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我一定要当上首相!26年联盟破裂后的生死博弈
发布时间:2025-10-15 05:42 浏览量:1
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10月14日在自民党两院议员恳谈会上鞠躬道歉,为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承担责任的画面,成为日本政坛动荡的最新注脚。“我对此承担责任,向大家表示歉意。”高市早苗向党内议员如是说。然而,在同一天的另一场活动中,她又誓言“绝对要当上首相”,展现出绝不放弃的姿态。
这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是10月10日公明党宣布退出与自民党的执政联盟,终结了两党长达26年的合作关系。这一决定不仅震撼日本政坛,也使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陷入困境。
10月14日,高市早苗在会议上发言
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10月10日正式宣布退出执政联盟,标志着自1999年以来的“自公联盟”时代落下帷幕。这一决定立刻改变了日本的政治力量对比,引发连锁反应。
联盟破裂的背后是两党深刻的理念分歧。高市早苗作为自民党内右翼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记录和在竞选期间发表的排外言论,都让立场较为中庸的公明党感到不满。
更为直接的是,高市早苗在人事安排上的选择加剧了两党矛盾。她任命“黑金”丑闻重要涉事者之一、原“安倍派”骨干萩生田光一出任党内要职干事长代行,这一举动被公明党视为“公然挑衅”。
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在解释退出决定时,罕见地直言不讳:“很难畅所欲言,许多事情需要忍耐。”这番话道出了这个长达26年的联盟中积累的压抑感。
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
公明党的退出,使高市早苗面临严峻的“数字危机”。自民党目前在众议院仅持有196个席位,距离推选首相所需的233个多数席位还差37席。而公明党所持的24席,原本正是填补这一缺口的关键力量。
失去公明党支持后,高市早苗即使得到国民民主党的选票也无法超过半数。这使她陷入“有党首之名,无首相之权”的尴尬境地。
高市早苗的处境因此变得异常尴尬。她无法推动任何实质政策,尽管多次强调要通过补充预算案、汽油税减免法案应对通胀,但她目前仅是自民党党首,无权向政府机构下达指令。
与此同时,原定10月15日召开的临时国会也被迫推迟至10月21日,政治真空状态持续发酵。
日本国会议事堂
面对执政联盟解体的“天赐良机”,反对党阵营紧急启动夺权磋商。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和日本创新党三大反对党的干事长已举行会议,核心目标是敲定统一首相候选人和合作框架。
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直言,这是“日本十年难遇的政权更迭机会”。为推动联合,该党甚至放弃推举自身党首,明确将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列为“主要候选人”。
然而,政策差异很快成为无法回避的矛盾。玉木雄一郎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反对党在国家安全与能源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立宪民主党坚决反对“集体自卫权立法”、抵制新建核电站,而国民民主党与日本创新党则主张“务实安全政策”,支持合理利用核能。
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
政治僵局已对日本的经济与外交造成直接冲击。经济层面,应对通胀的关键举措全面停滞。补充预算案的编制通常需要一个多月,按当前进度,年内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高物价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将持续加剧。
市场也给出负面反馈。自公明党宣布退出联盟以来,日经225指数已出现显著下跌,投资者信心受挫。东京外汇市场日元汇率的买盘势头也加速增强,引发市场普遍质疑高市早苗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行性。
外交层面,重要日程陷入“无人对接”的尴尬。日本新领导人本需在马来西亚东盟会议完成“外交首秀”,随后于10月27日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再赴韩国出席APEC峰会,但首相人选未定,日本在关键外交场合的话语权面临削弱风险。
面对通胀,日本关键措施停滞不前
面对政治生涯的最大危机,高市早苗选择双线作战。一方面,她在自民党内部道歉以求团结;另一方面,她对外展现坚定姿态,誓言“绝对要当上首相”。
高市早苗在14日的演讲中坦言:“有人说我‘当上了总裁却当不上首相’,但我不会放弃,直到首相指名选举开始的那一瞬间,我将竭尽所能。” 她试图利用一切时间与其他政党磋商,寻求在首相指名选举中达成目标。
然而,公明党的立场转变使高市早苗的处境雪上加霜。10月13日,齐藤铁夫在电视节目中松口,表示若国会首相选举进入决胜轮,公明党“不排除支持反对党候选人”,这与他此前“绝无可能支持反对党”的强硬表态形成鲜明反差。
这场政治博弈的最终结果,将决定日本未来的政治走向。10月21日的临时国会将成为高市早苗政治生涯的关键考验,不仅关乎她个人的首相梦想,更将影响日本的经济走向和外交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