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为啥非得上桌?万亿餐饮大局,谁不眼红?
发布时间:2025-10-15 10:59 浏览量:2
万亿的餐饮市场这盘大餐,谁都想尝一口,小红书自然也端起了碗筷,
如今想吃顿饭,手指头总会先滑开小红书,这习惯慢慢从年轻人的圈子,扩散到了叔叔阿姨的手机里,但它不只想做个引路人,自己也开始张罗起饭馆的生意,这背后的心思可不浅,
当大家还在议论,一个做内容的怎么也掺和起餐饮了,感觉有些不着边际,其实小红书的算盘,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悄悄打了,
它早就把自己App的角落,填满了各种本地生活,吃饭的,做指甲的,流汗健身的,还有玩剧本杀的,一篇篇体验日志配着真实点评和定位,谁刷到都难免心里长草,
再后来,它砸钱又给流量,捧出了一批探店达人,有些人索性把这当成了主业,一篇爆款推荐就像点了一把火,能让一家小面馆门口的人,排上一个月的长队
直到去年,它不再满足于线上指点,索性在上海开了家自己的馆子,名字也挺有意思,叫有光食堂,
有人说味道其实平平,但店里总有一堆人举着手机,镜头对准菜单的设计,墙角的装饰,甚至窗外的麦当劳,快门声此起彼伏,似乎吃饭本身成了次要的事,
这种景象,小红书看在眼里,今年十月,本地生活部门便应声而立,连CEO毛文超都亲自下场,直接推动这块业务的发展,
他们想走的路越发清晰了,
就是那条从内容种草,到体验打卡,再到实体变现的路径,至于为何偏偏是现在,这背后藏着对本地生活业务的巨大想象,
不久前美团的市值才刚过万亿港元,单季度的营收就冲破七百亿,这片水域的丰饶不言而喻
再看看抖音,它也正向本地生活猛攻,从团购探店视频到优惠券发放,直播间里甚至直接卖起了烤鱼和烧烤套餐,热气腾腾,
弄不好,你家楼下那家常去的火锅店,今天才出现在小红书的推荐笔记里,明天就挂上了抖音的团购链接,
短视频平台正在改变开店的传统逻辑,这一点谁都看得见,小红书自然不想错过这趟车,
它很清楚,论流量或许拼不过抖音,论硬核服务也赶不上美团,可它手里握着一张独特的牌,就是那种深入人心的种草能力,
一个有点想法的博主,随手发篇内容,感觉比那些硬邦邦的广告可信得多,
用户指尖划过屏幕,看着别人的日常,某个念头就这么悄悄种下了,一切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翻开数据看,这里每天有上亿人活跃,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这群人本来就爱吃爱玩,手机先吃是习惯,对什么东西好也有自己的判断,
说白了,这地方的核心玩法不是推荐餐厅,而是引导情绪,
你不是非去那家店不可,只是它某个点恰好触动了你,可能是装修风格,可能是朋友刚去过,也可能是博主描述得太诱人,
最后吃什么好像没那么要紧,关键是吃到了那种感觉,获得了社交圈里的谈资,
它想做的也不只是引流,还想把控住背后的供应链,
别以为这只是找几家餐厅拍视频,挂个链接就完事了
它的目光已经放到了更深的地方,盯上了整个供应环节,
比如那个叫有光食堂的试点,从自己研发的菜品,到原创的饮品,再到特制的餐具和专供拍照的角落,
都打包成了一套软装方案提供给店家,
甚至连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氛围感,都变成了一套可以复制的标准流程,
其中的逻辑脉络其实很清晰,就像涟漪一圈圈散开,有人来拍照,照片就流传到线上,更多人看到后开始创作内容,心里种了草的人便会来到店里,客流就这么转起来了,
小红书不怕别人学了去,怕的是场面控制不住,所以干脆把链条的每一环都抓在自己手里,无论是联名菜单的设计,还是餐盘摆放的角度,甚至是合作的主题IP和限时打卡,一切都由自己定下规矩,
沿着这条路继续走,未来你在手机屏幕上刷到的每一个所谓网红探店,那明亮的灯光,恰到好处的角度,可能都只是小红书提前布置好的一个场景,是它写好的故事
但一个难题也随之浮现,做平台与做生意,这两件事真的能揉到一起去吗,难点甚至不在于吸引用户,而在于平台本该像个开阔的广场,讲求开放和多元,任何人都能进来摆摊,流量的潮水也由算法来引导方向,
可当平台自己也卷起袖子下场,变成了一个参与者,那对于场上其他的商户而言,公平的天平就很难端平了,
这就像美妆品牌看着抖音亲自开直播带货,餐饮商户们如今也得琢磨,该怎么应对小红书这个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
从运营层面细看,如果小红书把太多光束打在自家的项目上,那聚光灯外的其他店家,得到的关注自然会变少
哪怕给这些亲儿子项目挂上一个试点的名头,流量分配不均的闲话也终究会传开,
不去尝一口,谁知道蛋糕是什么滋味呢,
小红书这步棋,带着点互联网终局的味道,
社区不够,就做交易,
交易不够,再造场景,
场景走到头,自己直接成了商家,
这路数不像开咖啡店,更像是要把整条消费的链条,都攥在自己手里,
餐饮这锅沸水,新面孔想挤进来不容易的,
小红书自己下场做本地生活,能不能走通,现在还看不清,
毕竟这十年,风口上飞起来的网红餐厅,倒下的远比站住的要多,
人们挤过去,还真不全是为了那一口食物,
更多是想拍张照片,打个卡,凑个热闹,
手机先吃,人再动筷,
新鲜感一过,三个月后就没人提了,连在地图上找都嫌麻烦,
但小红书和那些店不一样,
它手里握着的,不是几家店的钥匙,
而是一整套怎么玩转流量的逻辑,一种点燃情绪的本事,一种讲好故事的能力,
有人说得挺对,它不靠大厨的手艺,靠的是内容编导的才华,
所以关键点在于,搞明白了流量之后,
能不能真的把大家想要什么,和店里怎么高效运转,
这两件事拧成一股绳,
往小说,是这几家店能不能挣到钱,
往大说,是这个平台自己,能不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这事还挺有意思,
也不知你在小红书上,被哪家店勾起过馋虫?
那一顿饭吃得到底舒不舒坦,
这种平台下场开店,究竟是给市场添了把火,还是搅浑了一池春水,
不如就在下面聊几句,谁知道呢,或许下个星期排在你前面的那个身影,也曾在这留下过只言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