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频繁娶妾,常常一夜过后就休掉,学者:难怪胡雪岩能成首富
发布时间:2025-10-16 08:04 浏览量: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晚清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府里养着十三位如花似玉的姨太太,外号"杭州十三钗"。
他的做派让人摸不着头脑,今天娶进门一个美人,明天就拿几百两银子把人打发走。
学者们后来研究才发现,这位胡老板的荒唐行径背后,竟藏着一套精明到骨子里的“生意经”。这到底怎么回事?
胡雪岩这人年轻时,日子过得倒是规规矩矩。家里就一个正妻陆氏,两口子感情还算过得去。陆氏这女人有个本事,特别会哄婆婆开心。
胡家的金老太太被她伺候得舒舒服服。就凭这一手,陆氏在家里的地位稳得很,胡雪岩就算在外面有什么花花肠子,也不敢造次。
日子一天天过,眼看着胡雪岩都三十五岁了,陆氏的肚子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在古代可是天大的事儿,没儿子就等于绝后,祖宗牌位都没人供。
金老太太开始着急了,天天在儿子耳边念叨。陆氏自己也清楚,没生儿子是她最大的“软肋”。她知道这事儿拖不得,主动跟胡雪岩提出来,让他纳妾生子。
就这样,芙蓉夫人进了胡家的门,成了二房。这女人进门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胡雪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发现娶妾这事儿不仅能传宗接代,还能给自己长脸。每次迎娶新人,整条街都知道胡家又添了一房姨太太,大家都说胡老板有钱,生意做得好。
胡雪岩的胃口越来越大。他看上哪家女儿,就想方设法弄进府里。
他府里的姨太太一个个的换。今天娶一个,过不了几天就给几百两银子打发走。有时候一个姑娘进门,第二天就被撵出去了。
外人都说他是“色鬼”,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每娶一个妾,全城都知道;每打发走一个,大家都说他出手阔绰。这一来二去,胡雪岩大方、有钱的名声就传开了。
他甚至想出些稀奇古怪的玩法。府里弄了个大棋盘,让姨太太们扮成棋子,他在旁边下棋。
更绝的是,他还把姨太太当礼物送人。哪个官员需要巴结,他就挑个漂亮的姨太太送过去。
人家收了他的"礼",自然在生意上给他方便。这招比送金银珠宝管用多了,那些当官的都乐意跟他打交道。
学者雪珥研究胡雪岩这个人研究了好多年,他发现了一个秘密。胡雪岩那些看起来荒唐透顶的行为,其实是他精心设计的营销手段。
在那个年代,做生意靠的是信誉。你要让别人相信你有钱,有实力,人家才敢把银子交给你。
胡雪岩深谙这个道理。他知道普通人看不到他金库里有多少银子,也搞不清他的生意做得怎么样。怎么办呢?就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财富。
娶妾这事儿人人都看得见,也最能显示身份。别的商人娶一两个妾就了不得了,他一口气养十三个,还不断地换。这种做派传出去,大家都觉得他富得流油。
每次娶妾的排场都搞得特别大。彩礼给得高,嫁妆置办得豪华,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整个杭州城的人都看着,都议论。
这比在报纸上登广告管用多了。这话题一传十十传百,胡雪岩的名气就起来了。
商人们最看重的是什么?信心。你让大家觉得你生意做得好,有钱赚,自然有人愿意跟你合作。
胡雪岩通过高调娶妾,营造出一种财力雄厚的形象。那些想跟他做生意的人一看,这位爷连娶妾都这么阔气,家底肯定厚,跟他合作准没错。
打发姨太太也是学问。几百两银子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普通人家一年都挣不到这么多。
他这么大方地给遣散费,又给胡雪岩增添了慷慨的名声。大家都说他虽然好色,好歹不亏待女人。这种口碑无形中提升了他的形象。
陆氏虽然是正妻,手段也够狠的。她明白丈夫在外面的那些花花肠子都是为了生意,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自己正妻的位置坐得稳,其他姨太太爱来来爱去去。她把持着家里的大权,那些姨太太在她面前都得低头。
胡雪岩的钱庄生意越做越大,分号开到了北京。他给人的印象就是财大气粗,有实力。
很多商人愿意把银子存到他的钱庄里,也有人找他借钱做生意。这种信任关系就是通过他一次次高调的行为建立起来的。
这招在鼎盛时期确实管用。胡雪岩成了红顶商人,官商通吃,风光无限。
他的钱庄、药铺生意红火,府里姨太太一堆,日子过得像神仙。可这种建立在表象上的繁华,终究有崩塌的一天。
生意场上的风险从来都是说来就来。
胡雪岩有一次看准了生丝生意,觉得能大赚一笔。他把大量资金投进去,想垄断市场。这买卖要是成了,他能赚得盆满钵满。
可世事难料,市场行情突然变了,生丝价格暴跌。胡雪岩一下子被套住了,资金全压在货上,转不动了。
李鸿章和盛宣怀这两个人本来跟胡雪岩有过节,一看他出了问题,立马落井下石。
他们联合起来搞挤兑,让人去胡雪岩的钱庄取钱。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慌了,纷纷跑去钱庄提现。
胡雪岩的钱庄表面风光,实际上资金链早就紧张了。他这些年一直在用高调的形象维持信心,实际财力根本没那么雄厚。
那些频繁娶妾、大手大脚花钱的行为,耗费了大量资金。真正能用于周转的银子其实不多。
挤兑风潮一起,钱庄顶不住了。存户们排着队取钱,胡雪岩拿不出那么多现银。北京的分号欠了一千二百万两银子,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官府派人来查封家产。这一查不得了,胡雪岩的财产远远不够还债。
原来这位首富是个“空壳”,外表华丽,里面空空如也。那些年的风光全是虚的,真金白银早就花得七七八八了。
府里的姨太太们一看情况不对,跑得比兔子还快。十三个姨太太,转眼就散了。
她们当初进门是看中胡雪岩的财富和地位,现在人都要完了,还留下来干什么?
最后只有一个叫罗四太太的姨太太留了下来。这女人也不知道图什么,在胡雪岩最落魄的时候没走。
胡雪岩从高高在上的富豪变成了穷光蛋,罗四太太陪着他过苦日子,一直到他咽气。
胡雪岩临终的时候,身边只有罗四太太一个人。想想他当年府里十几个姨太太,成天花天酒地的光景,再看看现在这凄凉样,真是天差地别。
他那些靠炫富建立起来的关系,在他落难时一个都不管用了。“人走茶凉”,用在他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胡雪岩这一辈子,活得够精彩也够憋屈。他用娶妾这种方式给自己打广告,确实收获了名气和信任。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这招算是营销高手。他深知人性,知道大家都喜欢看热闹,都容易被表象迷惑。
他的策略在短期内很成功。通过高调炫富,他获得了商界的认可,生意越做越大。
那些当官的、做生意的,都愿意跟他打交道。大家都觉得胡老板靠得住,有实力。这种信任让他在商场上如鱼得水。
可他犯了个致命错误。他太注重表面功夫,却忽略了根基。那些娶妾、摆排场的钱,本该用来巩固生意、储备资金。
他为了维持形象,把太多钱花在了面子上。真正能用于周转、投资的资金反而不足。
当市场出现波动,他没有足够的实力抵抗风险。生丝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整个商业帝国瞬间崩塌。
那些年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在真金白银面前不堪一击。大家发现他只是个空壳后,立刻翻脸不认人。
马云曾评价胡雪岩说得很到位。他说胡雪岩既是“好榜样”也是“坏榜样”。
好的方面是他懂营销,会做生意,知道怎么建立品牌形象。坏的方面是他太注重表象,根基不牢。这种人能红一时,却红不了一世。
胡雪岩用女人给自己做广告,这招够损也够绝。那些女人在他眼里只是道具,是筹码。他把人性
“最丑陋”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胡雪岩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演戏。他把自己包装成“首富”,包装成成功人士,骗过了所有人,也骗了自己。
“娶妾”这种事儿在他手里成了营销工具,不得不说他脑子确实聪明。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最后却输得一塌糊涂。
这故事告诉咱们:做人做事得有底线,光靠外表撑场面,早晚得露馅,真本事才是硬道理!
信息来源:
1. 雪珥著《绝版恭亲王》《国运1909》等清史研究专著
2. 《清史稿·列传》关于晚清商人的记载
3. 《胡雪岩全传》(高阳著)历史文学作品
4.《申报》晚清时期商业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