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5亿收ABB机器人!AGI十年可至!如何用AI和机器人产业拼图?

发布时间:2025-10-20 10:47  浏览量:2

2015年那会儿,机器人概念还没火起来,软银就推出了个叫Pepper的智能家居机器人。

发布会办得特别热闹,孙正义还拉来马云站台,当时不少人觉得“机器人进家庭”的时代要来了。

可谁能想到,十年过去,Pepper不仅没成“划时代产品”,还成了“先驱烈士”。

软银后来停了它的量产,把欧洲业务卖给了URG,转头把资源往工业商用方向挪。

但孙正义的机器人梦没断,最近几年借着具身智能的风口,又开始大动作不断又是投钱给Wayve,又是花53.75亿美元收购ABB的机器人业务。

为啥十年了他还不放弃,现在又为啥突然敢下重注?

其实Pepper的失败,现在回头看一点不意外。

那会儿AI技术还没起来,Pepper虽说叫“智能家居机器人”,但能干的事特别有限。

也就是跟人简单聊两句,做点基础互动,复杂点的需求根本满足不了。

我查过软银2019年的财报,Pepper前前后后亏了超12亿美元,全球卖出去还不到3万台,跟当初想的“一年卖10万台”差远了。

孙正义后来也想明白了,机器人这东西,不能光做“酷玩意儿”,得扎进“刚需场景”里。

家庭场景需求太散,大家也不愿为“情感陪伴”多花钱;但工厂、仓库、物流这些地方不一样,缺人、用工贵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机器人能直接帮着干活,还能算清投入产出比。

想通了这点,孙正义的布局就变了。

2024年他让软银领投了具身智能公司Wayve的10.5亿美元C轮,今年还传出要跟微软一起再投10到20亿美元。

Wayve这公司不简单,专门做机器人的“大脑”能用大模型让机器人在仓库、工厂里自己判断环境、避障干活,去年已经跟亚马逊合作做物流机器人了。

更狠的是今年开年,软银直接花53.75亿美元收购了ABB的机器人业务。

ABB可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头部玩家,市占率能排到第三,客户里有特斯拉、苹果供应链这些大客户,2024年光这部分业务就赚了89亿美元。

收购完,软银一下子拿到了37个生产基地,还有2000多家客户,直接从“投赛道”的资本玩家,变成了“控产能”的产业玩家,挤入了工业机器人的一线阵营。这种转变挺关键的。

以前是撒钱试错,现在是攥着硬资产落地。

孙正义这十年没白等,至少搞清楚了机器人该往哪儿走。

光有方向还不够,还得有合适的时机。

十年前孙正义做Pepper,时机就不对;现在不一样,不管是需求、技术还是钱,都凑齐了,先说说需求端。

现在全球工厂都在喊缺人,尤其是发达国家。

德国、日本这些地方,制造业缺工率都超过25%了,日本65岁以上的人占了三成,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用工成本比2015年涨了快一半。

电商也添乱,订单越来越碎,人工分拣又慢又容易错,机器人分拣效率是人工的3倍,还能24小时干。

我认识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去年刚换了软银的物流机器人,光分拣环节就省了60%的人工成本。

这种“以机器补人”的需求,十年前可没这么迫切。

再看技术,机器人的“灵魂”是AI,以前大模型只会处理文字图片,现在不一样了。

OpenAI的GPT-5能让机器人完成“看见东西—判断怎么做—动手干”的闭环,比如看见不同规格的零件,能自己分清该往哪儿放。

英伟达还出了专门的机器人芯片,算力比以前翻了3倍,机器人反应更快、出错更少。

没有这技术,机器人就是个没脑子的铁疙瘩,孙正义就算想做工业机器人也做不了,最后是钱和政策。

疫情后利率降了,资本又开始往AI和机器人领域涌,今年全球这赛道的融资额都快900亿美元了。

各国还出了政策,美国给机器人采购20%的税收抵扣,欧盟直接给研发补贴。

软银收购ABB的时候,摩根大通一下子给了30亿美元低息贷款,要是放在十年前,这种重资产项目根本拿不到这么便宜的钱。

有了需求拉着,技术推着,钱和政策扶着,孙正义的机器人布局才算真正踩在了点上。

有人说孙正义就是个有钱的金主,其实不是。

他在这盘机器人棋局里,更像个“拼图人”“放大器”和“整合者”。

作为“拼图人”,他把大模型、算力、硬件这些零散的零件拼在了一起。

今年软银跟微软合作,把Azure的云算力、Wayve的大模型,还有ABB的机器人硬件整合到一块,搞出了个“工业机器人通用底座”。

不管是汽车厂还是电子厂,拿过去稍微改改就能用,不用再从零开发。

作为“放大器”,他能用自己的资源把技术变成规模化产品。

Wayve的模型技术再好,没人用也白搭。

孙正义把这技术导入ABB的现有客户,比如帮亚马逊的仓库机器人升级了自主分拣功能,效率一下子提了40%。

没有他的全球客户网络,这技术可能还困在实验室里。

作为“整合者”,他还会通过并购把产业链串起来。

收ABB控硬件,投Wayve控技术,跟三星合作控运维服务,形成了“技术—硬件—服务”的完整生态。

不像有些玩家,只押一个环节,风险高还做不大。

现在看,孙正义的机器人梦不是盲目坚持,是等了十年才等到的机会。

他赌的不是机器人本身,是“AI改造实体经济”的拐点。

未来三五年,具身智能会在更多工厂仓库落地,人形机器人也会慢慢能用起来。

十年前Pepper失败的时候,没人想到孙正义能熬到现在。

但他还真就跟时间做了朋友,从试错中找方向,等时机成熟再下重注。

这事儿也说明,做大事不光要眼光,还得有熬下去的耐心。

孙正义这盘机器人棋,现在才刚下到中盘,后面的戏可能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