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3年催收说实话:吓你的4个套路,一戳就破
发布时间:2025-10-14 01:47 浏览量:1
在催收公司待了3年,每天抱着话术本打几十通电话,见过太多人被“明天上门”“马上起诉”吓哭,连夜找亲戚借钱凑数。其实我们这些催收员心里门儿清,那些听起来唬人的话,90%都是合规边缘的“心理战”,根本没那么可怕。
今天不护着行业说话,就用大白话拆透催收最常用的4个套路,再教你怎么怼回去,都是我亲眼见过的真实案例,看完别再白白受惊吓。最后再提醒一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也别被吓唬得乱了阵脚,该协商的协商,该维权的维权。
先掰扯个真相:催收的“狠”,大多是装出来的
先说明白,正规催收公司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骂人、不能威胁,更不能动手。我们每天打电话前,组长都会强调“话术要合规”,因为一旦被录音投诉,公司可能会被罚款,我们自己也得丢工作。
那为啥还有人被吓得睡不着?因为话术本里全是“模糊性威慑”——不说绝对的话,但每个词都往“严重”里引,比如不说“一定上门”,说“可能安排人员拜访”;不说“肯定起诉”,说“相关材料已提交法务部”。
我干3年,见过最夸张的一次:有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欠了8000块网贷,被同事说“再不还就通知学校和家长”,小姑娘当场在电话里哭,第二天东拼西凑还了钱。其实我们根本没她学校的联系方式,也不敢随便联系家长,那只是话术里的“杀手锏”,没想到真有人信。
所以记住:催收的话,先打个对折听,真要采取行动,不会只在电话里喊,肯定有实打实的书面通知。
套路一:“明天带两个人去你家,找你家人要”——90%是嘴上功夫
这是催收最常用的话术,尤其针对怕家人担心、怕邻居议论的人。但说实话,正规催收上门比登天还难,公司也不爱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1. 上门得走3道审批,没那么容易
我以前所在的公司,上门有严格的流程:
- 第一步,填《上门催收申请表》,得写清楚欠款人地址、联系方式、欠款金额,还要估算上门成本(油费、过路费、人工费),要是欠款低于5000块,组长直接不批——一趟上门成本至少300块,收回来的钱可能还不够成本。
- 第二步,提前24小时给欠款人发书面通知(短信或邮件),得写明白上门时间、人员姓名、工号,还要附公司授权文件,没通知就上门,属于违规。
- 第三步,上门只能去2个人,不能带任何工具(哪怕是文件夹都得是透明的),进门得先出示工作证和授权文件,要是欠款人不让进,只能在门口谈,不能硬闯。
我干3年,只真上门过4次,还都是欠款人主动说“来家里谈分期”,剩下的“上门威胁”全是电话里的套路。有次我跟一个欠款人说“明天去你家”,他直接回“我在家等,把授权文件发我看看”,我立马没辙了——没走审批流程,根本拿不出文件,最后只能改口“那你先凑点,我们再商量”。
2. 真上门了也别怕,他们不敢闹
就算真上门了,也别慌。催收员最怕的就是欠款人报警,因为一旦警察介入,不管谁对谁错,公司都会批评我们“处理不当”。
我同事有次去一个大爷家催收,大爷直接拿出手机说“你们再不走我就打110”,同事立马收拾东西走了,回来还被组长骂了一顿。后来才知道,大爷欠了1万多,但家里确实困难,最后协商分12期还,每期还1000多。
所以要是再听到“上门”,直接问3个问题:“你们工号多少?授权文件什么时候发我?上门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是什么?” 对方十有八九会转移话题——因为他们根本没准备好这些,只是想吓吓你。
套路二:“已提交法院材料,传票下周寄到”——没纸质通知全是假的
“起诉”“传票”“失信名单”这些词,是话术本里的“终极武器”,通常留到欠款拖3个月以上才用。但催收根本没权力起诉,能不能告你,得看银行或网贷公司的决定,而且真起诉了,流程远没那么快。
1. 催收没资格起诉,只是“传声筒”
我以前在公司,每天都要跟欠款人说“法务部正在准备材料”,但实际上,公司根本没有“法务部”,只有一个对接银行的专员,专员会不会把案子交给法院,全看银行的意思。
银行也不爱起诉,因为太麻烦:起诉得交诉讼费(欠款1万以下50块)、律师费(至少2000块),开庭得等2-3个月,要是欠款人没车没房没存款,赢了官司也执行不了,纯属浪费时间。我干3年,只见过2个真被起诉的案例,都是欠款超过5万,而且银行多次催收不还的。
2. 真起诉了,你会收到法院的“传票”,不是催收的短信
记住一个关键点:法院的传票是纸质的,会通过邮政EMS寄到你身份证上的地址,上面有法院公章、开庭时间、案号,还会附起诉状副本。要是只收到催收发的短信,写着“传票已寄出”,但没收到纸质文件,全是假的。
有次我跟一个欠款人说“已经起诉你了”,他直接回“那你把案号告诉我,我去法院官网查”,我当场卡壳——根本没起诉,哪来的案号?最后只能说“可能还在立案中,你先凑钱”。
所以要是听到“起诉”,别慌,先等纸质传票,或者去“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查,输入身份证号就能查到有没有被起诉,一查一个准。
套路三:“再不还,就通知你公司和同事”——敢这么干,你可以投诉
这种话术专门针对上班族,尤其是怕丢工作、怕同事议论的人。但说实话,催收根本不敢随便联系你的公司,这属于违规催收,一投诉一个准。
1. 违规催收,投诉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催收只能联系欠款人本人和紧急联系人,不能联系无关人员(包括公司同事、领导)。要是催收敢给你公司打电话,或者在同事群里发你的欠款信息,属于“侵犯隐私权”,你可以直接向银保监会投诉(打12378),或者向法院起诉。
我以前有个同事,为了让欠款人还钱,给对方公司前台打了电话,说“你们公司某某欠了钱,让他尽快还”,结果欠款人直接投诉到银保监会,公司被罚款2万,同事也被开除了。从那以后,组长反复强调“不准联系公司,谁联系谁走人”。
2. 真被联系公司了,这么办
要是真遇到催收联系公司,别慌,先录音,然后问清楚对方的工号、公司名称,接着打12378投诉,说明情况并提供录音证据。银保监会对这种违规行为查得很严,一般1-2周就会给你回复,公司也会迫于压力给你道歉,还可能减免部分利息。
我见过一个欠款人,催收给他领导打了电话,他直接投诉,最后不仅公司道歉,银行还减免了他3000块的违约金,协商分24期还款,每期压力小了很多。
套路四:“你这属于恶意透支,要坐牢的”——只有两种情况才会坐牢
“恶意透支”“坐牢”是最吓人的词,尤其对不懂法的人来说,一听到就慌了神。但实际上,欠信用卡或网贷坐牢的情况很少,只有两种情况才会涉及刑事责任。
1. 什么是“恶意透支”?得满足3个条件
根据《刑法》,“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5万以上),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才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这里的“恶意透支”得满足3个条件:
- 一是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
- 二是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
- 三是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
要是你只是暂时没钱还,主动跟银行协商,就算欠了10万,也不算“恶意透支”,不会坐牢。我见过一个欠款人,欠了8万信用卡,主动跟银行说“我现在一个月只能还2000,能不能分40期”,银行同意了,最后慢慢还完了,没任何事。
2. 网贷一般不会坐牢,属于民事纠纷
网贷和信用卡不一样,信用卡属于银行信贷,恶意透支可能涉及刑事;网贷大多是民间借贷,就算逾期不还,也只是民事纠纷,不会坐牢,最多就是被起诉,法院判决后要是还不还,可能会被列入失信名单(老赖),但也不会坐牢。
我以前跟一个欠了3万网贷的人说“再不还就坐牢”,他直接回“我咨询过律师,网贷逾期是民事纠纷,你别骗我”,我立马没话说了。后来他跟网贷公司协商,分12期还,每期还2500,慢慢也还完了。
最后说句实在的:欠债要还,但别被吓傻
干了3年催收,见过太多人因为被吓唬,借高利贷还欠款,最后越陷越深;也见过有人明明能协商分期,却因为害怕,连夜凑钱把积蓄全花光了。其实欠款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催收的套路吓乱了阵脚。
记住这3个实用建议:
1. 主动协商:要是暂时没钱还,主动给银行或网贷公司打电话,说清楚自己的情况(比如失业、生病),申请分期还款或停息挂账,大多时候对方会同意,毕竟他们要的是钱,不是逼死你。
2. 保留证据:催收电话要录音,短信、邮件要截图,要是遇到违规催收(威胁、联系无关人员),直接投诉,一投一个准。
3. 别信“急催”:催收越催得急,越说明他们没招了,别被“今天必须还”“明天就上门”吓住,真有能力还就还,没能力就协商,慢慢来。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被催收吓唬过?是遇到“上门威胁”,还是“起诉恐吓”?你当时是怎么应对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互相避坑,别再被催收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