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迎春到底是谁的女儿,究竟是嫡出还是庶出?
发布时间:2025-10-18 21:09 浏览量:1
庚辰本中,贾迎春是嫡出,甲戌本中,贾家二小姐是庶出。那么,贾迎春究竟是嫡出还是庶出,为何两个本子的写法不一样呢?
庚辰本“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讲到了贾迎春的身世:“二小姐乃是政老爹前妻所出,名迎春。”原来,贾政有个前妻,王夫人是侧室扶正的。贾迎春是贾政前妻所生,那就是嫡出。
然而,到了甲戌本中,冷子兴又是这样讲的:“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书中没有写贾赦这个生迎春的妾,想必已不在人世了。
两个本子各不相同,贾迎春既是嫡出,又是庶出。而且,生身父亲都不一样。到底哪个本子才是贾迎春真正的身世,哪个本子写错了呢?其实,两个本子都没错,是作者披阅增删时,为丰满人物,赋予更多的隐喻寓意而一笔两写的“两山对峙”笔法。也就是说,贾迎春既是嫡出也是庶出。读《石头记》应当把几个脂评本对照起来看,才能更真实地揭秘“甄士隐”。至于程甲本、程乙本都是篡改了的本子,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庚辰本、甲戌本的的本都是真本,庚辰本在前,比“甲戌”早五十四年。这件事,我已经通过文本比对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甲戌本之的本应当是庚辰本之后的过录本,但是,这个过录本为证明《石头记》是江宁织造府子虚乌有的曹雪芹写的,写的是康雍乾三朝江宁织造府家事,人为地塞进了很多非原著的内容,比如“凡例”。
甲戌本最大的作伪是这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从《红楼梦考证》等胡言来审辩,胡适原本读的是程甲本,程本就把《石头记》改为《红楼梦》,强调这句就是做贼心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从没有“脂砚斋重评红楼梦”之说。甲戌本就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者会写这句废话吗?
的本是真,“甲戌”是假,原著“至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讲的是《石头记》写的是“红楼梦”,也就是朱娄梦(朱楼梦),不是说的“红楼梦”是书名。这句话,庚辰本中没有,是作者后来增补的一句。这句话,也是庚辰本早于“甲戌”本的一大文本证据。
话归正题,书中的贾迎春就是贾政之女。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贾宝玉在二姐出嫁之后来到了紫菱洲,口占七古,其中说道:“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贾迎春、贾宝玉就是手足情,而不是“兄弟如手足”。也就是说,贾迎春、贾宝玉是同父异母的“手足”。
然而,若以干宝《搜神记》中的“手足”来解读,贾宝玉、贾迎春应当是同父同母的姐弟。难道,贾宝玉也是政老爹前妻所出?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体而生,二头,四手足。”手足,原本指的是手与足,以“手足”比喻亲情,当出自干宝这句神话。而且,《石头记》中的“手足”点化的就是《搜神记》。
我在解读《聊斋自志》时,以“三生石上,早悟前因”破解了《聊斋志异》作者之谜,这部书的真正作者应当与《石头记》的作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聊斋自志》中有这样一句话:“(松)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若是蒲松龄写的《聊斋自志》,那么,就应当自称“松龄”,或者是“龄”,古人没有以姓名中间一字为自称的。
“松”的这句话就点到了《搜神记》,四大名著中的“神”是“申”的谐音,大明建于戊申亡于甲申,便是猴、猢狲。以《石头记》拆字法解读,神即申示,示是祭祀之意,寓意大明之亡。“神鸟以不死草覆之”,这句话就借喻为大明。大明朱氏出自凤阳,定鼎朱雀之地,建禁城于燕雀湖上,就是神鸟。燕王也是鸟,大明皇统依然是“鸟”的传承。
草即“曹”的谐音,大明朱氏出自邾国曹姓。贾探春诗社雅号“蕉下客”,便是以芭蕉叶覆盖的一只鹿。
以《搜神记》所讲的“手足”,贾宝玉与贾迎春应当是一母同胞,也就是说,贾宝玉也是“政老爹前妻所出。”《石头记》中,贾宝玉只说自己与迎春是“手足情”,并没有说他与贾元春、贾珠是这样的亲情。“手足耽耽小动唇舌”,这里的“手足”与赵姨娘说的“他们是手足,都是一样的主子”讲的是另外一回事,比喻的是君臣。
当贾政痛打贾宝玉时,王夫人便想起了贾珠,哭的是贾珠。这其中所隐藏的寓意,应当是王夫人本是侧室,加之贾政前妻亡故就得以扶正,贾珠也因此成为嫡长子。贾珠死了,王夫人就成了贾宝玉的嫡母。贾宝玉若再被打死,王夫人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
这一笔,又隐写在贾雨村扶正娇杏的故事之中。娇杏本是贾雨村娶的二房,“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册作正室夫人了。”王夫人就住在荣禧堂东侧的“三间耳房内”,耳房就是“二房”的谐音。王夫人是木头人,十个“呆”字,《本草》:“(槑)梅,杏类,倒杏为呆。”王夫人就是娇杏的对写。此“呆”还是呆霸王、呆大姐(痴丫头)的“呆”。
石涛与八大山人为何把贾府的关系写得如此复杂呢?其中一个隐喻寓意,写的是朱元璋“孙立”,也就是立朱标侧室所生的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洪武之位。在此之前,朱元璋因朱标正妃常氏病薨,立即册立朱允炆生母吕氏为正妃。这其中的历史,我已经讲过,都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不仅朱允炆是庶出扶正,大明皇帝中还有几个是庶出。所以,“况我今当手足情”这句话就暗示了贾宝玉、贾迎春都是“政老爹前妻所出”。
但是,甲戌本也没有错,贾迎春与贾宝玉一样是庶出。书中人物都有几重身份,所有人都是朱明皇帝。警幻仙境薄命司有金陵十五钗,隐写的是大明十五帝,其中不包括清朝建陵、追谥的思陵怀宗。
在这十五帝中,既有嫡出又有庶出,更多的是庶出。而且,南明四帝都是庶出,无一嫡出。
贾宝玉紫菱洲七古诗中有这样一联:“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这一笔是贾迎春的传神写照,“棋”、“燕”就隐写了大明太祖、建文、永乐三朝皇帝。
四大名著中的“棋”,都是隐写的洪武元年正月十五这天朱元璋在文楼论“封建诸子”的事,朱元璋认为汉初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一场棋局,刘启因棋局争议杀了吴王世子,吴王由此怀恨在心。刘启做了皇帝(汉景帝),又以晁错之策削藩,就爆发了七国之乱。四大名著便这场棋局所导致的七国之乱,隐写了大明必将因朱元璋封建诸子而灭亡。文楼,就是后来的体仁阁,也就是书中的“体仁院”,永乐皇帝的谥号中就有“体仁”二字,清朝追谥崇祯的谥号中更是把“体仁”二字合在了一起。
朱允炆登基就开始削藩,建文元年爆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奉天靖难”夺了皇位。《石头记》第十四回“奉天洪建”,就是隐写的这段历史,寓意“秦可卿”之死便是因为封藩与削藩。
棋、燕,当然就是这样的寓意,仅以“奉天洪建”而言,朱允炆本是庶出,因朱元璋扶正其母吕氏而从庶出变成了嫡出。王夫人是侧室扶正,贾宝玉也就由庶出变成了嫡出,从这层隐写寓意来解读,贾迎春、贾宝玉是千真万确的“手足情”。
燕王朱棣也是庶出,不是马皇后之嫡子,但是,永乐皇帝却把自己装扮成了嫡出。大明皇统由嫡出之“太子位下”更为庶出的“燕王位下”,从此,大明皇帝便都是庶出了——这样是“青埂峰”的一大寓意,所以,青埂峰来的一僧一道便是曾入佛门的太祖与自称玄武转世的成祖。贾迎春是“二小姐”,便有二祖之喻。
若以“燕王位下”而论,自永乐起,仁宗、宣宗、英宗、宪宗是嫡出,孝宗是庶出,武宗是嫡出,世宗又是庶出……朱由校、朱由检兄弟也是庶出。南明四帝便无一嫡出,都是庶出。庶出做皇帝再往下传至嫡长子,这朝皇帝便又是嫡出了。遗憾的是,南明无一嫡出,四帝都没有把皇位传至嫡子。“乘槎待帝孙”,也是等待“嫡孙”的寓意。
朱棣夺位,但却不敢把生母扶正到皇后位置,乃建大报恩寺把生母供奉在帝后的牌位上。《水浒传》裴如海是报恩寺僧人,潘巧云以诵《血盆经》为由前往报恩寺与裴如海私通,这一笔就是隐写的朱棣身世。
贾迎春既是嫡出,又是庶出,这是《石头记》“千皴万染”的笔法。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隐写的大明皇帝,是从不同的侧面隐写朱明兴亡历史。同时,每一个人物都将演绎朱明家史,从大明朱氏得姓到吴三桂三藩覆灭,朱氏“复明”彻底绝望,如此漫长的历史过程,一个人只对应一个历史人物,只写一段朱明家史,又如何隐藏如此深远的历史真实呢?
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这个地方既隐写的是整个大明,也隐写了石涛的家史。西,其中之一寓意指的是广西、西京,石涛的父亲靖江王朱亨嘉以“洪武”为年号称帝,改桂林为西京。灵河之一隐写的是灵渠,靖江王城在漓江之畔,漓江发源于灵渠。
朱亨嘉谋逆篡位,隆武帝朱聿键起兵攻陷王城活捉了这个“假宝玉”,王城陷落之日,三岁的石涛在王府内官的保护下,从“雪洞”逃到全州湘山寺出家。全州在湘江之滨,湘江也发源于灵渠,石涛就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潇湘妃子之一。
对看《聊斋自志》的“三生石”、“早悟前因”,以及“松”自述乃藩王之后等等,《聊斋志异》的作者疑似石涛,“蒲松龄”不过是被他人假冒的作者。《聊斋志异》与四大名著的主题一样,都是隐写的大明“封建必亡”,第一卷第一篇《考城隍》就是隐写大明“封建诸子”开启的大明封建历史。石涛家得封靖江王,就是因为“考城隍”。
洪武三年(1370年)大明“开封”,总共封了十大藩王,其中九家是皇子亲王,另外一家是石涛三世祖朱守谦封桂林靖江王。这段历史,可参看《考城隍》。这里不讲《考城隍》,且说石涛家事以进一步揭秘贾迎春的身世。
三世祖封靖江王,这一家就“抛父进都京”来到了西京桂林,这便是“三生石”的一大隐喻。靖江王一世祖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兴隆街的大爷”之一。二世祖是朱文正,因谋逆而被叔父杖杀。朱守谦之藩时,“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以行”,父亲的木主没有随到,这就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的一大隐写。朱兴隆初封南昌王,改为靖江王一世祖便是“复旧职”。
朱元璋在《御制纪非录》中骂朱兴隆、朱文正父子:“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明确说:“守谦祖无道。”大都督朱文正则以“暗通虎狼之辈”,忤逆叔父暗中投奔张士诚而被治罪杖杀。但是,在“封建诸子”时,朱元璋以“推亲亲之恩”,等于是赦免了大哥一家无道之罪,封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朱兴隆也因此“复旧职”。
因此,贾赦,字恩侯,贾政,乃假文正之名。荣国府最初隐写的就是靖江王府,八大山人“因命芹溪”如何如何,便是以长辈的口气与石涛批阅增删,最终把《石头记》演绎为一部隐藏的朱明家史。
朱兴隆与朱元璋都是仁祖与陈氏太后所出,是一母同胞的“手足”。但是,从朱文正这里开始,就以仁祖嫡长房自居,史界认为,朱文正之死与朱标大有关系,继承皇位的应当是嫡长房嫡长孙。既然朱元璋追谥其父为仁祖,那么,仁祖的龙衣就该袭与长房长孙。朱亨嘉称帝,其中也有这样的理由。
为防止皇统被篡,朱元璋就在《朱氏世德碑》中写了这样两句话:“孟兄先逝,合家举丧”、“孟嫂携幼,东归故里。”孟兄便是庶出的长兄,石涛家就这样由嫡出沦为庶出。
这就是贾迎春、贾宝玉身世的一大真相,其中隐写了靖江王的家史。“可叹停机德”,薛林第一句判词就讲的是“孟母”。朱元璋兄弟四人与两个姐姐都是同父同母的“手足”,但因为皇统继承问题,就给自己凭白生出一个“假母”。
石涛的祖父谥号是荣穆王,“荣穆王”就隐藏在荣禧堂中。荣穆王是嫡出,但石涛的父亲朱亨嘉则是庶长子,也就是“孟兄”。永乐皇帝曾说,石涛三世祖“三代为恶”,石涛的祖父与父亲巧言令色骗得靖江王位,朱亨嘉又僭号称帝。因此,《石头记》“楔子”中石涛自认:“我之罪固不可免。”如果朱亨嘉称帝成功,石涛就是下一任皇帝,那就是嫡出之帝了。
所以,贾迎春、贾宝玉既是嫡出又是庶出,既是庶出又是嫡出。这其中之谜,又牵扯到贾琏的身世。贾琏本是贾赦长子,却被称为“琏二爷”,这其中,又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