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了,9月纯电车销量榜,ModelY丢冠,小米YU7第7,汉仅第67
发布时间:2025-10-20 10:53 浏览量:2
9月榜单刚出,我盯着那行“问界M9:2.3万辆”愣了五秒——华为居然把一台五十万级别的大家伙塞进前十,旁边还是四万多的宏光MINIEV,画面太魔幻。
先别急着喊“土豪真多”,我扒了扒后台数据,发现这2.3万里有七成选了L4包,也就是每月再掏699块买自动驾驶。
换算一下,华为光软件费就额外收走一亿二,比卖车还赚。
以前咱们老骂新势力靠硬件回血,现在人家直接改收“过路费”,套路升级了。
更离谱的是蔚来ET7,150度固态电池版一口气卖1.5万,顶配冲到五十八万,提车周期八周起跳。
群里老车主吐槽:以前换电站排队,现在排队等电池生产线。
我算过账,12分钟补能800公里,等于抽根烟的功夫就从北京干到太原,油车党最后一道“续航焦虑”防线被撕得稀碎。
特斯拉那边也偷偷笑,FSD订阅率飙到40%,Model Y后驱版跟着涨25%。
销售小哥原话:很多人本来犹豫买不买Performance,一听“以后能自动驾驶去接娃”,当场改订单。
硬件利润薄?
没事,后面慢慢割,反正芯片已经焊在车上,跑不掉。
最尴尬的是比亚迪,海鸥、元UP还在走量,可汉EV直接掉到67名,终端优惠三万都没人看。4S店朋友叹气:不是车不好,是“智能座舱”四个字已经统治20万以上市场,汉还在卖刀片电池,人家都玩固态+AI了,节奏没踩对,老旗舰就成了老古董。
我把榜单滑到最底,发现一条隐藏规律:前十里但凡能靠软件持续收钱的,环比都在涨;纯靠硬件差价的,全在跌。
换句话说,车越来越像手机,买回去只是入场券,后面不续费就“阉割”。
所以别再问“买谁最划算”,先想清楚自己愿不愿每月给车交“智商税”。
不肯掏?
那就乖乖选宏光MINIEV,至少它不会半夜OTA把你锁在门外。