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易经》中坎卦解释人体阴阳的关系,郑钦安、彭子益医学…
发布时间:2025-10-11 20:08 浏览量:2
问题:为什么重视"阳"?
这个观点中医虽然是阴和阳都重视,好像是个两点论。实际上阴和阳的结合体是"混元一气",它是不可分的,分则病离则死。
怎么样去判断疾病?这个是中医诊断疾病里边八纲之首,阴和阳。阴阳分开看是阴和阳,实际上阴阳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就好像水和火的关系一样。比如《易经》里边有个坎卦,坎卦就是人的元气的体现。
那是个什么东西?是二阴之间有一阳,就是阳是被阴所包裹的,卦象就是两个水之间有一个火,火就是人生的真火,那就是元气。所以这个东西出问题,那个人就"亡阳者死"。
这是郑钦安的观点点,清代郑钦安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他说:"坎中一阳乃人生立命之本"。但是我们国家历史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创始者彭子益,他认为中气是后天之本,是有了先天元气,有了先天的真气以后,后天就好像后勤部,后天如果供应不上,先天之本也不能保存。
所以这个就是中气、肾气,这两者可以说是人的两大根本。这两本其实是一本,因为中气是坎中一阳所派生,是元气所派生的,它是属于后天。但是后天和先天的关系没有先天,后天不立,但是没有后天先天又难以为继。
所以这就是根据古代重要医学家的一些观点,把这两种东西列为生命的两个本。就是当你在一般情况下身体处于衰退状态的时候,要用后天之本去使先天元阳得到补充,来维持生命。当你遇到突然的一场大病,元气马上要衰亡了,这个就是救阳危机。
这个就是这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有缓有急,一般的难治病、长期不愈的病可以用《伤寒论》里边的理中汤,是有加味的,其中加了一个紫油桂,再加一个附子,这样就把先天和后天"土来伏火,火来生土"关系搞好了,这样就是这些慢性病都可以逐渐的好转。
所以这个无非是两本,如果把这两本照顾的比较好,就是再难的病也都可以慢慢痊愈。不要见病治病,不要说病人头痛了就开点止痛的药,脚疼了就给治点脚疼的药,这样中医叫做什么?叫"见病治病",这个是不行的。
因为中医是气一元论,不但是天和人是一气,而且人本身是一个整体,整体出了毛病局部才会有表现,所以局部的病就是整体失调的表现,所以要从整体着手去治疗这个东西,这就大致我一直在用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