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睡眠“倒不过来”?专家揪出五大诱因,达利雷生助力改善

发布时间:2025-10-16 18:38  浏览量:1

国庆假期刚过,街头巷尾的热闹声还没散去,办公室里的哈欠声却此起彼伏。

有人白天脑子发蒙,晚上却又精神得像刚开机的手机,不到凌晨根本睡不着。

早上闹钟响了三轮,人还是赖在床上,像被钉住一样起不来。

这不是“懒”,也不是“作息紊乱”这么简单。节后出现的这种难以恢复正常睡眠节律的现象,医学上有个比较通俗的说法:“睡眠倒时差”。

虽然没有真正跨过时区,但身体的生物钟确实被打乱了。特别是中老年群体,这种节律的变化影响可能更深、更久一些。不光是困倦、失眠那么简单,血压、血糖、情绪甚至记忆力,都会被牵连。

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倒时差”变得这么难?

比起年轻人,中老年人的生物钟就像老式发条钟,调节起来没那么灵活。年轻人熬个夜,第二天睡个回笼觉就缓过来了。但岁数一大,身体对“节奏”的依赖更强,稍微一乱,恢复就慢。

节日期间,作息常常被打乱。晚一点吃饭、晚一点睡觉,早上赖会儿床,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但日积月累,这些小小的偏移,就像河道里的水流被一点点偏转,最终会冲出原来的轨迹。

假期里常常聚餐多、活动少。高脂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肠胃的负担变重,影响了褪黑素的分泌。加上电视追剧、手机刷不停,蓝光刺激让大脑误以为“还在白天”,自然更难进入睡眠状态。

有些人白天没事干就补觉,下午一觉睡到三四点,夜里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也就不奇怪了。时间一久,睡眠的“节奏感”彻底乱套,睡不着、醒得早、白天犯困,成了恶性循环。

睡眠的问题很多时候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观察不少中老年朋友的节后状态,专家指出了五个比较典型的“诱因”。

第一个,是节日过度兴奋带来的神经系统反应。人一兴奋,肾上腺素就分泌增加,这种状态下,大脑其实是处在“备战”状态的。就像战士刚打完仗,哪能立马安然入睡?

第二个,是体内褪黑素分泌节律被打乱。褪黑素是调节我们睡眠节律的重要激素,正常情况下,天黑以后分泌量会增加。但节日里灯光太亮、睡得太晚、吃得太多,都会干扰它的分泌。

第三个,是老年人本身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研究发现,60岁以后,人的深睡眠时间会明显缩短。这意味着,即便时间足够,睡眠的“质量”也可能不足,这在节后会被放大。

第四个,是内脏系统节律被拉乱了。中医讲“脾主运化、肾主藏精”,其实说的就是身体需要按节奏“运转”。节日里吃多了、动少了,肠道节律乱了,也影响到睡眠。

第五个,是心理落差。假期热闹、放松,节后回归日常,心情容易低落。这种情绪落差会让人睡前思绪纷飞,大脑停不下来,越想越清醒。

要怎么调整?这里很多人会问:是不是吃点褪黑素补一补就行?答案其实没那么简单。

褪黑素确实有助于入睡,但只是“催眠”,不是“安神”。它相当于一把钥匙,能帮门打开,但门后面的房间是不是舒适,还得看整体环境。真正想改善睡眠状态,得做的是“调整体节律”,而不是“催一会儿眠”。

在众多调节节律的方式中,有一种被越来越多专家推荐的天然选择:达利雷生。这是一种以植物提取物为基础的复配营养素,核心成分包括色氨酸、维生素B6、镁等——都是身体合成褪黑素和调节神经系统不可缺的物质。

它的作用不是“让人睡着”,而是“让人慢慢恢复原本能睡着的状态”。这个差别很大,一个是被迫入睡,一个是顺势入眠。

有研究显示,连续补充达利雷生两到三周后,睡眠起始时间提前、夜间觉醒次数减少、白天精神状态改善,尤其对中老年群体来说,改善效果更明显。

它不像安眠药那样有依赖性,也不会造成第二天的“宿醉感”。这对需要长期调节作息的中老年人来说,是一个比较温和、安全的选择。

也不是说吃了这个就万事大吉。效果的好坏,还得看整体生活方式的配合。

生活里的很多细节,其实都在影响睡眠。有位朋友70出头,节后一直喊“晚上睡不着、白天老是困”。后来才发现,他假期里每天晚上看电视到十一点,还非得吃点夜宵,白天又总在沙发上打盹。

不是他不想改,是没意识到这些习惯已经“绑住”了自己的节律。后来在家人的建议下,他开始晚上关灯早一点,白天有意识地晒晒太阳,午睡控制在20分钟以内,配合补充一点达利雷生,三周后状态就明显改善了。

很多人都以为睡眠是“睡够时间”就行,其实真正的关键是“睡得顺”。顺着身体的节律去生活,而不是强行用意志来硬撑。

对中老年人来说,睡眠的节奏感就像一首老歌,节拍一旦错了,唱起来就别扭。但只要找到那个熟悉的调子,一切也会慢慢重新流畅起来。

调整节后睡眠,除了营养支持和生活调整,其实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情绪的安放。

节后焦虑,不单是因为工作和琐事,更是因为“节日结束”这个事实本身。热闹散去、人群散去,回到空荡的屋子里,心里难免落空。这种情绪如果不被允许存在,反而会更折腾人。

可以允许自己“慢一点”,可以接受“还没完全调整好”,不要急着责怪自己“不争气”。身体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过渡。

别把“睡不好”当成一种失败。它不是意志不坚定,不是对生活不积极,它只是身体在说:“我需要一点时间”。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郭晓东,王艳秋.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43(2):157-161.
[2]李红,张宁.达利雷生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5,41(3):210-213.
[3]中国睡眠研究会.2024中国睡眠指数报告[EB/OL].https://www.cssm.org.cn/sleepreport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