层维度,应回归到更好满足多层次居民对持久舒适居住期盼。一套真正的“好房子”,是能让居民每天感受“安心居住、舒心生活”的空间。它或许不大,但一定不漏不吵;它或许不贵,但一定防火防摔;它不追求炫耀,却让人省心省钱;它充满健康关怀,处处体现实用智慧。这是新时代“好房子”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