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赤子:朱正稳的“如山”人生一一军中轶事之十九
发布时间:2025-10-17 18:42 浏览量:2
1980年10月,来自陕西商洛山阳县的朱正稳,带着秦巴山脉赋予的强健体魄和如山岩般“正直、稳重、坚韧”的品格,走出大山,投身军旅。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名字写下最坚实的注脚。
新兵训练结束,朱正稳被分到63师189团团直特务连侦察排。大山赋予的禀赋让他在训练中崭露头角。然而一年后,连队却将他调至炊事班。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兵,没有抱怨,他深知“革命工作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系上围裙,操起锅铲,他在灶火与炊烟中开启了新的战斗。
面对陌生的厨刀与炒锅,朱正稳拿出了比在侦察排更足的劲头。深夜的食堂常亮着一盏灯,那是他在苦练刀工。土豆丝、萝卜片,切了一盆又一盆,直至能切出粗细均匀、可穿针眼的细丝。他虚心请教,耐心琢磨,为让天南地北的战友吃出家乡味,他细心记录每人的籍贯与口味,从辛辣的西北菜到清鲜的江南小炒,样样用心。他的努力,换来的是官兵们由衷的称赞。
1983年团队整编,他调入师后勤部炊事班。大山子弟“干一行、爱一行”的本色愈发鲜明。他炒菜“味正”,主食“花样多”—— 一心想着让官兵吃出战斗力。那张被灶火映红的脸上,总挂着憨厚而认真的笑容。
除日常伙食外,还有一项繁琐却重要的工作:每年师部从舟山拉回整车带鱼,包装中常混杂着小鱼、八爪鱼等海产,不少北方战友和家属不愿食用。朱正稳觉得浪费可惜,便带领炊事班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分拣,用报纸分包好,乐呵呵地说:“这东西做好了是美味!机关干部和家属谁需要,随时来取。”这份细心,温暖了许多人。
1984年5月,他光荣入党,8月担任炊事班长。职务的提升带来更大的责任,他也将山乡人“公私分明”的作风带入管理。然而,1985年一场考验不期而至。
机关一位科长,时常不打招呼就到炊事班仓库取米拿面提油,这让朱正稳和班里的战士非常为难。朱正稳将情况反映给后勤部管理员,管理员沉吟片刻,说:"朱班长,这事你得给战勤科王科长反映一下。"
一天,这位科长又到仓库取物,朱正稳鼓起勇气上前,客气却坚定地说:“首长,您需要什么,是不是按规定办个手续?或者我先请示战勤科王科长。” 一听这话,对方面色一沉,语带威胁:“你一个炊事员,管得倒宽!以后选改志愿兵,业务考核合不合格,我说了算!”说罢拿东西扬长而去。
这番话像一块巨石压在了朱正稳心上。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管,得罪实权人物,可能影响前途;不管,愧对组织的信任和肩上的职责。那段时间,他切菜时心神恍惚,炒菜时咸淡失准,心事重重。
一天晚饭后,管理员看他情绪低落,马上向我汇报。我到炊事班找他谈心。在耐心的询问下,朱正稳终于说出了憋在心里的委屈和担忧。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坚定地说:"小朱,你做得对!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仓库就该这么管,你把心放回肚子里,选改志愿兵是战勤科的职责和权限,你只管把工作干好,我给你做主,绝不会让坚持原则的好兵吃亏!"
这一席话,如同春风化雨,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组织的明确支持,让他腰杆挺得更直。此后,他依然“铁面”管理,而那位科长,或许是听到了风声,再也没来。朱正稳用他的刚正不阿,赢得了官兵们发自内心的敬重。
身为班长,他处处表率,炊事班不仅保障日常伙食,还主动为出差、下部队的干部排忧解难。1985年10月,他如愿选改为志愿兵;所带炊事班于1987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个人也于1988年、1991年两次荣立三等功。
抉择与回归:青山的呼唤
由于表现优异,1993年,朱正稳被调入西安政治学院总务处工作。在这里他干得得心应手,因乐于助人、工作出色,顺利晋升为四级军士长。
西安是省会都市,生活便利,学院环境好、福利优厚,任务相对轻松,是很多人向往的安稳岗位,领导对他也很信任。然而,夜深人静时,朱正稳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家乡的层层山峦和需要建设的故土,更思念那里的亲人。城市的繁华,并未消磨他心中那份最深沉的眷恋。
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有些“傻”的决定:放弃城市的优越环境,申请转业回乡。战友相劝,领导挽留,均未动摇他的决心。
1995年,他如愿返回故土,被分配到陕西省农业银行山阳县支行。在许多人眼中这是“人往低处走”,而他心中坦然,大山儿子的根,终于重扎故土。
扎根乡土:金融战线的忠诚卫士
他被安排至保卫科,成为一名金融卫士。岗位变了,军人本色与党员初心未改。银行保卫工作关系国家财产与职工安全,他将在部队养成的高度警惕、雷厉风行带入新岗。每日最早到岗检查系统,最晚离开确认门窗;夜班巡逻从不懈怠,脚步沉稳,令人安心。他严守规章,主动开展“传帮带”,在他负责期间,支行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1998年,因工作需要与其展现的可靠品质,朱正稳调至办公室。从“舞枪弄棒”到“舞文弄墨”,挑战巨大,他却无丝毫畏难,再次拿出在炊事班苦练的劲头。面对文书、档案、后勤等陌生事务,一切从零开始。办公室的灯常亮至深夜,一如当年。
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组织把他拧在哪里,他就在哪里牢牢扎根,闪闪发光。在办公室岗位上,他不仅是领导的得力助手,更是同事们的“贴心人”。谁家里有急事,他主动顶上值班;哪个部门需要协助,他随叫随到。他用热情和真诚,将办公室打造成了连接内外、协调左右的温暖枢纽。
自1995年转业至2022年退休,二十七载春秋,无论在保卫一线还是办公幕后,朱正稳始终保持着“正直、稳重、坚韧”的品格,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这些荣誉,是他半生奉献、赤心不改的见证。
回望朱正稳的人生之路,清晰如秦巴山脉的走向:他从大山走出,在军营的熔炉中百炼成钢,最终又将全部的热爱与忠诚,回馈给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就像故乡山间的一棵青松,扎根于平凡的岗位这片‘岩石’,向上,撑起一片责任的绿荫;向下,紧握故土的根脉。他的故事并非轰轰烈烈,却因那份如山般的坚守与沉默的爱,而显得格外厚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