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生》:多少女人的一生,都被“听话”这2个字困住了?
发布时间:2025-10-16 06:20 浏览量:2
突然发现,黄轩、李庚希领衔主演的16集换命求生犯罪剧《命悬一生》,表面上是底层父母为了孩子走投无路的孤注一掷,深层则是女人被不合身的传统规训观念禁锢的一生。
作为剧情的推动者,吴细妹是一位悲情的母亲。
为了挽救儿子的性命,为了筹措能够儿子的医药费,她不惜以身犯险,伟大的母爱让人泪目。
但抛开“母亲”的的身份,吴细妹的人生又何尝不让人落泪?
心疼、惋惜、可怜……
在吴细妹的身上,藏着多少相同经历的女人的身影?
而“听话”2个字更是成为压垮女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多少女人,为了“听话”让渡了自己的权益?多少女人,为了“听话”忍气吞声麻木接受家B?
纵观千百年来女人悲惨命运的推手,“听话”是其中最大的刽子手!
吴细妹不满十岁的时候,妈妈嫁人了。
不过,妈妈再嫁的条件之一就是带着还不会走路的弟弟。
恰好,吴细妹碰上了媒婆前来给妈妈说媒的一幕。
于是,她亲眼看到妈妈带着弟弟离开她。
当听到妈妈说“细妹要乖,要听阿婆的话,要听二舅的话”的时候,她懂事的心瞬间破碎了,声嘶力竭地喊着:“细妹不乖,不然阿妈怎么只带弟弟不带我?……我不要懂事!”
这是细妹人生中第一遇到“听话”带来的伤痛。
从此,妈妈一去不复返,细妹在阿婆的庇护下,跟着二舅一家生活。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在幼年的细妹看来,妈妈带走弟弟就是因为弟弟“不省心”,让妈妈“不放心”,所以才会发出“细妹不乖”“细妹不要懂事”的呐喊。
幼年吴细妹的这一番直白的孩子话,揭穿了成年人伪装的欣慰——其实就是借着孩子懂事,为自己的自私行为找借口。
在二舅家长到16岁的吴细妹,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转折——嫁人。
为了获得高额的彩礼,也为了处理累赘,二舅强迫细妹嫁给比她大16岁的郭阿弟——一个传说打老婆,以至于老婆失踪的男人。
此时的细妹正值花季少女,情窦初开的她已经有了喜欢的人。
可是,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她自认为的爱情在二舅一家的利益面前,脆弱如纸人,经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
于是,16岁的细妹有了比自己大16岁的丈夫,人生也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结婚生子。
面对家里安排的结婚对象,细妹的拒绝和反对一律被视为无效。
二舅妈劝她的话语:都是为了你好。
阿婆宽慰她的话语:为了你好。
每个人都在说“为了你好”,可是,每个人评判“好”的标准根本就不同。
谁又曾听过她的声音,问过怎么做才是真正的为她好呢?
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人生,左右别人的人生,这不是好,而是恶!
作为吴细妹的依靠和长辈,阿婆的话对细妹来说犹如圣旨。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吴细妹杀掉郭阿弟,准备抱石投海的时候,耳畔回想起阿婆的声音,救了她一命。
无论是被妈妈抛弃,还是被二舅强迫嫁人,每当细妹遇上不喜欢又不得不接受的事情的时候,阿婆总会说:“从阿婆到阿妈,包括二舅妈,一代代女人不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吗?听话,等以后有孩子了,日子也就稳下来了”
看似是阿婆在宽慰细妹,这段话又何尝不是千百年来萦绕在无数女人耳畔的“紧箍咒”?
女人本身无论多么优秀,终归还是要回到嫁人结婚生子这条“正轨”上来。
一旦结婚就意味着马上就会有孩子,有了孩子就意味着女人被牢牢地拴在以“家”为圆心地半径内——照顾孩子,洗衣做饭,伺候长辈。
每天四五点睁开眼就是做饭、打扫卫生、洗衣、照顾孩子、照顾长辈……别说以前没有高科技家电帮忙,哪怕放在现代生活中布满了高科技设备,这样地日常安排依旧能够累的一个人深夜十一二点才能上床。
如此地繁忙,自然没有多余的时间想东想西,自然就“稳”了!
就像拉磨盘的驴,成天绕着磨盘转,日子过得安稳又充实。
“听话”2字看上去是一种规劝,其实是一种xunyang
多少女人被这两个困住了一生?
一句“听话”成为戴在女人头上的紧箍咒,让她们甘愿接受身边人的摆布,吃苦耐劳、忍气吞声……一天天熬老了岁月,熬皱了年华,熬成村里的谈资。
哪怕遭受到家B,背叛,依旧带着“听话”的帽子接续原来的人生。
因为日复一日的耳提面命,早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曾经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的羽翼,也被这句话背后带的温柔刀给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