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徽所有晋升副主任医师的医护人员看到这条消息,变化太多了

发布时间:2025-10-17 00:33  浏览量:1

“病案也能抄?

”——铜陵那位副主任医师刚被扒出复制粘贴,职称瞬间归零,五年不得翻身,连科室年终奖都跟着泡汤。

消息一出,安徽医护群夜里两点还在刷屏:原来晋升不是拼手术量,而是拼“原创力”。

省里去年悄悄加的新规,现在像照妖镜一样挂在评审系统首页:病案报告里必须单开一页“诊疗过程反思”,占二十分,写不好直接掉档;原始检查单要电子扫描,高清到连化验单上的指纹都能数清楚;更狠的是今年起AI先过筛,重复率十五个点以上,系统连招呼都不打就扔“回收站”。

有人熬夜把十年前的老病例翻出来改数据,系统一秒标红,连标点符号的重复都给你圈出来,比护士长查夜班还细。

最让基层医生松口气的是:乡镇院干了十年,可以少交一篇,但前提是你得把CDSS系统点开的每一次记录都导出来——很多人连登录密码都没改过一次,临时抱佛脚,才发现系统日志里自己的名字拼错三年没人提醒。

评审组今年还新增“多学科联合病例”,意味着你不能再把阑尾炎写成独角戏,得拉上影像、病理、麻醉一起跳舞。

会开刀不算本事,会写“团队协作说明书”才是硬通货。

有人吐槽“这是逼外科医生学写小说”,可转头想想,病人本来就不是按课本生病,能把乱麻一样的病情捋成一篇让麻醉师点头、影像科签字、医保局挑不出刺的故事,才是真功夫。

时间也比往年提前了整整四十天,三月三十一日系统关闸,不少人腊月二十八还在病案室蹲点,一边啃面包一边给十年前的老病历拍高清照。

打印机热得烫手,同事路过调侃:“早干嘛去了?

”回答很实在:“以前以为晋升是熬资历,现在才知道是熬原创。

最扎心的环节叫“病案追踪”,评审组随机抽一成病例,真给病人打电话:“三年前住院那台手术,主刀医生是谁?

出院后谁给你换的药?

”答错一句,医生就得写情况说明。

有人半夜被回访电话惊醒,抱着手机回忆:“那天我明明值班,可病人只记得护士站的橘猫。

省卫健委把红线划得明明白白:造假六个月到一年停执业,再狠一点直接丢执照。

可另一边,也给老实人留了活路——只要病历是亲手写的、反思是真心憋出来的,哪怕手术没那么高大上,也能在评审里站稳脚跟。

毕竟,电脑能查重,却查不出一颗真正担心病人的心。

所以,那些还在琢磨“套模板”的人,真该去听听铜陵那位前副主任医师的悔意——他说了句大白话:“抄的时候省十分钟,往后搭进去五年。

”屏幕外的我们,听完默默关掉百度文库,打开自己第一台阑尾炎的手术记录,从头开始写反思:那天为什么多切了一厘米?

病人后来疼的那晚,谁守的床?

写着写着,才发现晋升的门槛,其实早藏在每一次夜班和每一次查房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