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登泰山,是我最特别的毕业典礼
发布时间:2025-10-15 11:39 浏览量:2
“1978年大学临近毕业时,我路过泰山,就想着要攀登上去。如今回望,那场攀登是属于我的‘毕业典礼’。”10月14日上午,在泰安新华书店泰山书城举办的《走过》新书分享会上,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的声音温和而笃定。
面对满场读者,敬一丹深情回忆起47年前与泰山的相遇。那个曾在泰山之巅遥望未来的年轻人,或许不曾想到,多年后她会带着一本名为《走过》的新书,再次“走过”泰山,并与众多读者分享这份跨越多年的“行走”感悟。
从职业形象到真实自我
敬一丹曾任《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节目主持人,3次获全国主持人金话筒奖。此次推出的新书《走过》,是敬一丹退休后的一部“向时光致敬的告白书”,泰安新华书店特邀敬一丹到泰山书城与读者进行分享。
书中,敬一丹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以足迹所至的山川湖海为空间坐标,串联起对过往岁月的回望与当下生活的思考。
“做我们这行,本就是‘走来走去’的生活状态,走的地方多了,便想把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记下来,与读者分享。”敬一丹这样诠释《走过》的创作初心,书中收录了她的96篇随笔,记录了她走过山川、走过岁月的所思所想,“用文字和读者交流,比隔着屏幕的对话多了一份实在的温度,这种体验特别好。”敬一丹说。
与以往偏重职业回顾的著作不同,敬一丹向读者阐释了《走过》这本书“轻松”与“共情”的特质。“过去,作为主持人和观众交流,是隔着屏幕的。现在和读者交流,是面对面的,我非常珍惜这种机会。”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走过”的体验,走过的不仅是路,还有时间和人生。因此,敬一丹十分重视与读者在这种共鸣上的连接。“所以在这本书里,大家可以看到山水、岁月以及我职业以外的一面,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太一样的印象。”
在装帧设计上,《走过》封面没有演播室的元素,而是捕捉了敬一丹“会笑、会走来走去”的生动瞬间,更加贴合“半世光阴路上忙”的媒体人本色。
携新书再续泰山情缘
“太阳缓缓上升,泰山渐渐显出层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生、个体、世界……这些哲学课上的词都涌到眼前,豁然开朗,感慨万千。昨天路上困扰我的那些遗憾,那些不甘,那些迷惑,如同灰色的雾,在阳光下散了。”分享会现场,敬一丹深情朗诵起自己在多年前攀登泰山后,写下的文字。
对敬一丹而言,泰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她人生中一座重要的精神坐标。她在分享中重温了1978年大学临近毕业时的那次攀登。她说,那份在泰山之巅获得的豁达与力量,驱散了她青春的迷茫。她的讲述,将现场读者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充满理想与憧憬的年代。
此次携新书《走过》重返泰安,是敬一丹对“行走”精神的回应。她坦言,在泰山上的那些感悟,是一个年轻人在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从这座大山获得的启发。此后,她多次来山东采访,路过时总会遥望泰山的身影。携新书来到泰安故地重游,让她心中涌起“特别的想法”——这既是一次新书的旅程,也是一次与青春记忆和人生积淀的对话。
四季与节气成为写作框架
在书中,敬一丹表达了内心松弛的感受、细微观察的体验以及来自山河自然的抚慰。《走过》在设计结构上也别出心裁,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贯穿了全书的脉络。
翻开封面,对应春、夏、秋、冬的彩页映入眼帘,每一页仅在角落印有一句从96篇随笔中精选的话语,其余部分则是大面积的留白。“我期待读者能填满这些空白。”敬一丹道出了设计初衷,“比如,读者可以在秋天的页面写下自己关于秋天的独特记忆。我希望能用这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沟通和交流,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敬一丹解释,随笔是她在不同节气里的经历,用节气来划分写作结构,这种方式正是她想要的。同时,书中配以各个节气中个人照片,这些影像与她过去的屏幕形象形成对比,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读者进行更广泛的沟通。
此次读者见面会还精心设计了互动环节,新华书店老年大学朗诵班的爱好者从书中四季对应的四句话中选取句子进行朗读,并分享了自己对应这一季节最想说的话。
从1978年的泰山“毕业典礼”,到如今带着《走过》与读者重逢,敬一丹用“走来走去”的人生轨迹,完成了从著名主持人到真诚分享者的转身。正如她在书中写道的:“走过、看过、听过、想过,感恩这世界让我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