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和田玉!中华玉文化简史!

发布时间:2025-10-17 17:17  浏览量:1

都说“美石为玉”,中华大地一直都是玉文化的发源之地。对玉石的审美与理解,始终贯穿着政治经济,以及宗教信仰的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历经千年风霜,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新石器时代:从实用到祭祀!

首都博物馆:新石器时代红山玉猪龙

中国人对玉器的最初应用,其实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工具还是武器,都比赏玩器出现要早得多。

比如新疆楼兰出土的白玉石斧,就是贵族的所有之物。

同时在中原腹地和南方地区,良渚、红山遗址中也发现了部分祭祀器。而这一过程的发生,则标志着玉石从日常运用到文化符号的巨大跨越。

二、夏、商、周:礼器的成型!

上海博物馆:商代双龙首神面纹玉璜

这三朝是玉石从实用器中彻底分离,晋升为礼仪用具的重大阶段,也是和田玉逐渐建立起统治地位的时代。

“以玉做六器,礼天地四方”,玉石的礼仪与装饰用途逐渐凸显。

有趣的是,玉石雕刻也是从这时开始,形成了独立的行业分工,不再是铜铁铸造的某种附庸。

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碰撞,玉文化的形成!

山东博物馆:战国中期兽面纹玉带钩

如果要选最爱的朝代,了解中华历史的人估计有不少都会选择春秋战国,因为这是中华民族思想大爆发的时代,是独属于国人的文艺复兴。

此时的玉文化受美学思潮影响,逐渐从宗教甚至巫术中脱离,开始崇尚自然之美。

“九德”、“十一德”这些理念的提出,更是将玉文化的定位重新建立,开放与包容自然成了这一时期的主基调。

四、秦、汉、魏、晋、南北朝:玉雕技术的发展期!

徐州博物馆:西汉楚王墓S形玉龙佩

“穷四方之珍材,搜天下之巧工”,这一时期的玉雕发展,对纹饰的应用早已炉火纯青,同时在礼、葬玉、佩、陈设多方面共同发力。

“列裔为秦始皇雕刻白玉虎,完成之后却不雕眼睛。秦始皇命人以漆料点之,玉虎瞬间变活,跑的无影无踪。”

这样的奇闻异事虽然只是某种传说,但也证明了当时玉雕技术的高超水准。

五、隋、唐、五代、宋:现实主义的回归!

西安博物院:唐玉鹰首

隋唐之后,中国有了更多睁眼看世界的机会,经济与文化的交流,给玉文化引入了新的内涵。

宫廷玉器全面发展,并且逐渐受到域外文化的影响。镂雕工艺臻于化境,现实主义全面回归。

花鸟鱼虫、珍禽异兽,都可以成为玉雕的题材,赏玩价值逐渐取代身份认同,人本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玉石文化的主流。

六、元、明、清:鼎盛的辉煌!

明十三陵博物馆:明万历团龙玉带饰

之所以玉文化由此繁盛,新疆和田玉的大规模引进是直接原因。元明两代超过1500吨的运送量,让和田玉的繁荣成为可能。

北京、扬州这些发达地区,开始出现类似行会的玉石集散中心,大名鼎鼎的子冈牌,正是这一阶段的集大成者。

“春水玉”、“秋山玉”的两面浮雕,直到今天仍是最经典的玉牌造型,更别说还有清宫造办处的薄胎和压丝嵌宝工艺了。

七、近现代:从沉寂到复兴!

覆巢之下无完卵,清末战乱一起,玉石行业也坠入低谷。无数宫廷玉雕师沦为难民,玉文化几近崩溃。

万幸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华文明迎来了新的曙光,各地相继成立玉雕工厂,至此玉文化才得以传承发扬。

北派玉雕大气庄重,扬派玉雕生动形象,海派玉雕严谨细腻,南派玉雕精巧别致,这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玉文化之美。

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有高峰必然就有低谷。只有谨守本心,赤诚专注,才能让玉石行业走的更稳健、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